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张建民剽窃崔氏价值场论


听说有人在价值中国论坛上摆擂台,笔者便上来凑热闹。摆擂台的人,叫做“沙漠啥粒”者也。他摆的是什么擂台?——什磨是元本体。作者声称,悬赏百金(100元)。对于钱本人从来不太关注,因为笔者就是不缺钱花,而且还曾经支援过贫困县的老百姓不少。但是,对于具有创新意义的理论,笔者从来都不放过。于是,笔者便“迷迷糊糊”地冲了上去。

 

当笔者解释了元本体后张建民如惊弓之鸟

 

关于笔者究竟是怎么解释的,由于与本文无关,所以就省略了。但张建民的惊慌却令笔者感到吃惊。他是怎么惊慌的?请看他的恢复:“回复崔长林攻擂手:一、我没有在你的文章下留过言论。二、你在我的文章下写过推荐的话语,我没有给你回复。 三、我的元本体同你的原价值有所不同:我的元本体是不受任何限制的、自在的,它不是其它任何事物的表现形式,相反其它一切事物都是它的存在和表现形式,包括所谓的物质、意识、价值;四、我的元本体定义符合语法,通俗易懂,你的原价值定义不合语法,晦涩难懂。 五、我的元本体概念是我在哲学元和本体概念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探索思维创立的,你的原价值概念只是你近期模仿别人的价值观比葫芦画出来的。六、我在论坛上发帖讨论哲学问题,目的在于向大家学习和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结交更多的哲学爱好者,促进哲学理论的进步和发展。头脑清醒、态度认真。你不看是谁在摆擂,迷迷糊糊就上来了,还口中说不关注奖励,没有思想准备不败才怪。多有得罪,还望海涵。欢迎各位好汉前来捧场、欢迎各位英雄上来切磋。

他的回复引起了大家的不满,后来他又上来承认态度。总之,我没有太理论,让他给出一个自以为是的解释。下面就是他的解释:“崔长林攻擂手:我赞赏你的勇敢,奉陪你把原价值和元本体的问题搞清楚。四月十六日我在新浪网我的博客、百度百科、五月四日我在价值中国网先后发表了价值的科学定义一文。在文章中提出了我的价值定义,你也对我的价值观点给予肯定。现摘录如下:价值是世界的属性、能力、规定和组成部分,是具有客观实在性同世界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或物质。价值的表现形式是主体和客体、事物和事物、物体和物体之间所进行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我们通过观察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的作用和影响、通过观察主体对客体的发展、变化的作用和影响,就可以发现主体和客体所具的价值属性和能力,发现价值这个同世界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的或物质。我们通过观察一事物同另一事物,一物体同另一物体在接触时所发生的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可以发现事物或物体所具有的价值属性,发现价值这个同世界的其它组成部分处在对立统一关系中或物质。例如,我们通过观察一种化学物质同另一种化学物质相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就可以发现每种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所具有的性质和能力、发现每种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相对比例,发现化合价。化合价就是化学物质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其它化学物质的属性和能力,就是这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所具有的价值

敬请大家要注意被“红”了的话。红字前后的话也注意:“现在大多数人所说的价值,是指客体所具有的促进主体生存和发展的属性和能力,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生存和发展具有的正面意义和正面价值。事实上,客体对主体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性质和能力,既具有正面意义也具有负面意义,是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的统一体,是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的统一体。

 

让事实来证明张建民是如何剽窃价值场论的

 

现在,再让我们一起看看他是怎样解释他的所谓“元本体”的吧。他说:“元本体是哲学发现的世界和万物普遍具有的一般规定、一般规律、一般性能和组成部分,是存在于世界万物之中的不可被人见到但可被人知道的一般抽象事物”。 上述解释,使笔者开始对他产生怀疑,并使笔者情不自禁地惊出了一头冷汗,差点没有昏厥过去。在他的上述解释中有几个关键点大家一定注意:第一,价值是物或物质;第二,价值是世界的属性;第三,价值是能力、规定和组成部分;第四,价值的表现形式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第五,价值有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第六,通过“化合价”来说明价值的广义性(正是此,使笔者对其文章产生剽窃嫌疑)。第七、价值有规定、规律、性能性质。

