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命运是否攥在运营商手里


                                                                              文/于清教

    7月1日有消息称四大电信运营商都在加紧布局定制手机,中国联通正加大力量定制覆盖高中低全部系列的CDMA手机,中国移动将在7月5日发布新的一批定制手机——“心机”,中国网通则在秘密研发WIFI/GSM制式的手机,中国电信推动厂商研发PHS/GSM/3G双模甚至三模制式手机。而此前花旗银行发布报告说,中国国内四大运营商都在布局定制及统购手机,以便应付即将到来的3G时代及之前的过渡时期,这将决定各运营商的成败。

  而今,当3G牌照逐渐成为“鸡肋”时,其发放只是个形式而已。信息产业部的用意已经很明显,那就是“先同居,再登记”或“先怀孕再办准生证”,以测试为借口,抓紧布局建网络,先造成大唐TD-SCDMA作为中国惟一标准的既成事实,然后让3G牌照在运营商之间轮番角逐,意在拉动国内外投资者及相关产业链的先行投资。

  毫无疑问的是,运营商整合产业链、构造生态系统的能力决定着3G业务发展的状态。由于3G产业的商业价值更多地体现在传统话音服务之外的范畴中,因此运营商在价值创造的过程中扮演的不仅仅是一个主导者,更是培育、营造和推动整个生态系统发展演化的力量。而整个生态系统的商业价值是产业各环节共同创造的,更多体现的是生态系统价值创造的整体能力。

  3G的典型应用包括数字版权保护、移动流媒体等九大方面,目前这九大应用的产品开发和市场推进情况不尽相同,真正能引爆3G的杀手级应用仍不明朗。因此,中国电信运营商们要在3G市场安身立命,要突破盈利边缘的困局,就必须进行“维新变法”。而加之3G移动数据业务运营价值链的复杂化,这也迫使电信运营商转变传统的依靠出售“通道”和接入资源的模式,建立新型的体现移动数据业务性质的运营模式。

  事实上,日系手机企业在中国市场全线败退之后,国产手机经营上的整体困局仍没有结束的迹象。不少手机厂商寄希望于3G,理由是在3G到来之后,中外手机企业将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而事实却是,国产手机厂家中除中兴、华为在3G技术的积累上相对成熟、并在国际3G市场屡有斩获外,绝大部分国产手机厂家在即将到来的3G面前仍是一片空白,终端生产商进行激烈而残酷的“自我救赎”阶段才刚刚开始。

  由于3G数据业务的推广和手机终端的支持有密切联系,要求运营商根据业务推广需要实现手机终端的定制。定制终端的前提是运营商采购(至少是一部分)终端,继而介入终端销售环节。3G提供的移动数据业务不是由运营商一家独立开发完成的,因此,运营商也必须与内容提供商建立联系。

  运营商的定制话语权对于众多手机制造商来说,就如同家电渠道商的霸权地位,其一举一动生死攸关。但就此判定3G命运攥在运营商手里的说法是不符合产业规则的,而且为时过早。

  来源:新京报2007年7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