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事胡言——我看平庸广告


喻事胡言

——我看平庸广告

 

 

从前有个人叫张三,经营小本生意,卖剪刀。张三的剪刀质量不错,而且十里八村只有张三一个人卖剪刀。张三只要推着小车,每到一个村子,吆喝一声:“剪刀的卖~~”。父老乡亲便蜂拥而来,争相选购。

 

张三同村李四见张三靠卖剪刀挣下了三间大瓦房,还娶了个漂亮媳妇,心里痒痒的,于是也卖起了剪刀。为了和张三争,李四首先玩价格战,卖得比张三的便宜,薄利多销。在吆喝方面,李四也有一套。他不光喊:“剪刀的卖~~”。他这么喊:“哎~~剪刀的卖剪刀的卖,不磨手刃飞快,一把能用祖孙三代~~”。而且,李四还免费为买了他剪刀的乡亲磨剪刀。这么一来,李四的生意格外的好,没几年,李四靠卖剪刀盖了小楼,不光娶了媳妇,还纳了房小妾。

 

大户王麻子看不过眼了。心想:小样儿的,两个穷小子,现在搞得比我还风光,这还得了,你们卖,咱也卖!王麻子的做法又不一样了。首先,王麻子从十里八村的铁匠铺着手,用比张三李四更高的价钱收购剪刀,并且签了契约:剪刀专供王麻子。王麻子还叫铁匠们在每把剪刀上刻上“王麻子剪刀”字样,并且雇了好多赋闲在家的、老实巴交的村民,给他统一做了衣服,前胸后背也绣上“王麻子剪刀”字样。王麻子还花了二两银子,请村里的私塾先生,编了卖剪刀的唱词,请会唱曲的老艺人编了套曲子,教所有卖剪刀的村民们记住唱熟。曲子是这样的:

“哎哎嗨哟~

剪刀剪刀~

王麻子剪刀~~

精钢造~刃飞薄~

铰铁不卷实在是好~~

大姑娘用它做绫罗袄~~

给情郎哥做一件状元袍~~

老太太给老伴儿做贴身外罩~~

用起来顺手又轻巧~

人人都夸您的手艺高~~

哎~乡亲们快来瞧一瞧~

剪刀剪刀~

王麻子剪刀~~……”

不几日,十里八村的小孩伢子全都学会了,把王麻子卖剪刀的曲子当作儿歌传唱,而且流传到了十里八村之外,甚至连城里人都有耳闻。王麻子顺势募集更多村民,到更远的地方去卖。没过多久,大家都知道了有个“王麻子剪刀”,连当初买了张三李四剪刀的,很多都又买了王麻子剪刀,一是喜欢那歌曲儿,二是觉得这王麻子剪刀名号叫得响,东西应该更地道。

 

就这样,王麻子很快就富甲一方。大户变大富以后,王麻子时不时还接济一下穷苦乡亲,出钱修葺一下破败的私塾什么的,做些善事。这么以来,王麻子的名声更是越来越好,生意也是越做越旺。后来“王麻子剪刀”简直就成了剪刀的代名词。

张三李四呢?因为货源断绝,也自觉即便有货源,也没法再跟声势日隆的王麻子抗争,于是改行,一个开赌场,一个开妓院去了。

 

……

 

故事还没完。

有个叫孙六的,偏偏不信邪。

孙六心里合计:王麻子你个老小子,挤兑我们做小本生意的啊。张三李四,那是我哥们儿!你敢挤兑他们?他们认栽,我还咽不下这口鸟气呢!咱就不信,活人能叫尿憋死!咱也卖卖看!还非要卖出点儿名堂来!

还有一层,孙六好赌,欠了一屁股赌债,每日家被追债的赶得团团转,也想孤注一掷,在这个上面再赌一把,顺带把赌瘾戒了,改邪归正,好有机会把跑回娘家的老婆也接回来——想法很好,应该鼓励,我们祝福孙六。

孙六有思想,孙六研究了一下,发现在周庄陈庄刘庄等几个村子,王麻子剪刀不是很吃得开。因为这几个村子比较穷,经常几家人共用一把剪刀;加上这几个村子又比较偏远,道路难行,所以王麻子没怎么当回事。

孙六觉得,这就是他的机会。

可孙六没本钱,怎么办?孙六比较聪明,他这么搞。

孙六遍访十里八村的铁匠铺,软磨硬泡磕头下跪,求铁匠们把被王麻子淘汰的次品,让他拿去卖,卖了以后,除了返还本钱以外,每把还另有好处给铁匠。有些铁匠怕得罪王麻子,坚决不允。有些铁匠一琢磨:废剪刀回炉重造,也是麻烦;再说那几个村子鸟不拉屎的地儿,王麻子不一定会知道,就送孙六个人情也罢,而且还有好处呢;再退一步说,就是王麻子知道了,咱给他来个死不承认,问题也不大。

就这么着,孙六划拉了一堆质量不怎么好的剪刀,回家支起磨石,连夜开工,那堆废剪刀经他那么一折腾,倒也像模像样了。孙六隔天就背着剪刀兴冲冲去卖了。

孙六合计,咱也甭唱什么曲子了,这几个破地方的人大字不识几个,你唱曲他们也听不懂。再说,就是能听懂又咋地?也就是乐呵乐呵罢了。可咱是要卖东西的啊,你光乐呵有个屁用,你不买我的东西,还不是没屌用。得,咱不跟你玩虚的,咱实在点,吆喝就是了。

于是,孙六背着剪刀,进村就开始吆喝:“卖剪刀卖剪刀!便宜又地道的剪刀!剪刀剪刀!卖剪刀啊~~剪刀剪刀~~”

你还别说,因为孙六卖的巨便宜,东西也凑合着能用,所以,几天下来,还真叫他卖了大部分。孙六数着铜板这个乐啊。一高兴,孙六还总结起“经验”来了:王麻子王麻子,你说你费那么大功夫,这个折腾,咱没你那么烧包,咱靠吆喝不也能卖?咱就这么吆喝下去,等咱慢慢吆喝着,边卖边攒,咱有一天也学学你,烧包一下,咱铁定比你更烧包!到时候,咱要让“孙六剪刀”名扬四海!骑驴看唱本,咱走着瞧!

兴奋之余,孙六兴致来了,跑到经常路过的庙里,求了个签,想算算什么时候能够梦想成真。孙六跪拜以后,虔诚求签,签拿到手,孙六抖着手就着黄昏落日仔细查看。没想到一看之下,孙六大叫一声,翻身倒地,人事不省……

镜头拉近,特写,只见签上一行朱砂红字,写着:扯什么淡,下辈子吧!    

                                                         2005-7-15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