诚信是一个企业的最大成本和最大财富!


  张华在36晋12比赛中未能直接晋级,这多少有些出乎观众意料。接受记者采访时,张华认为自己表现没有超常、也没有失常,同时达到了“把健康的饮水理念传播出去”的目的。

  “私下我和朋友聊时也很能说,可在那种场合感觉有些东西没表达清楚,有点在意别人看法。因为在我看来赢在中国是一档节目,需要在好的方面的进行引导,于是自己就不能完全放开。但事实上在比赛中应忘记结果,有什么表达什么,把过程参与好就足够。至于不爱笑,可能是因为从零做起,在经营中时常遇到困难,压力比较大,脸上就显出严肃。但事实上任何大决策都在冷静状态下做出,而不是冲动!”

  自1996年初涉足电解水以来,张华一直从事电解水试验、研究与科普工作,其注册的公司“蓝态生活”成立三年,张华本人已获得了13项专利。“能专注于电解水十多年,主要因为兴趣,人体健康的最基本要素是水、空气和食物。如果这三个要素不解决,天天吃燕窝、人参都没用,于是我选择做水。西医追求器官是否有毛病,但实际上这些器官都泡在水中,人体70%由水做成,如果只关心器官,而不关心周围环境(水),身体怎么可能好!”

  当被问到“为何具有这么强的社会责任感”时,张华的回答居然是“可能是天生的”。秉承着“对企业而言,盈利只是结果,重在给别人提供一种价值!‘负责’是最大的成本,也是最大财富”的价值观,张华走到了今天。2001年他从威海转战广州,却把传呼机费交到2003年,以便威海用户一打电话就可以找到他以获得优质的售后服务。最具体的实例是其创办的公司很多专家和员工来自自己的用户。

  价值中国网:请谈谈您如何走上创业之路以及创业感受;

  张华:大学毕业后分配到威海市农业局,闲得慌,感觉在浪费生命,总觉得要干点什么。偶然间《威海晚报》总编向我介绍电解水机,一开始我比较反对,因为我是学化学的,觉得这东西没什么了不起,但还是有些吸引了我,于是我开始查看大量“水”书籍,最后也就爱上“水”了。从事电解水一开始就不是从“盈利”角度去做,实际上是因为“兴趣”。

  一开始我一个人租了一间16平方米的房子,里面住人、外面办公,代理销售日本电解水机。可渐渐我们发现电解水机器械经常出问题,于是就得去研究它,最后发现原来是因为中国各个地方水质不同,而日本电解水机只是根据日本当地特定水质生产而成。为了满足市场需求,我们就组织研发人员来改造日本电解水机。随着研究的深入,到现在公司已有13个专利,特别是EVI技术解决了全世界水质差异问题,不管水质和电源,这种技术可以电解出客户想要的任何PH值。

  从零开始积累,到现在有点小规模,一直在挣扎中前进。感觉早期赚来的钱都是借的,因为售后服务要贴回去,只有我觉得我的产品OK了,才能沉淀下来。开始的路最难、最慢,但我们已经积累了相当长时间。因为没有前期的过程,到后面一定会出问题,有人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觉得要加个时间定语,很多事情在前半段是九分耕耘一分收获,甚至没有收获;坚持下去,坚持到后半截时,可能会一分耕耘九分收获。市场没有任何捷径可走,都有其规律。

  价值中国网:你怎么看待评委点评;

  张华:最深刻的是马云,史玉柱给了我很多实用建议。但我不认为他是个企业家,他只是个优秀的销售天才。企业做强做大,首先考虑的是社会价值,如果这点做不到,其他免提。德鲁克说,评价一个企业价值的标准是企业是否能让社会更美好,这是真理!

  中国企业的问题是太多人都想着快速赚钱,其实诚信是一个企业的最大成本和最大财富。当一个企业很小时很难做到这点,因为会影响生存,但做不到这点就永远长不大。中国现在不少企业追求一步到位的结果,连爬和走都不会,就想跑,回过头来原来某些环节做不到位,将来要花更多时间和成本去补偿。有风险投资投我们,我更看重的不是钱,而是投钱的人。如果这人与我们的价值观不符,我们会退出,但如果是马云、牛根生这样的企业家那求知不得,哪怕股份少点都不怕。

  价值中国网:在你心中“蓝态生活”的理想状态是什么?

  张华:2005年底,日本电解治水机家庭普及率13.2%,市场保有量为500万台。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家庭普及率达到3%多。本来没想过要上市,现在有风险投资可以考虑上市,但上市不是主要目的,而是让人们知道有这么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知道“蓝态生活”,走上街上人们会知道这是“蓝态”的员工,我就很高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