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局长郑筱萸腐败案的审判并执行确实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法院判决时根据本月16日法庭公开审理时出示、质证的证据认定,1997年6月至2006年12月,被告人郑筱萸利用担任国家医药管理局局长、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的职务便利,接受请托,为8家制药企业在药品、医疗器械的审批等方面谋取利益,先后多次直接或通过其妻、子非法收受上述单位负责人给予的款物共计折合人民币649万余元。最后,以受贿罪判处郑筱萸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以玩忽职守罪判处其有期徒刑7年,两罪并罚,决定执行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网络上有很多评论,对于法院的这一判决,大家都觉得大快人心。我想,郑筱萸被依法判处死刑,说明了党和政府对于惩治腐败的决心,确实值得拍手称快,但我们更应该通过郑筱萸受贿案,冷静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我国的官员腐败问题如此难以解决?为什么我们一方面对官员受贿恨之入骨,一方面又在办各种事情时想方设法地找路子?
我认为,要解决腐败问题,光靠杀一两个人是作用不大的,寻找腐败的根源才是关键。首先,我们这个社会,对金钱的顶礼膜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了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有权在手的官员,进行钱权交易是很难避免的。所以,切实加强全民族的道德教育和心灵净化,才可以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其次,我们的贪官之所以能贪那么多,为什么非要贪到被判处死刑的地步才能查出来,这里面有一个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健全领导干部尤其是重要部门重要官员的监督机制,刻不容缓。再次,目前社会上盛行送礼之风,人们办事首先想到走后门,在很大程度上膨胀了官员的贪欲。因而,端正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同样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方面。
而另一个方面,我们很多干部,在和平年代里,没有经过严酷的考验,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还是不过关的。所谓英雄难过美女关,官员难过酒色名利关,面以各种诱惑,无法节制自己,忘记党纪国法,反映的还是一个思想修养问题。
七情六欲,人之常情。倘不知足,凡事欲复发至祸咎。人间贪欲,主要有四种:利欲、权欲、名欲、性欲、享受欲。
贪欲是万恶之源。利欲使社会充满铜臭,权欲使社会充满倾轧,名欲使社会充满虚伪,性欲使社会出现暴力,享受欲使社会进步失去动力。总之,贪欲使社会充满险恶,给国家带来无穷灾难。
贪欲是痛苦之源。利欲使人熏心,权欲使人盲从,名欲使人虚浮,性欲使人淫乱,享受欲使人堕落。概言之,贪欲使人痛苦,给家庭带来不幸。古往今来的历史早已诠释了这一古训。
而从这些年和最近揭露出来的一些大案来看,一些人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简直到了利令智昏、利欲熏心、胆大包天、无法无天的地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便最根本的原因一学是自身原因。关键在于自己放松了学习与世界观的改造,滋生了享乐、贪欲思想,成为各种诱惑的包围对象。
正是这些贪欲,使理想丧失,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扭曲,看人家出入高档酒吧、坐豪华汽车、喝洋酒、穿品牌、还带小姐,心里有几分羡慕,就“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私欲膨胀,蜕化变质,滑入犯罪泥潭,成为千古罪人。正如清人张英所言:“危有嗜欲之心,如堤之东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得收也。”
我国历朝历代的清官和古圣先贤,都十分重视“制欲”修养问题。古人云:“无欲则刚。”“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孔子将贪欲视为耻,视为不仁。有人曾问孔子什么是耻辱,孔子讲,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就是耻辱。
面对权、钱、色等诱惑,要把握自己、约束好自己,在思想上、精神上筑起防腐拒变的坚固“长城”。要校正心态,多与基层比,多与群众比。多下基层,多深入群众,在比较中,校正心态,在比较中深感知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步入更加辉煌的未来。
最后,劝君要节制个人欲望。毕竟,官当不尽,钱赚不尽,酒肉吃不尽,美女爱不尽,应以不沉醉为戒。
网络上有很多评论,对于法院的这一判决,大家都觉得大快人心。我想,郑筱萸被依法判处死刑,说明了党和政府对于惩治腐败的决心,确实值得拍手称快,但我们更应该通过郑筱萸受贿案,冷静思考一些问题,比如,为什么我国的官员腐败问题如此难以解决?为什么我们一方面对官员受贿恨之入骨,一方面又在办各种事情时想方设法地找路子?
我认为,要解决腐败问题,光靠杀一两个人是作用不大的,寻找腐败的根源才是关键。首先,我们这个社会,对金钱的顶礼膜拜,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形成了一种病态的社会心理。在一个金钱至上的社会里,有权在手的官员,进行钱权交易是很难避免的。所以,切实加强全民族的道德教育和心灵净化,才可以从根本上遏制腐败。其次,我们的贪官之所以能贪那么多,为什么非要贪到被判处死刑的地步才能查出来,这里面有一个监督机制不健全的问题。因此,健全领导干部尤其是重要部门重要官员的监督机制,刻不容缓。再次,目前社会上盛行送礼之风,人们办事首先想到走后门,在很大程度上膨胀了官员的贪欲。因而,端正我们老百姓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同样非常重要!这是一个方面。
而另一个方面,我们很多干部,在和平年代里,没有经过严酷的考验,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还是不过关的。所谓英雄难过美女关,官员难过酒色名利关,面以各种诱惑,无法节制自己,忘记党纪国法,反映的还是一个思想修养问题。
七情六欲,人之常情。倘不知足,凡事欲复发至祸咎。人间贪欲,主要有四种:利欲、权欲、名欲、性欲、享受欲。
贪欲是万恶之源。利欲使社会充满铜臭,权欲使社会充满倾轧,名欲使社会充满虚伪,性欲使社会出现暴力,享受欲使社会进步失去动力。总之,贪欲使社会充满险恶,给国家带来无穷灾难。
贪欲是痛苦之源。利欲使人熏心,权欲使人盲从,名欲使人虚浮,性欲使人淫乱,享受欲使人堕落。概言之,贪欲使人痛苦,给家庭带来不幸。古往今来的历史早已诠释了这一古训。
而从这些年和最近揭露出来的一些大案来看,一些人搞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简直到了利令智昏、利欲熏心、胆大包天、无法无天的地步。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很多,既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既有外部原因,也有自身原因,便最根本的原因一学是自身原因。关键在于自己放松了学习与世界观的改造,滋生了享乐、贪欲思想,成为各种诱惑的包围对象。
正是这些贪欲,使理想丧失,信念动摇,价值观念扭曲,看人家出入高档酒吧、坐豪华汽车、喝洋酒、穿品牌、还带小姐,心里有几分羡慕,就“物必自腐,而后虫生”,私欲膨胀,蜕化变质,滑入犯罪泥潭,成为千古罪人。正如清人张英所言:“危有嗜欲之心,如堤之东水,其溃甚易,一溃则不可得收也。”
我国历朝历代的清官和古圣先贤,都十分重视“制欲”修养问题。古人云:“无欲则刚。”“人有欲则无刚,刚则不屈于欲”。孔子将贪欲视为耻,视为不仁。有人曾问孔子什么是耻辱,孔子讲,好胜、自夸、怨恨、贪欲,这就是耻辱。
面对权、钱、色等诱惑,要把握自己、约束好自己,在思想上、精神上筑起防腐拒变的坚固“长城”。要校正心态,多与基层比,多与群众比。多下基层,多深入群众,在比较中,校正心态,在比较中深感知足。唯有如此,我们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才能步入更加辉煌的未来。
最后,劝君要节制个人欲望。毕竟,官当不尽,钱赚不尽,酒肉吃不尽,美女爱不尽,应以不沉醉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