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读《为人民服务》随笔)(上)
《为人民服务》在不同时代能读出不同的见解
文/汪华斌
今年的七.一双休,第一次清闲无事;于是拿起了毛主席的《为人民服务》再次读了起来。《为人民服务》我究竟读了多少次,自己也记不清了。但同样的《为人民服务》,在不同的时代读;竟然能读出不同的感受。
一读《为人民服务》是我还在上小学,当时正是学雷锋的时候;《为人民服务》这篇伟大著作的学习,使我感受到毛主席对一名普通战士的如此平等;当毛主席为这位普通的共产党员、烧炭的红军战士开追悼会,并称他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的时候;谁能不感受到投身于革命事业是多么的光荣,因为领袖对一个普通革命者是那样地了解与关心。当时正是学习雷锋的声音响彻大江南北,所以读《为人民服务》实际上是思想上和心灵上接受了一次洗礼;这就是第一次读《为人民服务》的感受。
由于思想上的单纯,所以学习雷锋就变成了到处找好事做;在学校里也是学习外到处找好事做,而且是隐蔽的做;好象怕被别人发现一样。回到家后,不是在自己家里做事;而是找那最贫穷的家庭和最无助的老人,帮助他们做一切事情;没有指望谁表扬自己,因为是从心里在学习雷锋和《为人民服务》。
二读《为人民服务》是在文化大革命中,当时要求我们能背颂“老三篇”;所以我将《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纪念白求恩》读得滚瓜烂熟,还能把《毛主席语录》全部背下来;因为当时以能背毛主席的语录为荣。
由于我们学习是为了表现自己,因此对《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倒没有思考了;全部是逐字逐句的死记硬背,没有去想内容;所以文化大革命中虽说学习热情不减,却不去对号入座了;虽然在公共场所也会有学习雷锋的表现,但此时却是以应付为主;而且思想上也在朦胧中异化,口头革命成了理想的途径。
三读《为人民服务》已是上大学的时候了,班党支部组织学习《为人民服务》;可能是再当学生的单纯,又加上自己想入党;于是上初中的单纯又出现了,把做好事与学习《为人民服务》结合成一件事了;当时真的以为自己是在为人民服务,所以身心也是相当愉快的。
四读《为人民服务》是参加工作以后的事了,政治学习成了形式;在政治学习中加进了《为人民服务》。由于形式主义是主流,很多时候的学习是在嘻嘻哈哈的打闹中完成的。这时的学习,完全是找资料和记笔记;学习是假的,连心得体会也是抄的;当时完全是一派颓废的样子。你要学习我参加,学习完后还是不知是什么;因为不需要我们用心去读,更不需要你去思考。学习的思考是像张思德、焦裕禄、雷锋那样的人真的存在过吗,因为为什么我身边就没有呢;我也在迷惑不解中参加了学习。
五读《为人民服务》是“三个代表”学习的时候,当然同样也是机械地学习;因为要我们学习的目的是“三个代表”,顺便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搭头学习;没有‘为人民服务’的理解,只有“三个代表”的宣传;不知道两者之间的联系,只知道是组织上安排的。由于当时自己身边的领导是大话、假话和空话,所以学习更是一种形式主义;更为重要的是,这期间自己因为举报腐败分子而受到了批评;结果学习《为人民服务》使我发现:领导们一方面高谈‘为人民服务’,另一方面却是在‘以权谋私’;‘为人民服务’成了‘为领导服务’,而且领导自己和对老百姓都是这样要求的。
六读《为人民服务》是在近年来学习先进人物后,如吴天祥和袁隆平等;他们的确是真心诚意地为人民大众做了一些实事。然而当我们学习他们的时候,他们全部都是提拔成了相当级别的官员了;学习‘为人民服务’变成了我们议论如何当官的事,结果总结出了‘真心诚意’为老百姓做点事同样也能获取‘高官厚禄’;‘高官厚禄’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追求,但很多人却找不到途径;通过这次学习《为人民服务》后,我们发现了‘高官厚禄’的又一个途径。
《为人民服务》的六次正式阅读,实际跨越了人生的四十多年;虽然世上风云变幻,人间兴衰浮沉;但《为人民服务》却还是《为人民服务》,只是我们自己的世界观发生了变化。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会得到人民的拥护;人民是谁,这才是我们今天的问题;我们的事业要兴旺发达,需要的是领导而不是人民;我们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失传,但我们的国家机器发生了变化;因为我们现在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的国家机器是为纳税人服务的,而纳税人远远超出了我们定义的‘人民’范畴。
毛泽东在为纪念张思德而做的《为人民服务》的讲演中说:“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之所以深受全国人民拥护支持的根本理由;也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的重要原因。
然而市场经济如何为人民服务,我们没有明确的定义;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时期,在相同的工作岗位上却展现出不同的服务主体思想意识。在计划经济时代,我们不怕吃苦和甘于奉献的精神体现在甘做人民的一块砖上;所以我们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地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如今人民的主体发生了变化,我们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不计较个人得失不等于就是为人民做了贡献,为人民服务与我们的实际工作关系模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