以上,是笔者对其核心的总结。看过笔者文章的人一定还记得,其上述那“七条”,全都是笔者价值场论的核心,可以说,除了笔者一直都在批判的“抽象价值”,其他完全照搬。

咱们先说“价值是物或物质”的问题。大家知道,在笔者的所有的“场论”中都是把价值当作物质来研究的,并且产生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什么物质场论、资本场论、经济场论、资源场论、价值场论等,无不能够体现这一思想。我随便从互联网上搜索了一下“价值物质”与“物质价值”,就发现了笔者有数百篇文章中,谈到价值是物质、物质属性的论述。

其中,《物质属性=价值属性的发现》一文,笔者在2005723日,曾经以醒目标题的形式,发表在《中国经济50人论坛》上。以下是这篇文章发表网址:http://www.50forum.org.cn/Articledetail.asp?ArticleID=1490。另外,同样内容和性质的文章也可以在价值中国网和其他网站上一并搜索到。至于说有相同论述的文章,那就不知道有多少。

第二,咱们再说说“价值是世界的属性”问题。 严格地说,通过“第一”问题的阐述已经可以说明“价值是世界的属性”的问题了,因为世界是物质的,当然也就是世界的。但是,为了说明问题,读者不妨再在网上搜索一下“万物因价值而生,死为价值而献身”这句话。那么,您将发现,有数百条可以验证,是由崔长林的文章中首先提出,且没有其他人。

试问,什么叫“万物因价值而生,死为价值而献身”?难道不是在说“价值是世界的属性”吗?除此之外,难道还有别的解释不成?下面是笔者在20066 月发表的一篇文章,有以下描述:“作为物质形式而非仅仅是意识形式的经济、社会、资本、价值、市场,是否也应该有自己的运动规律?”。为了说明问题,笔者把发表上述语言的网址也记录了下来:http://cache.baidu.com/c?word=%D7%F7%CE%AA%3B%CE%EF%D6%CA%3B%D0%CE%CA%BD%3B%B4%DE%3B%B3%A4%C1%D6&url=http%3A//whynoo%2Echinavalue%2Enet/showarticle%2Easpx%3Fid%3D34217&p=8736c54ad2c309fa0be2947f496493&user=baidu

第三,“价值是能力、规定和组成部分”。200645日,笔者在价值中国发表了《揭开对称价值规律产生之谜》一文,文中有这样的描述:“诚然,在一般的情况下,是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制约经济基础的建设和生产力的发展,反之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基础的建设也会促进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为此,为了解决上述矛盾的发生,在一般情况下,人们普遍采取废除旧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的方法。为什么?因为由经济物质基础决定的生产力状态是价值的体现——价值是能力的体现,而价值这种东西是不允许人们践踏的,具有决定作用!”

笔者以为,质能供求关系的对称是一切事物、物质在发展过程种均存在的一个问题,这是由于,没有一个事物的物质不是由质量物质、能量物质构成的,势必存在着一个物理学意义上的质能关系式。因此,在这个关系式中,当质量m发生变化时,必然会引起能力E的变化,而价值这种东西其实也就是这种变化的反映——能力。这也正是笔者为什么会说,广义价值是能力体现的原因”。其网址: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25893.html

关于“规定”和“组成部分”的内容,那就更多了。其实,在上述“具有决定作用”已经是“规定”的意思了。当然,也可以理解为对规律性的表达;至于说“部分组成”,读者可以从“质能价值属性”、“性能价值属性”、“供求价值属性”等上述各章节中,能够向读者充分地展示!为了说明问题,有内容网址如下: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25893.html

第四,关于“价值的表现形式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大家知道,笔者是把质能守与转化、能量的守恒与转化是当作价值关系来论述的,有“质能价值”和“性能价值”的“守恒与转化”关系的、非常具体的论述。关于这一点,读者可以参阅笔者在200645日,在价值中国上发表的《揭开对称价值规律产生之谜》一文,就可以得到实证。如此,当然也就说明,他的所谓““价值的表现形式是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其实就是对笔者上文的一个“总结”而已。也就是说,他没有阐述那么详细,只给了一个总结。

第五,关于“价值有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则是对笔者的价值与负价值、正价值与反价值的描述。关于价值与负价值,正价值与反价值,在笔者的各种价值论中几乎都有阐述(见20051018日发表的《聚变价值模型的构建》:http://cache.baidu.com/c?word=%B7%B4%3B%BC%DB%D6%B5%3B%B4%DE%3B%B3%A4%C1%D6&url=http%3A//zhonghongrui%2Echinavalue%2Enet/showarticle%2Easpx%3Fid%3D14087&p=c066cd16d9c341ea17bd9b7e0753a5&user=baidu,有上百条信息。

