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播出的“纸浆馅”包子,在京城传播得沸沸扬扬,大有谈包子色变之势。街头随处可见的包子铺、小笼包等等,谁还再敢吃?直到昨天晚上北京电视台为这一虚假报道道歉,人们才长嘘一口气,总算有惊无险,此前吃过无数街头包子的人总算不再为此呕吐、恶心、后怕不止。
当我把这则假新闻告诉给身边的朋友时,朋友竟然不信,说:“什么假新闻?纯粹是黑心包子,人家北京电视台都曝光了”。我不禁哑然,告诉他:“这次为假新闻道歉的正是北京电视台!”朋友才在半信半疑中无语。
根据北京电视台的通报,公安部门为此成立“专案组”介入调查后才发现,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透明度》栏目组临时人员訾某,化名“胡月”,先后两次找到朝阳区太阳宫乡十字口村13号院,以为工地民工购买早点为名,要求做早点生意的外地来京人员卫某等4人为其制作包子。訾某自带了从市场购买的肉馅、面粉和纸箱,并授意卫某等人将纸箱经水浸泡后掺入肉馅,制成包子。訾某用其自带的家用DV机拍摄了制作的过程,编辑后用欺诈手段获得播出。
当然,尽管肇事者訾某被抓,但北京电视台还是难逃其咎。通报中说,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对该报道审核把关不严,管理制度执行不力,致使该虚假报道得以播出,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北京电视台为此向社会深刻道歉。
据说,北京电视台的另一位工作人员透露,《透明度》栏目当时看到訾某交上来的片子后,在审稿过程中也曾不止一次地询问过事情的真实性,但訾某都很肯定,所以才播出的。
这里,我们这才知道,电视台对于编导交上来的片子,其真实性仅在于对编导人员的“信任”,其信誓旦旦地保证其真实性,电视台也就信以为真。对然电视台自称,“透明度”此iancongmei出现过一起假新闻事件,但积至今日,假新闻还是出现了。电视台应该反思的应该不仅仅是这起假新闻事件。
虚假报道被证实,责任人已被刑拘,但该事件的恶劣后果显然已非訾某个人所能承担,北京电视台的公信力将遭到严重伤害。在这个传媒时代,我们还能相信谁?假新闻,再一次拷问传媒人的良心!
■事件回放
●7月8日晚7时,北京电视台生活频道(BTV- 7)《透明度》播出“纸做的包子”,节目一开始援引“业内人士马先生”爆料称,用废纸制作肉馅“已经成了行内公开的秘密”,并安排记者在朝阳区十字口村暗访这种现象,随后联系朝阳区左家庄工商所做突击检查,相关商贩因为没有营业执照和卫生许可证被取缔。节目最后还通过海淀区的卫生执法人员,提醒观众识别纸箱馅包子的方法。
●7月10日,北京卫视(BTV-1)《北京新闻》以《“纸箱馅”包子流入早点摊》为题报道此事。随后,多家中央和地方的电视台、报纸转载此报道,并结合猪肉涨价的背景,海外媒体也开始关注。
●7月16日有报道称,“纸馅包子”摊主仍然在逃,而北京市食品安全办公室抽检全市23家早点摊的包子后,未发现“纸馅包子”,负责人表示正在继续扩大监督检查范围,开展在全市范围的专项治理行动,希望市民举报。有餐饮业者表示,相关报道对生意有影响。
●7月18日晚间,北京电视台在《北京新闻》中称,“纸馅包子”被认定为虚假报道,摄制者已被刑事拘留,北京电视台向社会深刻道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