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假新闻的“临时人员”也是记者?


  这几天,震惊全国的北京“纸馅包子”假新闻引来了人们广泛地热议。因为此新闻属假新闻,所以,北京电视台也已向社会作了深刻的道歉。

  “北京电视台负责人表示,要高度重视这一恶劣事件,深刻吸取教训,严肃查处相关负责人员,进一步加强管理,堵塞漏洞,坚决杜绝虚假不实新闻报道,努力提高全体新闻从业人员的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职业精神,切实履行好党的新闻媒体职责”。

  不过人们看了北京电视台负责人的“表示”后,似乎觉得这个表示还没有道出制造“假新闻”的实质来。为何如此说呢?其实大家在新闻报道中也已知晓,此假新闻是出自北京电视台的一名“临时人员”之手的。

  众所周知,非新闻工作者(即无国家证件的新闻工作人员,只能说是“假记者”或者说是新闻业余爱好者)向新闻单位提供新闻稿件的,要经过作者所在单位的审核盖章后,方能提供给新闻单位。而北京电视台的这位制假新闻的“临时人员”,显然就没有做到这一点。

  其实,北京电视台已把这位“临时人员”当作名副其实的记者来看待了,这一点我们从北京电视台负责人将其认定为“新闻从业人员”的“表述”中可以得到实证。

  虽然这位制作假新闻的人员还是位“临时”,但是,他在北京电视台俨然就是一名记者么。所以,他采编的新闻就不用经过所在单位“审核盖章”的,只要经过编者的正常审核就行了。

  可这样一来,人们不禁会问?这名“临时人员”与有国家核发记者证的新闻工作者有何区别呢?

  没有,一点也没有。在这种没有区别的情况下,“临时人员”要播放自己采编的新闻不是很正的吗?而北京电视台却说这位“临时人员”是采用“欺诈”手段获得“假新闻”的播出的。细心的读者也许会问?这一“欺诈”从何说起呢?因为,他是一名新闻工作者,是新闻从业人员。新闻工作者要播放自己采编的新闻,还用得着使用欺诈手段去获播吗?反过来想,北京电视台的领导又是那么容易被“欺诈”的吗?这里面会不会还有什么别的“名堂”呢?可见,北京电视台的这一说法,更让人感到疑惑重重啊。

  人们不禁会疑问?这个“临时人员”是如何混入北京电视台新闻工作者的队伍里的?同时,北京电视台对这些“临时人员”在新闻工作中又是作如何要求的呢?对他们采编的新闻稿件又是作如何规定的呢?他们与正规的新闻工作者在新闻采访、制作、编辑等方面又有何区别的呢?

  很显然,从以上的这些疑问中,我们可以看出,北京电视台的这次“假新闻”事件,既不是相关人员不负责任,也不是单位管理不严,而根本就原因就在于北京电视台对“临时人员”在新闻工作中的相关制度的缺失。也就是因为制度的缺失,才混淆了记者的“真与假”,不仅管理工作无从谈起,而且发生这样的恶性事件也是必然的。

  所以如今,只要在新闻单位里工作的,不管他是正式的还是临时的,社会上的人都会认定其为“记者”,他们都是新闻工作者。而让人们出现这种认识上的偏差,究竟是谁之故?又是谁之悲哀呢?这难道不值得人们的深思吗?

  龚玉环

  2007年7月21日

  http://health.chinanews.cn/jk/kong/news/2007/07-18/98243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