也就是说,读者只要点击正价值、反价值 和价值、负价值,再加上崔长林,则有数十条关于价值有正面意义和负面意义——正面价值和负面价值”解释和实际举例和说明的。

第六,以化合价来阐述价值的广义性。“例如,我们通过观察一种化学物质同另一种化学物质相接触时发生的化学反应,就可以发现每种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时所具有的性质和能力、发现每种化学物质参与化学反应的相对比例,发现化合价。化合价就是化学物质所具有的作用和影响其它化学物质的属性和能力,就是这种物质对另一种物质所具有的价值”

《天型》·后理论经济哲学纲要(2) 
 
作者 : 崔长林
 

: 原创
 
发布时间
:2006-06-09 18:45 
关键字

 
经济哲学、后理论经济学、天型、地经、人行 

本文于2006-10-30获编辑推荐
 

来自:价值中国网


07
价值属性物质属性的体现?

第一,从狭义上说,劳动价值就是劳动能力的体现;第二,从广义上说[b]化合价”[/b]就是原子在分子结构中的结合能力的体现;第三,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存在的虽然不一定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一定是能力的体现,否则它就不会存在,更谈不到发展;第四,大物质吸引小物质,小物质吸引更小的物质(万有引力)和电磁学、生物学、化学意义上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也是能力的体现。

:崔长林 原创 2005-11-11 18:41 【给此文投票】 阅读:394
关键字: 裂变 反价值 经济危机 湮灭 反物质
 

二、什么是裂变经济学、反价值湮灭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
广义价值不是别的,正是一种能力,比如化合价,说得就是一个氧原子能结合两个氢原子的意思,当然是能力的体现。力是怎样产生的?无疑,力的产生离不开一定形式与意义上的能量场,因为场是力的出生地。那么,价值、反价值这种东西的出生地是否也是场?回答当然是肯定的。换言之,如果我们能够发现并抑制,使反价值生成的反价值场,那就能减少价值的湮灭。

作者:崔长林 原创 2006-03-15 08:13 【给此文投票】 阅读:491
关键字: 质能 守恒 唯物主义者 物质 运动
 

12


广义价值属性的发现

2
、运动属性的本质?为何体现反价值属性?

。。。。。。。。。
笔者为什么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这是因为,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运动都是为了实现其存在、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之目的。比如,卫星围绕着行星运转,行星围绕着恒星运转,恒星围绕着星云系的中心位置在运转等,都是为了实现使自己得以存在的目的,或者说是为了在比它更大的系统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价值。而从微观的角度上去看问题,组成原子的电子和组成分子的原子的电子的运动同样如此。

比如,在分子中有化合价共键价共键桥等范畴,严格地说,它们都是为了实现广义价值而形成的——是能力的体现或体现为节约的性质(一个原子可以结合两个原子,不同电子可以共同在一条轨道上行驶等)。既然如此,笔者又怎么说,运动属性的本质体现为反价值属性?这是因为,所有的运动都是无奈的选择,是不得以而为之,在运动的过程中,势必会消耗掉一定的价值。

 

 

笔者有一篇文章可以一揽张建民所谓《价值的科学定义》

 

第七,关于“价值有规定、规律、性能性质”的论述那就更多了。看过笔者文章的人大概会知道,笔者最著名的观点之一就是“价值=规律”。除此之外,笔者还有质能价值和性能价值等诸多论述。其中价值=规律=力等都在众多文章中予以阐述,其中笔者有一整篇的文章,可以说能够将以上七个方面一览《价值的科学定义》,现发表,请读者给予见证:

 

