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致富其实很简单


  如何改变欠发达地区农村的落后状况,使农民尽快富裕起来,这是中央政府考虑最多的事情,对于贫困地区的农民来说,是一件比天还大的事。许多学者也绞尽脑汁,要为政府、为农民出谋划策。但无论是政府还是学者,想出的点子似乎都不得要领,因为这些主张虽然五花八门,但集中到一点,就是以农民教导者的资格自居,你们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至于农民想干什么,能够干什么,能干出点什么名堂来,则知之甚少。农业产业化、小城镇建设、开发区热,这些不是从国外学来的,就是从理论中推演得到的,因而效果也总是打折扣。

  其实农村存在的最大的问题是直接消费资源,也就是资源没有通过加工,或者加工不够深就拿来消费或交换。城市为什么比农村富,根源就在于城里人能把少量的资源折腾来折腾去,使之尽可能多地吸取活劳动,所以资源就值钱了。如果农村也将资源一遍又一遍的加工,那么农民一定富裕得让城里人眼红。因为就是再差的农村,它所拥有的资源也比城市多。所以农村落后的根源就在于没有摸透资源加工的窍门。举例来说,城里人卖烤红蓍,二元钱一斤,乡里人二毛钱卖生红蓍,卖不出去就烂在地窑里,但城里人烤红蓍的技术还是从乡里人那里学来的。

  农民最忽视的资源加工是对人力资源的加工重视不足,如果把一个简单劳动力加工成一个复杂劳动力,其效益更可能象翻斛斗一样往上窜。其实,农村孩子的智商并不比城里人低,而且长期翻山涉水练就了一身好筋骨,问题是农民不大愿意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深加工,而是卖初级劳动力,所以多数农村的孩子只能承继父辈的劳动技能,进行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其实,对孩子进行智力投资,这对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农民来说,这可能是个一步登天的事儿。农民认为,自己的孩子只要能当个乡干部,也是祖宗八辈子修来的福。但某村却有一个有爹没妈的孩子,大学毕业后在省城当了公务员,没过几年就当了县长大的官。

  为什么说农民要致富是件简单的事呢,因为农民要对资源进行加工肯定比城里人付出的成本少,自家的房子自家的地,自家的热炕头自家的妻(指劳动力),方便得很。为什么农民却不这样做呢,问题是农村没有宽敞的公路,没有良好的信息渠道。当地的产品和资源运不出去,外地的资源引不进来。所以农村要致富,主要就是要管好两件事,农民管的事是办企业,政府管的事是修好路,管好了这两条,农民就富了。而要管好这两条,其实并不难,一个地方,无论如何资源缺乏,但脱贫的资源还是有的,村头的溪水、后山的石头、地下的矿藏、结实的身板,都是农民特有的资源,问题是如何经营它。

  我有一位朋友因工作需要常在外地出差,我问他你对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的主要观感是什么,他回答说,在寒冷的冬季,发达地区火车站附近的农民有忙不完的活,贫困地区火车站附近的农民有打不完的牌。原因就是发达地区办了许多家庭式的企业,忙不过来,贫困地区只是靠天吃饭,冬天不能种庄稼,只好打牌。其实还应该加上一条,发达地区的政府修路忙,贫困地区的政府阻路忙。因当地企业少,税入不足,但又要维系不断增长的行政经费,无赖之下只好在破烂的公路上重重设卡,用掏农民口袋的办法来解决吃皇粮者的收入问题。如此一番折腾农民就愈来愈穷了,当然我们的地方政府还是关心农民办企业的,问题是政府喜欢的那种企业可能农民并不喜欢,农民喜欢的企业有时却并不能给当地政府带来好处,所以在如何搞好经济这一块,还是由农民自己做主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