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9月,作为首家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私人银行,瑞士友邦银行上海代表处正式开业;2006年1月,首家进入国内的外国家族私人银行,法国爱德蒙得洛希尔银行在上海设立代表处;2006年3月28日,美国花旗银行上海分行内地首家私人银行部开业。而随着中资银行股份制改造的完成和改革的深化,私人银行正在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吸引了中国百姓对私人银行的好奇和关注。
一、什么是私人银行服务
什么是私人银行服务?如果从服务对象上来释义,政府代表“公”,那么,除政府以外的机构或个人都可以算作是“私”,都是私人银行服务的对象。在国外,私人银行业务位于银行业务金字塔的顶层,是在零售银行业务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面向高端客户的业务,其涵义要远远丰富于一般的存款、贷款业务。如在瑞士银行和花旗银行,客户至少要有100万美元的银行可接受资产才能开户;在摩根士丹利私人银行部,最低净资产限制是2500万美元,客户还必须拥有1000万美元的流动资产,开户的最低限额为500万美元。这种富豪型客户的共同特点是:注重各种形式的财富增值胜于简单的财富保值。他们活跃于各个投资市场,通常每一笔交易的金额都以几十万美元为单位,因此,需要专业人士精心设计个性化的金融投资和管理服务,而不是银行提供的一般意义上的股票、基金、保险的贵宾理财。所以,“私”的涵义体现了专职财富管理顾问提供的一对一服务,以及产品组合的个性化。
二、私人银行服务对从业人员素质提出要求
私人银行业务对于中资银行机构来讲是一项全新的金融业务,是知识密集型行业,要求知识面广、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敢于竞争、开拓性强、懂技术、会管理、善营销的复合型人才,其决策层、管理层以及一线窗口人员均须具备相应的能力,掌握相关的业务理论及操作技能,目前中资商业银行的人才还不能完全适应私人银行业务发展的需要,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和提高。
近日,《当代金融家》对英国顾资银行(CouttsBank)香港分行高级执行副总裁邵理尊进行了专访,其对私人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有以下精彩的描述:招聘时,我们关注应聘者的软性素质,特别是诚信的品质与“神入”能力。诚信的重要不言而喻,因为从事私人银行业务时,我们通常给予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高度信赖。所谓“神入”则是指敏锐地感知对方心态与感受的能力。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要善于聆听并领会客户的真实想法与感受,而且必须懂得如何站在客户的角度上换位思考,唯有如此,他们方能在较深层面上理解客户究竟需要什么、忧虑什么,通过银行给客户提供真正需要的产品与服务。此外,私人银行客户经理要特别喜欢人。很简单:如果你不喜欢人,或许根本就不应该进入私人银行或财富管理行业,因为归根结底,这个行业就是同人打交道。在“硬素质”方面,私人银行客户经理需要具备良好的金融市场知识,但不必是个“万事通”。实际上,世界上很少有人能够同时融会贯通地理解所有金融市场,如股票市场、固定收益市场、货币市场等等,但私人银行客户经理应当至少对一个市场有较深层次的理解,并对其他市场有所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