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外贸企业品牌建设的滞后,一直成为制约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的重要问题。要推进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要解除其发展过程中的障碍就必须深入了解当前困扰中小型外贸企业品牌建设的深层问题,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营模式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
目前,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大多以民营企业为主体,而大多数民营中小型外贸企业基本上是通过个人独资或者与人合资的形式设立的,依靠家族血缘关系或者朋友之间的相互信任维持经营。在现有的全球化的经营背景下,若不能适时完成家族化经营模式或者是合伙制经营模式向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建立更好地利用社会资源和适应市场竞争的产权结构、治理结构和运行机制,这些企业将很难摆脱“小米加步枪”的游击时代,成为经营视野开阔,品牌意识强烈、以品牌战略为导向的、集聚国际、国内要素资源的、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外贸优势企业。
从中小型外贸企业的管理现状上来看:1、缺乏明确的发展规划,缺乏长远发展方向和战略目标,导致企业经营只顾眼前利益,发展后劲不足;2、经营管理制度不完善,多数仍停留在转包运营阶段,忽视对代理品牌的培育和管理,以包代管现象严重;3、企业管理机制不健全,特别是缺乏职业经理人形成机制,缺乏有竞争性的人才激励和流动机制。从业人员业务水平低,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贫乏。在具体运营过程中,突出地表现在日常操作不规范、不重视对外商资信调查,轻率地采用开出远期信用证的付款方式等等,以致产生了严重后果。
二.企业技术水平低下
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普遍以劳动密集为典型特征,技术水平不高。以相对丰富的劳动力替代短缺的技术和资本,这是符合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现实的选择。但从长期看,如果不能在提高技术水平上下功夫,找到和培育核心技术,逐步形成自身强大的新产品研发能力和技术成长渠道,拥有自有知识产权和品牌,就只能始终停留在产业链的低端,维持微弱的加工制造收入和有限的市场份额。
品牌的价值曲线,是由三点构成的,分别是研发、制造、销售,而三点的价值利润,呈微笑曲线,研发与销售高,制造低,平均只占整个价值利润的5%~10%,因此,我国中小型外贸企业要想改变自身的处境,提升自己产业链价值,就必须在研发或者是技术创新方面有所作为。
三、融资难,资源投入不足,资金有限
由于我国金融市场不健全,企业融资渠道单一,主要靠银行的间接融资,缺乏“二板市场”、创业投资机构、和风险投资等直接融资形式。而银行结构也不合理,缺少面向满足民间资本需求、重点为中小型企业服务的银行。中小型外贸企业作为外向型企业,自身规模小,集中程度低,面临的经营风险相对更大,而自身的资金实力又相对有限,因此,通过正常的银行融资往往比较难,所以在国内,特别是在珠三角地区地下钱庄成为这部分企业融资的主要来源,这严重制约了广大中小型外贸企业的发展,也困扰着中小型外贸企业品牌建设问题。融资难成为中小型外贸企业发展及品牌建设的制度瓶颈。
四、缺乏创新意识,品牌营销水平较差
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要使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脱颖而出,就必须借助一定的手段和形式进行包装,利用各种媒体、多种手段进行宣传。尽管一个品牌的知名度与广告投入有很密切的关系,但并不是投入越多收效越大,在充分利用、挖掘广告的创意的前提,创新思维,开辟多种宣传渠道,进行品牌宣传与推销是当前品牌建设中的必经之路。但是,纵观当前的中小型外贸企业品牌构建,在无创意、无创新、以广告打天下的格局下仍然存在一系列的问题:(1)促销不符合目标消费群的要求,降低了消费者对该产品的认可;(2)重降低价格,轻提升价值。为争取更多的顾客和市场,特别是节日期间,一些品牌—味打折,价格一降再降,一方面,降低了消费者对该品牌的信任度,另一方面,造成恶性低价竞争,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