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同质化的时代,是个缺乏差异的环境,商品如此,人亦如此,但营销传播人要拒绝“同质化”。在这个营销等于传播的时代,营销传播人要高喊“传播万岁”,将“自我传播”进行到底。
其实,营销传播人要像木子美、芙蓉姐姐、杨臣刚、香香等网络起家的红人致敬。虽然他们不懂营销,但深谙传播的力量,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推销出自己。而许多营销传播人就没有传播的意识,淹没在8000万的营销人海洋里。这真是可悲呀!你自己都不能走出同质化的命运,怎么可能帮企业“远离竞争”呢?这让我想起许多学电子商务的学生竟然不相信网络的力量,那你学它干啥?只能说明你不适合这个专业,发展下去也难混出人样儿。
有时,我总感觉我们80后营销人很幸福,有更多传播自己的平台,不像以前必须和业内资深人士挤在专业的平面媒体一同竞争,毕竟人家老江湖了,和编辑一般也熟,在同等质量的文章下,人家有“优先权”。现在环境不同了,有网络这个传播工具,我们能更好地传播自己了。像穆峰这厮进入营销界不到两年,写东西也就半年时间,可现在已是《全球品牌网》、《品牌中国网》、《中国营销管理网》、《中国营销咨询网》、《博锐管理在线》、《中华品牌管理网》、《致信网》、《价值中国网》、《中国广告人网》等业内网络媒体的专栏作者,发表文章无数。而许多网站是看了我的“粗知拙见”后,特邀开专栏的,还引来许多平面媒体的约稿、大小公司的咨询,也有请我去当“专家”的。
真的,你不得不相信网络的力量。尤其对“非著名”的营销人来说,网络传播自己的效果更能立竿见影。许多中小公司需要策划、咨询服务时,它请不起大腕,或不愿掏高价,而“非著名”的营销人又太多,它没法判断优劣,只能借用网络搜寻适合自己的那一个。当然大公司你就别惦记了,人家一般与“著名”营销人或咨询公司有固定合作。今年四月,又有公司通过网络找我做策划,那是甘肃普特兰新技术有限公司。经过仔细调研及营销诊断后,我为公司做了“全案营销策划”,公司领导很是赞赏:“
此前(去年11月14日,周二),国家环保总局宣教司豆海峰先生看到我在网上发的策划文案后很欣喜,电话联系我让帮忙给局里的一个大型环保活动提意见(他是这个活动的负责人)。我预感到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就说电话里说不清楚能不能把资料发过来,我再详细地谈个人看法,豆先生犹豫再三,并在我两天地催促下才把他们的策划案发给了我。
现在,那个营销传播人还不高喊“传播万岁”,穆峰这厮真要叫喊了:你赶紧转行吧!
欢迎诸位仁兄访问阿木的博客:http://www.umgr.com/Blog/Default.aspx?usrId=2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