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成本检测制度,这是一个新的提法。
首先,用成本检测制度的合理性,这是有道理的。从受益方、受损方两方面来衡量一个制度的合理性,这是比较全面的,避免以免概全,片面强调一方面的理由。所以用成本检测制度,可以更理性,更全面。
第二,效率也是制度追求的目标之一。制度的制定与实施,当然一方面要考虑施行过程的效率,及施行过程与施行结果的成本与收益问题,即成本问题。所以,效率与成本是制度制定与实施都要考虑的问题。
第三,效率与成本有时候是统一的,可能成本低,效率也高,或者成本高效率低的情况也是有的,那就无话可说,不存在选择问题。但成本高效率也高和成本高效率低的情况也是存在的,而且是一种很通常的情况,概率也比较大,追求效率会导致成本上升,控制成本会导致效率下降,这是常事。因而,成本与效率是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中要兼顾的两个方面,检测制度,要效率与成本兼顾。
第四,应该看降低成本的具体对象和环境。
成本是一切商业活动的投入,包括很多方面,简单来说至少有人力成本,采购成本,运营成本,资金成本,时间成本等等。就连锁零售业来说,低成本就意为着低成本拓展,低成本开店,低成本采购,低成本营运等;众所周知,要降低成本可以通过压缩投入和提高效率来实现,两种方法所代表的策略我们可姑且称之为系统化低成本和简单化低成本。
系统化低成本是一种控制性的资源优化整合,而简单化低成本,更多的是考虑应该如何节省帐面上的成本。从性质上来说,系统化低成本是一种企业发展策略和企业追求效率最大化的必然选择,简单化低成本更多是一种调节控制的手段,没有达到企业策略的地位;从内容上来说,系统化低成本包括整个产业链和管理系统的优化,如零售企业采购系统,配送物流系统,门店营运管理系统,财务资金流运作系统和与之对应的信息沟通系统;简单化低成本包括企业可控费用和帐面支出的降低,如裁员减薪,节流支出等。从效果上看,系统化低成本在初期需要大量投入,表象为成本并不低,但一旦完成之后运作成本则非常低;如零售企业配送中心的建立,在初期可以说投入非常大,不仅需要建造仓库,购买设备,雇用大量技术员工,还需要对物流信息系统投入大量的资金。而且运作成本也是非常高的,比如为了追求由于统一配送所带来的高效率和低成本,往往不得不要求在A城市的供应商把商品送到位于B城市的配送中心,然后再由配送中心把商品送回到A城市的门店销售,如此等等,从短期来说绝对不能节约成本,反而浪费资源,然而这一貌似高成本的系统化低成本是不能不走的。简单化低成本易于操作,立竿见影,尤其在企业面临发展或者危机时刻,资金相对紧张时,对企业的运作有很明显的调节作用,但长期将对企业效率无实质性帮助,如果操作不当,还有可能导致不良结果。比如有些零售企业为了降低成本不断压缩员工数量,使得卖场中没有足够员工为顾客提供服务,有些甚至关闭中央空调,电梯等来降低成本。当然简单化低成本策略也不是一无是处,它是企业不可或缺的一个调空手段,就连美国沃尔玛发展初期,创始人山姆.沃尔顿对开店和经营的成本也是极其苛刻的,近乎到了吝啬的地步;但是随着企业的发展,沃尔玛后来投资高科技购买卫星,堪称业界的大手笔;同一企业为何对待成本投入的方式如此大相径庭,山姆.沃尔顿先生后来道出了其中的奥秘:“如果我们成本够低,就算有什么决策失误也不怕,毕竟损失是少数,如果成本太高,犯了错误恐怕连反悔的机会都没有了”
列子说:“理无常是,事无常非”。任何事物都有积极和消极的两面,那么如何更好地贯彻低成本策略就需要根据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和不同条件,灵活适时地实施系统化低成本和简单化低成本,不能一概而论。在企业各方面条件还不成熟的前提下,匆忙实施全面系统化低成本策略,盲目扩张做大做强,结果很可能是还没有等系统化低成本结出硕果,企业可能已经被前期投入所拖垮;也不能目光短浅一味强调简单化的低成本实施,只知道减人,砍费用,不注重企业发展过程中某些需要长期投入建立的部分,因噎废食。所谓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两种低成本的实施关键因地因时把握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