作者:崔长林 原创 2005-11-24 16:58 【给此文投票】 阅读:115 ——价值中国网

关键字: 质能 守恒 广义 场论模型 孙四秒 

 广义价值场论模型的发布

——
为我尊敬的孙四秒先生而作

崔长林

第一,世界即物质,由质量、性量、能量混成;第二,质量、性量、能量,通过质量场(如引力场)、性量场(如电磁场)、能量场(如价值场)表达;第三,表达是对存在的证明过程,会有能量物质释放,因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反作用力,体现为价值;第四,场均具有作用、反作用,物质运动由此而产生;第五,存在是质能、性能守恒之表达形式,运动是质能、性能不守恒的表达形式;第六,不同物质通过各自的场来实现质能、性能的交换,以达到再度守恒之结果;第七,守恒或不守恒呈现不同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将不同状态连续起来,便会形成一定的存在与运动趋势(必然性);第八,运动趋势即运动规律性的体现,是存在与运动状态的连续呈现的结果;第九,守恒或基本守恒时,表现为存在状态、发展状态和可持续发展状态;不守恒或不对称时,表现为转化状态即否定趋势;第十,物质运动均呈现一定趋势,趋势是有规律的反映;第十一,各种规律常常相互作用、渗透,表现为同一事物有不同规律的作用、制约;第十二,在事物运动过程中,总有一种规律在起主导作用,其它则起次要作用,但不能忽视。第十三,规律千差万别,其作用、制约过程十分相似,所以有广义场模型的生成;第十四,广义场模型是三种场各自表达的结果,体现为广义物质属性;第十五,物质属性即价值属性,是质能、性能守恒与转化的具体表现;第十六,质能、性能是否守恒,产生广义供求关系狭义供求关系系产品、商品、资本是否对称者也;第十七,广义的价值即力,广义价值系包括劳动在内的力的表达;狭义价值乃无差别之人类劳动的表达,但都是相对的存在,有有力不力之差异;第十八,力是能量释放的结果,任何一种能量都不可能完全做功,于是有有用能(火用)无用能(熵)的区别与联系,而广义的盈、亏由此产生也;狭义的盈、亏指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第十九,上述,使力有了方向、作用点之差异,或者说使价值具有了正、反之差异,体现为质能(质量能)、性能(性量能)、能能(能量能)的可利用率,表现为性价比;第二十,性价比有正、反之分,结构者也;第二十一,结构者,存在与运动机制之母体,不同结构生成不同存在与运动机制;第二十二,结构、机制均有内外之分,外在结构、机制即存在与运动之父本,不同内、外在结构、机制存在不同价值属性;第二十三,内、外在结构、机制,乃事物存在与运动源泉,体现否定之否定;第二十四,否定之否定即肯定,肯定的同时已包含着否定因素;第二十五,否定因素产生于外,出乎于内,表现为质能、性能是否能实现两性中和;第二十六,存在的未必合理,但一定是客观和有价值的。第二十七,人类文明程度,体现对广义价值的理解。

 

《统一价值场理论的诞生》即《后理论经济学价值场论》第10节(2


转载:崔长林 中国经济50人论坛 2006-03-04 00:11 【给此文投票】 阅读:500

关键字: 质能 分系统 守恒 经济学 价值 

 

二、什么是统一价值场、统一价值场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一)什么是统一价值场?有什么本质特征?


所谓统一价值场,讲的是将所有的能力都统一于价值场。笔者以为,不管能力有多少个种类,也不管它们的表现形式有多么复杂,它们都应该有一个统一的归属,而这个能统一归属的东西不是别的,正是广义价值场广义价值场当然是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了,有时也称统一价值场

1、什么是统一价值场?是怎样形成的?

500多年以来,经济学家、管理学家们始终都对价值这种东西充满了神秘与好奇。为此,为了搞清楚它究竟是怎样产生的,人们可谓绞尽了脑汁,并形成了两大派别,三种来源。所谓两大派别,是指“劳动价值论”和“投入产出论”;所谓三种来源,是指“劳动价值来源”、“投入价值来源”和“供求价值来源”。笔者以为,以上“两派三源”之说,各自讲了一个侧面,但始终未能解开价值之端倪。

笔者以为,人类所认识、了解的这个世界原本就是一个统一的价值体系,而任何一种分价值体系都不是孤立的,可以用大系统中包含小系统,小系统中包含分系统来形容,上述是再恰当也不过的描述。也就是说,人类是动物的一个分系统,动物是生物的一个分系统,生物是地球生态、生物圈的一个分系统,地球生态、生物圈像月球一样是地球的分系统,地球是太阳系、太阳系是银河系的分系统……

如此,可爱的先哲们,为什么会得出“自然界的价值等于零”的结论的呢?难道只有人类的劳动能创造价值而大自然造化了人类、人类的劳动就没有价值了吗?笔者承认,自然界产生的价值到了一定的时候,对于人类来说可能会“归于零”,但“零”可以是无数个相反相成的两种价值相互抵消的结果,而对于某一个个体人类、企业、经济体来说,是绝不可能“等于零”的,因为受到的作用力不同。

人类的劳动价值难道能够摆脱生物、生物圈的价值而独立存在吗?商品的价值难道能摆脱资本投入的价值和市场的供求价值而独立存在吗?作为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始人们,为什么视价值的物质属性而不见呢?为什么要把“普遍联系”的辩证法,抛到九霄云外呢?为什么连大系统中包含小系统,小系统包含分系统的道理都不懂了呢?难道劳动的、资本的、供求的价值系统是孤立的吗?

