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近几年里,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高潮的来临,特别是发展中国家和新兴市场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利润机会不断增加,艺术品逐渐成为一种可供选择的资产投资类别和另类投资(Alternative In-vestment)特别利润的投机方向。
而随着跟踪艺术品市场的金融数据和指数的增加,这一趋势似乎正在加速,并且不少投资银行机构、私墓基金也正将艺术品投资作为金融产品和资本工具。
历史上最早的艺术品市场指数,是由苏富比拍卖公司编制的艺术品市场综合指数。
1985年9月,苏富比拍卖公司创办了《艺术市场公报》,并且定期在《艺术市场公报》上发布艺术品市场综合指数,该综合指数的构成包括早期绘画、现代油画、欧洲瓷器、中国瓷器、古董家具等十个类别。
该指数是以1975年为基数100进行计算(即1975=100),并在此基础上作为市场交易价格基准,对艺术品交易价格逐年和定期进行翔实的追踪、分析。
那么,我们购买艺术品时需要艺术品交易指数吗?
所谓的指数,不仅是市场交易的反映,也应当能构成为被交易的对象,这就是金融指数的特点。
显然,艺术品交易指数是永远不可能的。
国内不少较早从事艺术品交易咨询服务和研究的机构,竟也会模仿资本市场的指数,试图推出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指数,试图以此指导人们进行艺术品交易。
谁需要这个指数?
在资本市场,指数已经成为金融产品和交易的工具。在艺术品交易市场,是艺术品交易双方,还是艺术品投资人,需要这个指数?
答案为他们都不是。
真正的答案是指数的编造者需要这样一个东西。
梅建平和摩西(Mei & Moses)曾经针对美国的艺术品拍卖市场,设计出了一种以1954年为基期的新梅—摩西艺术市场指数(NEW MEI-MOSES INDEX),并且将这种艺术市场指数与美国证券市场的标准普尔500指数(S & P 500 INDEX)在最近50年的走势情况进行过一项比较研究。
他们的研究发现,在1954年到2004年的50年时间里,新梅—摩西艺术市场指数与标准普尔500指数的基本走向是大致相同,非常吻合的。
这一结论的经济学含义是,就美国证券市场与艺术市场的中长期走势来看,证券市场行情与艺术市场行情并不存在替代效应;艺术品很难成为证券等金融工具的替代品,作为人们抵御投资市场系统性风险的有效工具。
但是,我们知道,在资本市场,指数是反映整个市场的活跃程度和价格走势,以及特定的、整个资本市场的总体市值,对于艺术品交易和艺术品市场,基本上是以艺术品交易个案为主,信息和交易手段极度不透明。
将整体市场的指数模型运用在个案的市场,显然是幼稚的和可笑的,这也反映了我们的艺术品交易服务市场的是极其低层次的。也说明其中会蕴含无比巨大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