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上市之谋,难道马云也免不了“俗”


 

 

企业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模式,产品,团队,盈利,IPO,并购,重组,投资等关键词构成了一个企业走过一个流程的完整描述。

从第一支中国概念股中华网敲响纳斯达克的钟声,上市便成了诸多挂有明显互联网标签的企业一波又一波的冲刺与选择。每每拿到风投者,大多喜欢抛出“某某年上市”的豪言壮语,即使是刚成立不就的网络公司,在公开场合,都喜欢向员工描绘一幅登陆纳斯达克的美妙蓝图,哪怕员工与老板都是他自己。

阿里巴巴折腾了快一年多了,终于也踏上了上市之旅。

记忆力好的人士可能对马云曾经说过的两句话还有些印象,马云曾说:“做大做强比上市更重要,与其迫于竞争压力和舆论压力被动上市,不如不上市。”马云还曾说:“阿里不缺钱,上市除了能融到更多资金之外,由上市带来的其他方面影响都是负面的”。

就在人们对马云这两句话还没有忘却之际,媒体上也险见阿里巴巴是否上市的报道之时,马云又站出来讲话了,他说:阿里巴巴正式启动上市程序。也就是7月28日,杭州黄龙体育馆,阿里巴巴集团半年会上,马云向参会的6000多名员工宣布,将启动阿里巴巴旗下B2B公司香港上市程序。马云同时表示,这将是公司成立8年来最大的一次挑战。

这样一个“口无遮拦”的狂人,此前却没有透露丝毫有关上市的信息,可谓“城府总在该有时出现”。

但无论是“狂人”也好,还是低调也罢,但做一件事情总要有理由吧,那阿里巴巴为什么要上市?难道也够不了大众的“俗”?

阿里巴巴缺钱吗?恐怕很少有人会做出肯定的回答,2005年雅虎掏出的10亿美金,阿里巴巴日交税额100万,就依这两条对外公布的数据,看官会说这难道还不足以说明马云手头上握有的资金实力?但阿里巴巴现金流很丰富吗?恐怕这个问题也不是所有人都不加思索地予以肯定。支撑着淘宝、支付宝,而纳到旗下的中国雅虎又裹步不前,雅虎2005年拿出的10亿美金中不少的一部分被股东们套了现,从这些现象来看,阿里巴巴的日子并不像众多看客眼中呈现的那样光鲜。

而且阿里巴巴的人也不会说自己缺钱的。但阿里巴巴上市之举对集团下属业务所能起到的推动作用却是毋庸致疑的,其辐射范围可以有这么三支:首先是由雅虎中国变身而来的中国雅虎,其前景一直不甚明朗,而又饱受各界之诟病,这一年多几乎就没有从风口浪尖上解脱过,现在倒可以借此机会扫一扫阴霾,甚至再度定位,当然能否摆脱尴尬处境,再铸辉煌,就难以预料了;其二是对淘宝转型过程的支持,淘宝一直受免费的困扰,连一度推出的招财进宝也夭折于无形之中,借融资之机,淘宝将获得更充分的资金及各种资源的支持;同时,阿里巴巴本身也可以通过上市扩大资金基础,以便通过“并购”这一手段消灭可能的竞争者、挤压现有竞争者的生存空间,并增强投资者信心。

不过按马云惯常的举动,他的野心应该不止于此。长期以来一直统治着国内电子商务市场大半江山的阿里巴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规模同GOOGLE、雅虎、ebay、亚马逊等相比,还存在不小的距离。通过上市这样一种途径,加速国际化进程,把自己的优势在全球范围内充分展示,可能才是马云想做的事情,毕竟他还没有机会在国际市场上说“打着望远镜也找不到竞争对手”。

阿里巴巴启动上市程序的消息公开后,易观总裁于扬表示,阿里巴巴上市后,将进一步催化电子商务的发展,无论是垂直的电子商务还是B2B模式。同时于扬预测,未来一年到18个月,像当当网这样B2C模式会先上市。

于扬还说:“如果把在互联网上的贸易统称为电子贸易的话,中国的互联网正在把各行各业带到这个平台,比如网上银行,网上炒股等。”

其实中国的互联网将各行各业带到这个平台上来的业务模式,远远不止上面所列举的,更不止目前已经创造了一定成绩的先行者,在服务于传统行业的专业服务领域,这一趋势也正变得明显,比如法律服务市场的律师委托模式,管理咨询领域的顾问委托模式,财务服务市场的会计师委托模式,在相当程度上这些从传统服务模式中衍生出来的新型服务正从发韧走向成长,并终将成熟,而这一领域的试水者们如专注于法律、管理与财务三方面委托服务的觅法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