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包子”事件拷问新闻人良心


一度沸沸扬扬,在全国上下、大江南北传遍的纸包子事件,在中宣部、中国记者协会等有关机构的介入下,假包子事情终于水落石出,并以开除临时记者和新闻是造假等名义来结束了。一时间,大家似乎都很释怀,因为那是假新闻。然而,一个假新闻的理由是否足以摸掉这件事对民众在食品安全上的恐慌?开除一个记者的做法,是否真的能够说服民众对媒体监管机制的怀疑?一个纸包子事件,拷问的是新闻人的良心。这个新闻人不仅仅指的是新闻记者,还包括与新闻相关的媒体机构、政府机构。

谁对谁错,谁是谁非,这里都不好说。 如果是真实的,“纸包子事件在全国纷纷扬扬,呼吁关注民生食品安全,这里展示的也是媒体的良心。如果新闻确实是假的,那为何媒体的监管机制没有任何作用?北京电视台的新闻那么容易就可以发吗?这里反映的是媒体审编新闻时存在制度性的缺陷。

相信有许多人,希望看到纸包子延续事件。肯定也有好多人,和我一样思考,为什么在纸包子事件的新闻记者在被解雇之后,再也没有听到他的声音?难道其他媒体的新闻记者,不知道这里面存在的新闻价值吗?解雇之后,就代表着纸包子事件的结束吗?

无论怎么样,纸包子事件都已经过去。该逮捕的已经逮捕,该道歉的已经道歉,民众也不再恐慌,肉包子照样还会有人继续吃。只是我们要反思许多内容。首先就是中国新闻真实性和自由度有多高?中国的新闻人往往会受到政治、权势、黑势力等多种因素的压迫,而不得不写出一些缺乏真实性或自由性的文章,成为道义的牺牲品。要么就是坚持己见,成就了灵魂,却容易成为成为权力与利益的牺牲品。

原中华新闻报传媒观察副主编罗竖一在“中国女记者向黑社会下跪”一文中,讲述了一位年轻女记者因曝光黑势力而被媒体负责人强制要求下跪赔礼道歉的事件,先生指出“稍微有些良知和分辨能力的人,或许都会在声讨假新闻、关注不少新闻从业人员被出局的同时,也会身不由己地反问作为新闻工作者娘家的中国新闻媒体,平时你们对理应当作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看待的新闻从业人员都尽到了那些义务和责任呢?”

一个很犀利的问句,让人不得不去深思。中国新闻人要公正报道新闻事件,这是应该的,也是这个职业赋予他们的神圣使命。他们身上都担负着对社会的使命,甚至斗志昂扬地告诉自己要坚持公正道德、维护社会道义。同时,他们也应该有最起码的工作、生活的安全保障条件,而这个条件由谁来提供?国家?媒体机构?还是其他……

   当社会的浊流一次次在冲刷着他们的信念之后,谁还能够保证自己还能够坚强地坚持原有的信念和铭记新闻人的良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