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场的展望(2004年或更多一点)
(这是我在2003年10月所写的一篇行情预测文章,几年以后翻出来一看,有不少还是在这轮牛市中得到了印证的。)
一、旧秩序已彻底破坏。
自2001年以来,市场的价格体系一再模糊和打乱,几十元、上百元的变成两三元甚至更少的股票比比皆是,我们遭遇了有史以来最长的熊市。然而现在看来情况并不乐观,“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熊途仍未有终结的迹象。
比起1999年5月之前,现在市场的平均可比股价已经当时低了很多,一半以上的股票已跌破了历史最低价(只除了94年时几毛钱的老股外)。这种市场情形也与94年风闻关闭股市、80年代人们惧怕股市,认为股市是洪水猛兽的时候差可比拟了,但现在又不是当时的人民的素质、政府的思想态度,现在是全民皆知股,政府需要并支持股市的时代。现在的情形是市场失去旧秩序,还未定新秩序的时候。为什么有时我也会预测错误?不是技术错了,而是市场秩序变了,市场格局悄悄改变了。
二、新秩序怎样建立?
沧海不横流,政治不出头。新秩序的建立就在于政策确实定下来如何处理全流通问题!实施与否,怎样实施,关系到新的市场秩序是什么样子,怎样建立的问题,这些全赖政策有可靠的答案!
两年多来,政府总是信誓旦旦,要保护投资者利益,要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尊重市场规律……,其中更多的是为了应付各方面的压力,或出于稳定需要而行的权宜之计。就象6。24行情一样,由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居然很快就翻悔,虽未明说,但小道消息、内幕消息就很清楚,无风怎么起浪?所以我们的技术分析常常觉得有时不好解释市场,一次比一次不那么准确,误差逐渐增大。除了指数失真的因素,也反映出确实有一种力量在驱动着市场格局的改变。当整个市场要变化,要寻找一个新的起点时,你的技术怎么能精确呢?只有新格局确立后,新的起点产生后,技术才能再次适用,这是我们理论的灵魂!这正说明一个问题,政府在骨子里是希望搞全流通的,他们只是在等待,等待形势的变化,从而适时启动全流通工程,与国际接轨!同时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由历史形成的公有企业的呆帐、坏帐、政府担保的挂帐也要由这些公股解决,用卖股的钱来填补这个黑洞;还有社保资金不足的问题,这其实只是次要的因素,当初以此为借口进行减持,也只是为了冠冕堂皇些而已。
按照国外的惯例,在成熟市场,普遍的股价在3元左右,很多都只有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网易股价最低到过0.53美元,港股中内地股有的只有毛把钱,当然也有高价股。这就是成熟市场的情况,我们的市场要达到这种程度,还有一段距离。考虑到我们是新兴市场,而且我们的经济处在高速增长期,所以只要走到与它们七八分象的时候,机会就来了,全流通也要推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牛市也要来了。到那时,恐怕垃圾股才是收购的对象!蓝筹股还只是初始一波牛市的主流,引进外资、整合资源、加上概念的制造,当然垃圾股更方便,更好炒作了。所以这一轮牛市将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我们市场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经之路。
三、现在及2004年或更多一点的行情分析。
市场一跌再跌,并非没有大主力集中建仓的迹象,只是在超级大盘股上的拉升将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和不可思议的。象宝钢、石化、联通的不断上长,逆势横盘,当然是主力操作的结果,扬子石化、齐鲁石化、钢铁股等都有大主力建仓拉升的行为,这绝不是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计划的运作。至于有些人说是主力按政府的意图在护盘,这种屁只有那些分析师们放得出来,盘是不能护的,只能顺势而为,护盘这个词应丢到九霄云外去。那么这些大盘股集体拉升将是什么情形?我没有见到过,也不知道。
市场不断下滑,总会有终止的时候。在时间的控制作用下,市场将在11月中下旬,最迟到12月上中旬产生一个底部,这里可能是一个大底,至少是一个中期底部,最少有一个中级反弹产生,点位不一定很高,有可能以横盘为主。市场究竟怎么走还要看全流通政策如何定,如何实行,我们就算不知道,大主力是知道的,他们是看过底牌,有一个大致的操作计划的,不然他们不会入场(这里大主力不完全是指基金)。若全流通政策定得不好,这里的底部还可能会打破。所以今年的11月和12月是非常重要、非常敏感的时间,明年的5、6月也很重要。若2003年11月只形成中级反弹,而明年上半年才有减持政策的消息,就有可能到5、6月才形成大底。若2003年11、12月出台政策,就可能形成大底,那么2004年应该是慢牛向上的行情,我们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轮牛市,而且将在牛市中减持。
我没有条件通过详细的资料了解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但却可肯定一点,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亮点在中国。自2002年7月底我预测美国会炒中国概念股以来,网易已从1。5美元快速长到了70美元以上,现在在50美元附近徘徊。今年美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也大兴中国概念股,这是历史的潮流。近来A股中坚挺的如青啤、中石化、中海发展、南航、联通等也与此有关,这在下一轮行情中必然是主流板块。发动行情既有统一指数的发布、经济景气循环启动、世界资本看好并流入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增加等有利的因素,也有减持这个心病----如果政策定得合理,如果早定下来,确实是可变不利为有利的,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金融股绝对应是一大主流,可惜面对利空后的下跌,现在仍未企稳,这些公司都准备再融资,还有国有银行要上市的扩容因素,而且现在看不出任何做底的迹象,所以要等一等,才能判断11月将会产生中期底部还是大底。
科技股中的航天信息、中软股份、天地科技仍有长庄长驻,前景不错,天地科技价位较低,从操作角度来看更有潜力,而且是长线大牛股。
港口类的盐田港、上港集箱、深赤湾、中集集团等都是真正的蓝筹股。新兴铸管也不错。中化国际现在仍显现出来是一匹牛股相。
四、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
可不可能在年底的反弹之后再度崩盘呢?可能性并不大。相信国家不会作出两败俱伤的事,股市的下跌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我估计,减持政策最近不久就会有,最少会有内定的原则和框架,但什么时候公布,则是管理层的事。基于管理层的一贯作风,常常把政策当作调控股市的手段,而不一定完全根据市场实际需要来行事,所以我们无法准确判断管理层会怎么做。
但有一条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减持政策不出则已,出则成为利好!就是利空也是短期的。这是历史的选择!所以年底形成大底的可能性居多一些。如此则是市场的大幸!股民的大幸!
