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所谓人算不如天算!亚星事件开创了股改后的两项“新记录”:其一是股改对价在复牌当天没有到帐,其二是上市公司股价连续两天不设涨跌幅限制。
6月26日,ST亚星对外发布公告表示,上海证券交易所同意ST亚星9000万股流通股于7月5日恢复上市交易,当日不设涨跌幅限制,以后每日涨跌幅限制为5%。股改前,ST亚星的流通股为6000万股,此次的股改对价为流通股股东每10股转增5股。显然,ST亚星公告中的9000万股是包含了3000万股的股改对价的。然而,其股改对价在复牌当天愣是没有到帐。
实际上,ST亚星股改对价直到7月6日才可以上市流通,而在此前的7月5日,ST亚星高开315%,冲高9.80元,报收7.89元,涨幅近310%;7月6日,对价股份上市流通,尾盘大跌近15%。
ST亚星自去年4月底开始停牌,在这一年多的时间里,沪深股市涨势如虹,翻番股票比比皆是,而ST亚星的投资者由于股票“被套”,大好牛市行情在等待中渡过,只能忍受着煎熬,本想股票复牌后能有所收获,却没想到上交所与中登公司由于“技术原因”将其美梦击得粉碎。按照7月6日与5日的收盘价计算,3000万股的股改对价,流通股股东至少损失了3660万元。
上交所与中登公司将股改对价没有到帐的“替罪羊”锁定于“技术原因”是很牵强的。7月5日开盘不久,上市公司ST亚星就发现异常情况并向交易所和中登公司通报了。在此情形下,上交所应该采取停牌或其他措施以防止事态的扩大,但在当天,ST亚星仍然是进行着令人匪夷所思的“正常交易”。
受负面事件的影响,ST亚星自复牌之日起便开始了其下跌的历程,按照7月5日的收盘价计算,截止目前,ST亚星股价跌幅高达30%,投资者损失惨重。
去年中期,ST亚星巨亏3447万元,每股收益为-0.18元;今年一季度每股收益为0.023元,7月11日,ST亚星公布中期业绩快报,无论是销售收入还是净利润都不同程度增长,每股收益为0.0363元。从巨亏到盈利,应该是ST亚星的一个亮点,但其股价的反常走势, 不能说与“技术原因”毫无关系。
另据媒体报道,已有部分投资者准备进行起诉以维护其权益。法院是否受理,投资者维权能否成功,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亚星事件发生后,证监会对ST亚星股改转赠股上市流通中出现的情况高度重视。目前,证监会已要求上交所、结算公司抽调专门力量成立ST亚星问题应急善后处理小组,并责成交易所和结算公司认真开展内部检查,切实总结事件原因,防止类似事件发生。并且要求做好投资者的接待和沟通工作,认真听取投资者的意见和投诉,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切实保护投资者合法权益。
作为中国证券市场的最高监管机构,证监会的要求并不过分。而问题则在于,对于上交所与中登公司所导致的亚星事件,证监会亦应该成立调查组亲自调查个中原因,对亚星事件存在的失职、渎职行为作出严厉的处罚,而不是假借上交所与中登公司之手。可以想象的是,如果是上交所与中登公司自己查自己的话,其调查结果的“偏离值”将不会小。
保护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不能只讲形式主义,或变成一句空话。对于市场发生的诸多问题,监管层都应该有一查到底的勇气和决心,即使是涉及到上交所与中登公司这样的管辖单位亦同样如此。此次亚星事件的出现,既是坏事也是好事,它就像一面镜子,又如一块试金石,就看证监会如何来收场了。
我们期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