那么,什么又是“统一价值场”?笔者以为,就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价值都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非孤立的系统,因此,它们必然统一于一个价值体系,而且是以场的形式存在,并在场的作用、制约下运动;向下,可以追溯到个体人类劳动创造的价值;向上,可以追溯到人类、动物、生物、生物圈和地球系、太阳系、银河系,以及生物、恒星、宇宙发生“大爆炸”所产生的价值!

2、统一价值场的本质?为何体现统一价值场论?

那么,“统一价值场”本质体现了什么呢?笔者以为,就体现为“统一价值场论”也。所谓“统一价值场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均统一到对“价值场”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即统一到价值、价值规律的产生与价值、价值规律的灭亡之规律的解释与揭示上的一种理论。这是由于,创立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目的,都是为了开发和利用“规律资源”。

诚然,这里讲的“统一价值论”已超出了经济学、管理学的范畴,但它同样是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换言之就是说,价值这种东西不仅是经济学、管理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其他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共同的研究对象。当然,这种“统一”非简单地将它们拿捏在一起,需要一定物质形式作为基础。如果要问这个做基础的物质形式是什么?毫无疑问,它就是广义“质能关系”和“性能关系”。

这是由于,“理论须由物质决定”,或者说“物质决定意识”者也。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认识不到物质不仅可以决定“意识”,也能决定“价值”自身的存在与运动状态,转化与发展趋势,就没有“统一价值论”的产生。又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不仅人类的意识是由物质决定,物质自身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即客观事物、物质的运动规律,同样是由物质的价值属性决定。

长期以来,我们的哲学、经济学、物理学就是没有认识到这一点!诚然,这是我们人类的共同的悲哀!也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可是,当人们晓得了,我们认识、了解的世界是由价值这种物质决定,唯心主义你在哪里?如此,谁能说,“统一价值理论”的产生不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如此,谁又能说,从“广义价值”的角度去看问题,其本身不具有价值属性呢?

比如,从“狭义价值”的角度去看问题,“劳动价值”就是人类具有的劳动能量是否能释放出来而不仅仅是否拥有;“投入价值”就是这种投入能否换来剩余价值;“供求价值”自然也就是——看供求关系的变化能否将上述能量释放出来!以上证明,价值并不是别的,就是“广义能力”之作用。而要想用价值将世界统一起来,仅仅将以上三个方面的能力统一起来,还不能说真正有了“统一价值场论”。

(二)什么是统一价值场论?有什么本质特征?

这里讲的“统一价值场论”是指将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场都“统一”在“价值场”旗帜下的一种经济学理论。诚然,这是一种具有最广泛之经济学之理论。而它,不仅须将自然与社会“统一”在价值的旗帜下,也须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统一”在“价值论”的旗帜下。仅凭这一点,可知其价值。

1、什么是统一价值场论?是怎样形成的?

上述,我们已经知道,所谓“统一价值场论”,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均统一到对“价值场”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发展与转化趋势即统一到价值、价值规律的产生与价值、价值规律的灭亡之规律的解释与揭示上的一种理论。这是由于,不管是自然科学还是社会科学的创立,都是为了开发和利用“规律资源”,而“统一价值”,正是“规律资源”这种东西的“出生地”。

至少,人们应该承认,任何一门自然科学之所以会产生、发展,目的是为了研究和探讨如何提高和降低“自然之物”之价值的;至少,人们应该承认,任何一种社会科学之所以会产生、发展,其目的是为了提高和降低“社会之物”之价值的。或许有读者会问,笔者在叙述的过程中,为什么还要提“降低价值”的问题呢?难道降低“自然之物”或“社会之物”的价值也是“价值论”研究的内容?