同时也应看到,我们不能再拖延到经过哪怕是一轮小牛市后再去解决减持问题。为了减持,我们已经受了重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难道我们能等到再到高位以后,再受伤一次吗?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不可思议的。
牛市再来时,政策必定早已作好安排了,早就定好了减持计划了,否则牛市将延期到来。事实终将证明,我们不但善于打破一个旧股市,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股市!
五、行情演变的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是11、12月形成大底,利用统一指数、上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外资并购等因素发动慢牛行情,在适当时候拿出减持方案。
第二种可能是11、12月仅形成中级底部,产生中级反弹行情,而在2004年上半年拿出减持方案,在2004年5、6月做底,起行情。牛市行情将持续五个年头左右。
有了这样的初步判断,我们再去市场走势中寻求印证,并随时修正自己的预测。
(这是我在2003年10月所写的一篇行情预测文章,几年以后翻出来一看,有不少还是在这轮牛市中得到了印证的。)
一、旧秩序已彻底破坏。
自2001年以来,市场的价格体系一再模糊和打乱,几十元、上百元的变成两三元甚至更少的股票比比皆是,我们遭遇了有史以来最长的熊市。然而现在看来情况并不乐观,“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熊途仍未有终结的迹象。
比起1999年5月之前,现在市场的平均可比股价已经当时低了很多,一半以上的股票已跌破了历史最低价(只除了94年时几毛钱的老股外)。这种市场情形也与94年风闻关闭股市、80年代人们惧怕股市,认为股市是洪水猛兽的时候差可比拟了,但现在又不是当时的人民的素质、政府的思想态度,现在是全民皆知股,政府需要并支持股市的时代。现在的情形是市场失去旧秩序,还未定新秩序的时候。为什么有时我也会预测错误?不是技术错了,而是市场秩序变了,市场格局悄悄改变了。
二、新秩序怎样建立?
沧海不横流,政治不出头。新秩序的建立就在于政策确实定下来如何处理全流通问题!实施与否,怎样实施,关系到新的市场秩序是什么样子,怎样建立的问题,这些全赖政策有可靠的答案!
