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次贷”危机看“租房论”者的苦衷


  这几天,人们看得最多,听得最多的新闻莫过于美国的“次贷”危机了。简单地说,美国的次贷是指银行通过次贷公司向客户发放的住房贷款。

  其运作方式是,以银行贷款方式购得房子的房主,在无力偿还贷款的情况下,又以房子作抵押进行“次贷”。这次贷款不是从美国的银行里直接贷款,而是从房贷零售商那里贷款。房贷零售商又把房贷卖给“次贷”公司,从中得到贷款。次贷公司又把这些房贷进行证券化,将其变成股票、债券等,卖给投资者,赚取利润。而次贷公司的运作资本绝大部分又来自银行。由此可见,“次贷”就是一个资本连环,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那就会出现危机。

  看了美国的“次贷”危机,我们知道,其根原都是因为多次“贷款”造成的。由于购房者没有能力偿还贷款;由于次贷公司要赚取高额利润;由于次贷的证券化,次贷的泡沫越来越大等等,这样势必会造成“次贷”的危机。

  那美国的“次贷”与我们的房地产又有什么关系呢?回答是肯定的。

  第一,我国的一些银行已购买了美国的“次贷”债券。比如:中国银行副行长朱民坦承,该行投资于次按债券资产的金额约为数十亿美元,估计损失仅数百万美元。

  第二,不仅国人买房要从银行进行按级贷款,就是国内的房地产公司,在开发房子时,也是要从银行贷款的。而对开发商来说,这种贷款实际上也是一种“次贷”。

  据笔者所知,房地产开发商开发房子时,不是全部由开发商自己先出资建房的,而是先通过从银行贷款来建房的。

  他们的程序一般是这样的:开发商先出投资额的10%-20%的资金,获得使用土地权。然后再用这个土地到银行去作抵押,进行贷款。这样开发商才有资金去开发房地产,去建大量的房子。当然,光这一次贷款可能还不能满足开发商的资金要求,他们一般是把新建设好的一小部分房子又拿到银行(可换一家银行)去作抵押贷款,这样又可获得更多的资金。

  如此运作的模式,与美国的“次贷”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当前我们的房价为何会越调越高?为何银行会不顾国家的调控,还大量地去向开发商放贷?这里面的原因,不就是因为政府部门、银行、开发商,他们都是利益共同体里的成员么。所以他们也深知,那一个环节都不能出问题,一旦出来了问题,那么国内金融也就出现危机了。

  然而,在国内的“次贷”中,房价越来越高的情况下,人民群众的住房问题已成为社会的大问题。也就在这个骑虎难下的情况下,龙永图先生的“租房论”出笼了。其意就是要转变人人买房的观念,推行租房。他说“最主要的症结在于,老百姓没有改变观念,每个人都想买房,其实这种观念是非常错误的”。

  尽管龙永图先生的“租房论”笔者是持反对意见的,但是,在“次贷”的房地产中,笔者又隐隐地感到龙永图先生的一些“苦衷”。

  试想,如果人人都买房了,房价也就会越来越高,购房人从银行贷款后,那么银行的风险必然大增。而房地产商,为了扩大需求,必然也要进行多次的“次贷”,同样把银行推向风险的浪尖。如果房地产的泡沫越来越大,一旦破裂,银行、房地产商就会损失惨重,而作为国家,为了挽救房地产危机对经济造成的损失,自然也要付出更大的代价去补偿。以笔者的愚见,以上就是龙永图先生的“苦衷”。

  倘若我们接受了龙永图先生的“租房论”,那么,房地产的需求必然要下降,而银行的“次贷”也会降低,这样房地产的泡沫就不会被吹得更大,也不会造成破裂。可以说,“租房论”是为了缓解房地产泡沫而提出的,但为此作出牺牲的却是广大中低收入的老百姓。

  龚玉环

  2007年8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