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最大“城市峡谷”和“城中公园”——兴义马岭河峡谷
中国十大漂流景点之一——“中国第一漂”
黔西南坐落在珠江上游南、北盘江拥抱的崇山峻岭之中,区位优势突出,是世界锥状喀斯特景观最为独特和集中的宝地。近几年来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为旅游产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黔西南旅游资源的比较优势
1、资源富集,品位极高
在黔西南1.6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上,集中了一百多处自然风光、人文景观、历史遗迹和民族风情点,其密集度和丰富性在国内少见。州内现有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国工业旅游示范点(AA级工业旅游示范区)、全国唯一的少数民族婚俗博物馆各1个,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2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省级风景名胜区7个,省级自然保护区4个,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个;州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4个,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00个。另有A级民族村寨1个,民族风情点11个。
2、种类繁多,品种齐全
中国喀斯特地貌有125万平方公里,“中国南方喀斯特”占全国喀斯特面积的55%,主要分布在黔滇桂三省区。黔西南正好处在三省区结合部,集中了喀斯特景观的精华,是三省区喀斯特旅游“金三角”的中心区域,被誉为“中国喀斯特的心脏”。喀斯特地貌的复杂多样决定了黔西南自然风光的奇异多彩,形成以奇峰、峡谷、怪石、秀水、飞瀑、云海、溶洞、温泉、天坑、古道、荷花、森林为一体的近百处自然景观。黔西南自然风光的代表是兴义国家地质公园内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省级风景名胜区鲁布革-云湖山,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三岔河,国家森林公园仙鹤坪等。
全州承载厚重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和历史遗迹十分丰富独特。州内有史可考、独具特色的人文景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十四道拐、省级风景名胜区泥凼石林(何应钦故居)、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刘氏庄园(贵州民族婚俗博物馆)、南明故都(
黔西南少数民族拥有许多世代相传、风格独特、技艺超群的艺术种类、民族习俗和传统工艺。2006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 黔西南有5项被列入,即:音乐类的贞丰县“铜鼓十二则”,戏剧类的册亨县“布依戏”,民俗类的兴义市顶效布依族“查白歌节”,曲艺类的兴义市布依族“八音坐唱”,手工技艺类的贞丰县“皮纸制作工艺”。
黔西南由于地处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和拥有丰富的矿产、生物资源,在此建设的工业基地也构成了一组独有的旅游资源。富有地方特色和区位优势的酿酒厂、金矿、黄金冶炼厂、卷烟厂、水力发电厂、生物制药厂、煤化工基地等,都是可供观光游览和科普考察的重要资源和对象。
3、许多旅游资源富有独特、唯一性和多重价值。
黔西南州内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马岭河峡谷、万峰林、万峰湖和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为代表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其原始丰富、奇异多姿的特点为世界罕见。马岭河峡谷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峡谷”和“城中公园”,被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伤疤”,具有极高的观光游览和漂流探险价值,为中国十大漂流景点之一的“中华第一漂”。继1998年“首届中国国际皮划艇漂流大赛”在马岭河峡谷举办之后,2005年国家体育总局将马岭河峡谷正式作为“国家激流皮划艇训练基地”。兴义万峰湖野钓乐园的钓台长度达
何应钦故居、刘氏庄园、南龙古寨、南明故都(
黔西南利用得天独厚的地理和资源优势建设的酿酒厂、黄金开采冶炼基地、水力发电厂、生物制药厂等,只要在道路和安全设施上稍作投入,就可使游客尽情欣赏了解技艺高超、规模宏大、别开生面的黄金开采冶炼、水力发电、白酒加工、生物制药的过程和原理,体验“中国金州”和西部特色工业文化的独特内涵及清新韵味。
(二)独占鳌头的区位优势和气候条件
黔西南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贵阳、昆明、南宁三个省会旅游城市的辐射范围之内,距离三个省城均在
黔西南位于东经104°~106°、北纬24°~26°之间,气候分类属于中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基本特点是热量充足、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280~350天)、终年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州内大部分区域年平均气温在l5℃~
(三)旅游基础设施条件获得根本改善
近几年来,黔西南交通状况已得到极大改善,现已形成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网络,为旅游的可进入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条件。途经兴义的南昆铁路,每天有10多对列车对开广州、南宁、昆明、湛江、上海、厦门、桂林等地,在春运期间每天还有兴义-广州的对开列车。兴义旅游支线机场现已开通兴义-贵阳、深圳的往返航线,年内还将计划开通兴义-昆明航线。南、北盘江和红水河的四级航道整治工程已经结束,预计2008年可从贞丰县乘船经珠江直达广州磨刀门码头。在公路运输方面,兴义通往昆明、贵阳的高等级公路已经基本建成。
在酒店、餐馆设施方面,州内现有星级宾馆12家,按五星级酒店建设的兴义君兰大酒店即将开业,已营业的四星级宾馆1家,三星级宾馆4家,二星级宾馆6家。全州共有旅游定点宾馆30多家,床位近3000个。州内现有可供旅游接待的高中档餐馆近百家。州府所在地兴义市内有旅行社12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有高中档洗浴中心10余家,夜总会数十家。
(四)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并取得突出成绩
进入新世纪,黔西南旅游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在制定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过程中,州委、州政府把旅游业摆上重要的议事和工作日程,将其作为支柱产业来培育。全州第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了“打造无障碍旅游,建设旅游大州”的奋斗目标和工作要求,全州“十一五”规划和第六届人代会政府工作报告都要求“努力把黔西南建成祖国西线旅游明珠和最佳人居环境之一”。2005年春节和2007年春季,胡锦涛总书记和曾庆红副主席分别到黔西南视察工作,对黔西南发展旅游业给予充分肯定并作重要指示。黔西南州各级党委、政府和全州干部群众深受鼓舞,积极性空前高涨,重视旅游、关注旅游、发展旅游的浓厚氛围日益形成,加快旅游业发展已成为全州广大干部群众的迫切愿望和自觉行动,并取得了突出成绩。
2005年以来,黔西南旅游产业发展迅猛,旅游经济显示出强劲活力,各项发展指标比上个世纪末的几年增长近十倍。2005年,全州共接待中外游客130.5万人次,比2004增长83%;其中过夜游客45万人次,比2004年增长805%;全年旅游收入4.1亿元,比2004年增长116%。2006年,全州共接待中外游客267.1万人次,比2005增长105%;其中过夜客69.1万人次,比2005年增长54%;全年旅游收入9.38亿元,比2005年增长128%。2007年1至6月,全州共接待游客114.22万人次;其中入境旅游者2.06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70%;旅游总收入6.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4%。
在国家改革、开放、发展方针指引下和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经过地方政府制度创新、资源整合、结构调整的不懈努力,黔西南旅游的资源优势必将日益转化为强大的经济优势,为生产力发展贡献出最大力量,促使旅游业成为新兴强大的支柱产业,为全州经济的迅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助上一臂之力。
(陈嘉珉,
兴义-文章:http://www.chinavalue.net/AuthorIndex_Boke.aspx?id=5890#40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