是的,因为我们已经站在了“统一价值场论”的基础上而不是站在某一人、企业、经济体的立场去看问题,或者说我们这里讲的“价值”是一个“相对意义上的价值”即“统一的价值”,因此,也就决定了不能仅仅用一种“绝对意义上的价值观”去研究和讨论问题,否则就谈不到“统一价值”和“统一价值场论”。那么,什么是“统一价值场论”?当然是能站在更广泛的立场上去看待价值的理论了。

什么是“能站在更广泛的立场上去看待价值的理论”?笔者以为,就是能够站在一个永远都是一个相对的立场上去看待、讨论价值问题的经济学理论。换句话说,一个人、企业、经济体所站的立场越是宽泛,那么,他或它所拥有的“价值观”也就越是广义;反之,当然亦成立。另外,需要特别说明一点的是,上述并不等于说让人们无限地去扩大,而无限度扩大的“价值论”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比如,作为人类来说,能够认识到自然生态的存在价值就已经是一种非常了不起的、广义的“价值论”了,而按照人类目前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无法获得自然生态以外的价值,虽然“航天人”已经掌握了一些初步的、借助其他星球的、物质场的能力。比如,最近美国发往冥王星的那个“探测器”在其运行的过程中就需要借助太阳系其他星体的斥力(价值),以节省自身携带的能量(价值)之不足。

2、统一价值场论的本质?为何体现统一价值场论模型?

物质世界系一个价值的充分统一体也。第一,世界即物质,由质量、性量、能量混成;第二,质量、性量、能量通过质量场(引力场)、性量场(电磁场)、能量场(价值场)表达;第三,表达是对存在的证明过程,会有能量物质释放,从而产生一定的作用力、反作用力,以实现价值;第四,场均有作用、反作用,物质运动由此而产生;第五,存在是质能、性能守恒之表达方式;运动是质能、性能须守恒的表达方式;第六,不同物质通过各自的场实现其质能、性能的交换,以达到再度守恒之目的;第七,守恒、不守恒呈现不同的存在与运动状态,将不同状态连续起来,便会形成一定的发展与转化趋势(必然性);第八,运动趋势是价值规律的体现,是存在与运动状态连续呈现的必然结果;第九,守恒或基本守恒时,表现为存在状态、发展状态和可持续发展状态;不守恒或不对称时,表现为转化状态即否定趋势;第十,物质运动均呈现一定趋势,趋势是对“有规律”的说明;第十一,各种规律常相互作用、渗透,表现为同一事物有不同规律在作用、制约;第十二,在事物运动过程中,总有一种价值规律起“主导作用”,其它起“次要作用”,但不能忽视。第十三,规律千差万别,其作用、制约过程十分相似,因而有“统一价值场模型”生成;第十四,“价值场模型”是三种场各自表达的结果,体现“广义物质属性”;第十五,物质属性即价值属性,是质能、性能守恒与转化的表现;第十六,质能、性能是否守恒产生“广义供求价值”,“狭义供求价值”,体现产品、商品、资本的供求关系是否对称;第十七,“广义价值”即能力,系包括劳动在内能力的表达;“狭义价值”乃“无差别人类劳动”的表达,但相对存在,有“有力”与“不力”之差异;第十八,力是能量释放的结果,任何一种能都不能完全做功,于是有“有用能(火用)”和“无用能(熵)”的区别与联系;广义的盈、亏由此而产生也;狭义的盈、亏,指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第十九,上述,力有了产生、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点之差异,使价值有了正、反之差异,体现为质能(质量能)、性能(性量能)、能能(能量能)的可利用率,表现为“性价比”;第二十,性价比有正、反之分,结构者也;第二十一,结构是存在与运动机制之母体,不同结构生成不同机制;第二十二,结构、机制均有内外之分,外在结构与机制即价值之母体,内在结构与机制即价值之父本;内、外在结构、机制有不同价值属性;第二十三,内、外在结构、机制,乃事物存在与运动的力量源泉,体现“否定之否定”;第二十四,否定之否定即肯定,肯定的同时包含否定;第二十五,否定因素产生于外,出乎于内,表现为质能、性能是否能实现两性“中和”;第二十六,存在的未必是合理的,但存在的一定客观、有价值。第二十七,人类的文明程度体现其对“广义价值”的理解度;二十八,人类社会的发展程度取决于对“广义价值”的利用度!二十九,不管到什么程度,人系追逐“广义价值”即能力,而只有“广义价值”才能将物质世界“统一”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