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发放贷款的目的是按照约定及时足额收回本息,实现收入。在发放贷款的过程中,任何风险因素都可能最终影响贷款收入的实现。总的来讲,商业银行信贷业务风险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内控机制。主要反映在信贷管理体制是否科学?是否体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否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银行信贷同国家经济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商业银行有无密切关注国家经济政策和总体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否做到适时调整信贷政策。
三、贷款集中度。根据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分散化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贷款是否过于集中,如果是,必然对某些风险因子敞口过大,即使面临很小的非预期风险波动,也会形成很大的风险。
四、关联交易。商业银行贷款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多样化,交易关系复杂化,企业关联交易会造成银行贷款风险敞口过于集中、企业过度融资以及恶意骗取银行贷款等诸多问题。
五、利率和汇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对银行贷款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和外汇贷款业务迅速发展,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将愈发突出。
六、合规风险。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银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合规经营对商业银行经营越来越重要。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主营业务之一,受到监管当局广泛细致的监管,合规问题是关系到银行声誉和业务发展的重大问题。
面对以上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一、建设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建立适当的信贷风险策略与政策,使之与其承受风险程度、资本资源、信贷业务管理水平一致;建立针对区域、客户类别、授信产品、行业等风险特征的信贷风险管理政策;对于新的授信产品,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建立授信业务岗位的问责管理等等。
二、建立完善的信贷审批程序。建立并实行审慎的信贷审批体系,使所有的授信业务均由具有专业经验的人员进行审批,业务授权清晰;在贷款的审批上,建立明确的授信标准,对关联授信、政策限制类贷款投放等授信业务建立明确的审批程序或标准等等。
三、建立贷款的管理、评估、监察制度体系。使信贷业务的管理组织架构能够有效地控制关键风险;建立有效的贷后监管、信贷档案、管理信息、风险分析管理体系;对关联授信、大额授信、风险集中度等方面采取控制和监察措施;等。
四、实行贷款分类管理。依照监管制度建立贷款质量的内部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贷款风险分类真实,偏离度、迁徙率等指标符合监管要求;贷款组合适当分类,并建立对问题贷款预警制度;贷款准备金的计提和拨备管理有效等等。
五、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单一贷款风险、贷款组合风险,使风险管理措施与本行业务规模和风险复杂程度相匹配。
一、内控机制。主要反映在信贷管理体制是否科学?是否体现内部控制的基本要求?是否建立起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
二、宏观经济政策与经济波动。银行信贷同国家经济政策,尤其是产业政策有着密切的联系,商业银行有无密切关注国家经济政策和总体经济形势的变化,是否做到适时调整信贷政策。
三、贷款集中度。根据资产组合理论,资产分散化可以有效降低非系统性风险。商业银行贷款是否过于集中,如果是,必然对某些风险因子敞口过大,即使面临很小的非预期风险波动,也会形成很大的风险。
四、关联交易。商业银行贷款是否存在关联交易?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产权多样化,交易关系复杂化,企业关联交易会造成银行贷款风险敞口过于集中、企业过度融资以及恶意骗取银行贷款等诸多问题。
五、利率和汇率。利率和汇率的波动对银行贷款收益有着直接的影响。随着国内利率市场化和外汇贷款业务迅速发展,利率风险和汇率风险将愈发突出。
六、合规风险。随着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不断完善,银行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合规经营对商业银行经营越来越重要。信贷业务作为商业银行主营业务之一,受到监管当局广泛细致的监管,合规问题是关系到银行声誉和业务发展的重大问题。
面对以上风险隐患,商业银行应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
一、建设良好的信贷风险管理环境。包括建立适当的信贷风险策略与政策,使之与其承受风险程度、资本资源、信贷业务管理水平一致;建立针对区域、客户类别、授信产品、行业等风险特征的信贷风险管理政策;对于新的授信产品,建立明确的风险管理政策;建立授信业务岗位的问责管理等等。
二、建立完善的信贷审批程序。建立并实行审慎的信贷审批体系,使所有的授信业务均由具有专业经验的人员进行审批,业务授权清晰;在贷款的审批上,建立明确的授信标准,对关联授信、政策限制类贷款投放等授信业务建立明确的审批程序或标准等等。
三、建立贷款的管理、评估、监察制度体系。使信贷业务的管理组织架构能够有效地控制关键风险;建立有效的贷后监管、信贷档案、管理信息、风险分析管理体系;对关联授信、大额授信、风险集中度等方面采取控制和监察措施;等。
四、实行贷款分类管理。依照监管制度建立贷款质量的内部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贷款风险分类真实,偏离度、迁徙率等指标符合监管要求;贷款组合适当分类,并建立对问题贷款预警制度;贷款准备金的计提和拨备管理有效等等。
五、采取适当的风险管理措施控制单一贷款风险、贷款组合风险,使风险管理措施与本行业务规模和风险复杂程度相匹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