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商新锐、庙堂学者、演艺大腕正占据越来越多的报纸版面和荧屏时间,我们不应忘记,在他们的风光之外,还有一群诸如巡道工、护林员等普通群众,在默默地推动着历史前行的车轮。如同在各种果汁、可乐等饮料令人眼花缭乱之时,我们不应忘记,人要生存最离不开的恰恰是白水,尽管它没有什么味道可刺激人的感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用文学的语言表达了一个哲学命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所谓“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要亲口尝一尝”。单位自“五一”前夕起推出的“体验劳动者”系列报道,正是与这一理念相关的一次尝试。我们的初衷,是要在体验中传递理解与尊重。
我们的记者放下电脑,走出办公室,换上职业装,走向劳动一线,当了一天铁路巡道工、餐厅传菜员、守林员,体验了一个街头修车师傅、割胶工的劳作滋味……在这些角色转换的体验中,记者们对一线劳动者有了更深层的理解和尊重。
“工人伟大,劳动光荣”,这在时下成了渐渐被人冷落的话语。没人怀疑它的正确,因为劳动始终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而说它渐渐被人冷落,是因为一些媒体记者的目光越来越多地关注社会上的白领、精英、明星,而对广大一线劳动者,就像忽略空气一样忽视了他们的存在。
当我们坐在飞驰列车的包厢里穿过原野之时,很少会想到路基下,有一群养路工人在忙碌;当我们在饭店里举杯畅饮、谈笑风生之时,很少关注此刻服务员正在穿梭奔忙———这种关注与理解,只有在角色转换时,才会变得清晰而深刻。
这次“体验劳动者”的报道中,记者们到劳动一线,用心去贴近劳动者,用实践去还原劳动者真实的原生态,用亲历式而不是旁观式、记录式的笔法去反映劳动者的劳动与生活。记者应是一名记录者还是实践者,新闻稿件中如何把握客观描述与主观感受,在新闻业务的范畴内见仁见智,这些都可以探讨。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实践让我们提高,体验让我们升华。实践是大课堂,生活是教科书,群众是好老师。
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是党对新闻工作者的要求,也是办一张“导向正确、中央满意、工会欢迎、职工爱看”精致大报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所服务的读者,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所报道的劳动者,是我们的精神源泉。不难发现,记者离报道对象有多近,作品离他们才有多近。
我们正处在一个快速变化的时代,各种观念相互激荡,生活状态日益多元、多变、多样化。在这种情况下,关注新潮、追逐前沿固然重要,坚守本原也同样可贵。政商新锐、庙堂学者、演艺大腕正占据越来越多的报纸版面和荧屏时间,我们不应忘记,在他们的风光之外,还有一群诸如巡道工、护林员等普通群众,在默默地推动着历史前行的车轮。如同在各种果汁、可乐等饮料令人眼花缭乱之时,我们不应忘记,人要生存最离不开的恰恰是白水,尽管它没有什么味道可刺激人的感官。
深入到一线劳动者中感受实践脉动,倾听群众呼声,体验理解与尊重,同时会让我们实现心灵的净化与提升。我们希望通过笔下的报道,把这种理解与尊重传递给广大读者,进而让更多的尊重与理解放大开来,促进社会的和谐。我们的体验行动也想再次证明一个道理:记者只有像钉子钉进木头一样扎根生活,报纸才能像根须扎进土地一样深入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