两年多来,政府总是信誓旦旦,要保护投资者利益,要考虑市场承受能力,尊重市场规律……,其中更多的是为了应付各方面的压力,或出于稳定需要而行的权宜之计。就象6。24行情一样,由国务院发布的决定居然很快就翻悔,虽未明说,但小道消息、内幕消息就很清楚,无风怎么起浪?所以我们的技术分析常常觉得有时不好解释市场,一次比一次不那么准确,误差逐渐增大。除了指数失真的因素,也反映出确实有一种力量在驱动着市场格局的改变。当整个市场要变化,要寻找一个新的起点时,你的技术怎么能精确呢?只有新格局确立后,新的起点产生后,技术才能再次适用,这是我们理论的灵魂!这正说明一个问题,政府在骨子里是希望搞全流通的,他们只是在等待,等待形势的变化,从而适时启动全流通工程,与国际接轨!同时有一个重大问题就是,由历史形成的公有企业的呆帐、坏帐、政府担保的挂帐也要由这些公股解决,用卖股的钱来填补这个黑洞;还有社保资金不足的问题,这其实只是次要的因素,当初以此为借口进行减持,也只是为了冠冕堂皇些而已。
按照国外的惯例,在成熟市场,普遍的股价在3元左右,很多都只有几毛钱甚至几分钱,网易股价最低到过0.53美元,港股中内地股有的只有毛把钱,当然也有高价股。这就是成熟市场的情况,我们的市场要达到这种程度,还有一段距离。考虑到我们是新兴市场,而且我们的经济处在高速增长期,所以只要走到与它们七八分象的时候,机会就来了,全流通也要推行了,有史以来最大的牛市也要来了。到那时,恐怕垃圾股才是收购的对象!蓝筹股还只是初始一波牛市的主流,引进外资、整合资源、加上概念的制造,当然垃圾股更方便,更好炒作了。所以这一轮牛市将是十分重要的!它是我们市场经济国际化的重要内容和必经之路。
三、现在及2004年或更多一点的行情分析。
市场一跌再跌,并非没有大主力集中建仓的迹象,只是在超级大盘股上的拉升将是令人无法想象的和不可思议的。象宝钢、石化、联通的不断上长,逆势横盘,当然是主力操作的结果,扬子石化、齐鲁石化、钢铁股等都有大主力建仓拉升的行为,这绝不是一时冲动的偶然行为,而是有计划的运作。至于有些人说是主力按政府的意图在护盘,这种屁只有那些分析师们放得出来,盘是不能护的,只能顺势而为,护盘这个词应丢到九霄云外去。那么这些大盘股集体拉升将是什么情形?我没有见到过,也不知道。
市场不断下滑,总会有终止的时候。在时间的控制作用下,市场将在11月中下旬,最迟到12月上中旬产生一个底部,这里可能是一个大底,至少是一个中期底部,最少有一个中级反弹产生,点位不一定很高,有可能以横盘为主。市场究竟怎么走还要看全流通政策如何定,如何实行,我们就算不知道,大主力是知道的,他们是看过底牌,有一个大致的操作计划的,不然他们不会入场(这里大主力不完全是指基金)。若全流通政策定得不好,这里的底部还可能会打破。所以今年的11月和12月是非常重要、非常敏感的时间,明年的5、6月也很重要。若2003年11月只形成中级反弹,而明年上半年才有减持政策的消息,就有可能到5、6月才形成大底。若2003年11、12月出台政策,就可能形成大底,那么2004年应该是慢牛向上的行情,我们将迎来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轮牛市,而且将在牛市中减持。
我没有条件通过详细的资料了解国际国内的经济形势,但却可肯定一点,世界范围内最大的亮点在中国。自2002年7月底我预测美国会炒中国概念股以来,网易已从1。5美元快速长到了70美元以上,现在在50美元附近徘徊。今年美国、香港、台湾、新加坡等地也大兴中国概念股,这是历史的潮流。近来A股中坚挺的如青啤、中石化、中海发展、南航、联通等也与此有关,这在下一轮行情中必然是主流板块。发动行情既有统一指数的发布、经济景气循环启动、世界资本看好并流入中国、、上市公司业绩增加等有利的因素,也有减持这个心病----如果政策定得合理,如果早定下来,确实是可变不利为有利的,这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因素。
金融股绝对应是一大主流,可惜面对利空后的下跌,现在仍未企稳,这些公司都准备再融资,还有国有银行要上市的扩容因素,而且现在看不出任何做底的迹象,所以要等一等,才能判断11月将会产生中期底部还是大底。
科技股中的航天信息、中软股份、天地科技仍有长庄长驻,前景不错,天地科技价位较低,从操作角度来看更有潜力,而且是长线大牛股。
港口类的盐田港、上港集箱、深赤湾、中集集团等都是真正的蓝筹股。新兴铸管也不错。中化国际现在仍显现出来是一匹牛股相。
四、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性?
可不可能在年底的反弹之后再度崩盘呢?可能性并不大。相信国家不会作出两败俱伤的事,股市的下跌也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我估计,减持政策最近不久就会有,最少会有内定的原则和框架,但什么时候公布,则是管理层的事。基于管理层的一贯作风,常常把政策当作调控股市的手段,而不一定完全根据市场实际需要来行事,所以我们无法准确判断管理层会怎么做。
但有一条几乎是可以肯定的,减持政策不出则已,出则成为利好!就是利空也是短期的。这是历史的选择!所以年底形成大底的可能性居多一些。如此则是市场的大幸!股民的大幸!
同时也应看到,我们不能再拖延到经过哪怕是一轮小牛市后再去解决减持问题。为了减持,我们已经受了重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难道我们能等到再到高位以后,再受伤一次吗?显然是不合情理的,不可思议的。
牛市再来时,政策必定早已作好安排了,早就定好了减持计划了,否则牛市将延期到来。事实终将证明,我们不但善于打破一个旧股市,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股市!
五、行情演变的可能性。
第一种可能是11、12月形成大底,利用统一指数、上公司整体业绩增长、外资并购等因素发动慢牛行情,在适当时候拿出减持方案。
第二种可能是11、12月仅形成中级底部,产生中级反弹行情,而在2004年上半年拿出减持方案,在2004年5、6月做底,起行情。牛市行情将持续五个年头左右。
有了这样的初步判断,我们再去市场走势中寻求印证,并随时修正自己的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