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美国出版了一本书《光棍:亚洲男性人口过剩的安全意义》,书中称人口性别比例不平衡问题将是今后中国可能面临的巨大挑战。虽然这只是理论猜想,却值得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思考。该书说,据2000年人口普查, 2000年全国出生婴儿男女性别比平均值为116.86 ,中国4岁以下儿童男女性别比例接近120:100,到2020年,中国将有上千万的男性找不上配偶。日前韩国男女比例失调就引起了韩国政府的高度重视,2005年,韩国涉外婚姻就占到结婚总数的14%,越来越多的韩国人到国外寻求配偶,韩国的许多乡政府也顺应潮流出资赞助本地人的婚姻旅游,帮助引进国外新娘。
据英国《每日邮报》的报道,一名印度工人埃塔·帕拉加卜就以每月100英镑的价格(大约相当于他工资的10倍),将自己的老婆莱克斯密租给一名富有的地主。租约规定,莱克斯密要与这名地主共同生活,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和他的住宅,还要提供性服务。
俄罗斯是世界上男女比例失衡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根据最新人口普查结果,俄罗斯男女比例为1000∶1147,城市人口男女比例甚至达到了1000∶1167。俄罗斯男性和女性人数分别为6700多万和7700多万,整整相差1000万。也许这是为什么目前俄罗斯一本名为《如何嫁给外国人——101条建议》的书正在热销的原因。 这里笔者根据这条信息,作出最有价值的预测和策划:到2020年,中国将有上千万男性必须娶俄罗斯小姐?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翼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婴幼儿人口性别比迅速攀升,大大超过了107的国际警戒线,即性别比例平均每出生100名女婴相对应出生的男婴的数量。而一般国家正常值大约在 105 到107之间。
据新华社报道,某些地区是人口出生性别比失衡的"重灾区",陕西(125.15)、河南(130.3)、安徽(130.76)、湖北(128.08)、湖南(126.92)、江西(138.01)、广西(128.8)、广东(137.76)、海南(135.04)。这些地区性别比都在125以上,最严重的江西省达到每100名女婴对应138名男婴。
中国每年出生人口不断递减,但性别比却逐年上升。200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0到15岁的男性总人口比同龄女性总人口多出了大约1883万。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张翼说,人口出生性别比已经全面失调,不管是城市还是乡镇。在2000年出生的婴儿当中,城市的性别比为113.02、城镇的性别比117.13、乡村的性别比为119.30。
从人类学的角度来讲,出于自然选择的结果,正常的出生婴儿性别比通常都是男性略高于女性,为106:100,然而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却大大超出了平衡范围。到了2000年增至116.9,超出国际公认正常范围约10个百分点。
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有专家认为,环境污染是造成男女比例失调的原因之一,同时,瞒报女婴的现象也导致了女婴在人口统计数字上的部分失实。但失衡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我国长期以来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B超作为现代进步科技引入中国,使产前判断腹中胎儿的性别成为可能,就更大幅度地导致了女婴被人工流产的现象。从某种角度上可以说,一个地区的出生性别比越高,表明这个地区选择性流产打掉女胎的程度越严重,也表明这个地区重男轻女的程度越严重。
专家分析中国婴幼儿性别比的失衡与0岁女婴的高死亡率有关。中国0岁婴儿的死亡率,不管是在城市还是在乡镇,都一致地表现为女婴高于男婴。
中国第五次人口普查得到的数据中,城市0岁男婴的死亡率为8.61‰,0岁女婴的死亡率为10.69‰;乡村0岁男婴的死亡率为28.28‰,0岁女婴的死亡率为41.16‰。
张翼表示,为抑制婴儿出生性别比的上升,中国应该尽快做出政策性反应,调整人口战略。调整的方向是降低婴儿出生性别比、提高人口素质、协调人口年龄结构、稳定低生育水平.
美国一家主流媒体据此认为,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成年男子,会通过暴力和犯罪方式联合起来。为了提防“光棍乱国”,政府会考虑将这股“祸水”引向国外:或者鼓励年轻男子向外移民;或利用他们为政府的海外军事冒险服务。
男女比例失衡已经成为我国全社会关注的大问题,但这样一个国内问题成为国际上一些散布“中国威胁论”人士的论据,显然是荒谬的。世界历史上大规模战争的爆发,往往是经济、民族以及宗教原因导致的,如“二战”中日本是为了转嫁本国经济危机,很少是因为男青年娶不上妻子这样的社会原因。
而报道中提到一个例证,清末的“捻军”就是一个“光棍叛乱集团”,但这位报道的作者要么是对中国历史一无所知,要么是有意曲解。“捻军”动乱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主要是当时贫富悬殊,失地的流民增多,造反队伍中光棍多是“果”而非“因”。 国际上一些有识之士已经反驳这种观点:男性过剩是一个加剧不稳定的因素,并非不稳定的充分或必要条件,中国的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完全可以自己解决。 但是,国际上这种论调给我们敲响了警钟,目前我国男女比例失调问题已经相当严重,给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带来了潜在的危机。
对一个社会来说,夫妻之情、父子之爱是调节冲突和矛盾的润滑剂。北方有句俗语,说人不讲理、蛮横便是“耍光棍”,这说明在面对冲突和矛盾时,没有家室的光棍更容易冲动和冒险;而对那些类似“古惑仔”的青年,长辈的传统管教方法便是给他娶房媳妇,给“野马”套上笼头。
我们要充分认识这种性别失衡对社会的潜在危害性,必须通过政府的强制手段,坚决杜绝那些用医学手段测试胎儿性别决定取舍的做法,使新生婴儿性别自然平衡。
更重要的解决办法是消除贫困,因为男女婚嫁时,双方可以有一个年龄的差距,故尽管总体比例有些不平衡,但全社会男女结婚,可以最大程度地追求动态上的平衡。造成光棍增多最重要的原因恐怕不是性别比例的差异,而是贫穷。南方农村的一些村庄,农村女青年纷纷嫁入城镇,而男青年由于贫穷难以娶妻,长此下去,这些穷光棍很容易对社会产生不满情绪,从而加大这部分人违法犯罪的可能性。 解决中国的光棍难题,既要保持男女出生的平衡,更需要发展经济、消除贫困。
女少男多,我们将面临什么?
问题一:婚姻挤压
人口比例失衡首先带来的是婚姻挤压问题。再过15到20年,一部分大龄男青年由于找不到对象,只能到下一年龄段的女青年中找。如此循环下去, “老夫少妻”将不再是个别现象。而年轻男性与年长男性之间争夺配偶发生的人口冲突就会随着人口的失衡而进一步加剧。同时,大量的未婚男性出于自身的婚姻需求,甚至会采用拆散已婚家庭组建新家庭的方式,导致了家庭结构的不稳定。
问题二:性别挤压
除了婚姻挤压,出生性别比失衡还会产生就业性别挤压问题。未来一二十年里,男性劳动力过剩,男性劳动就业将变得更为困难。到时候,找工作过程中受到性别歧视的女同胞们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企业打出“限招女性”的旗帜来。
问题三:社会犯罪现象增加
男女比例失衡还容易滋生各种社会犯罪现象,家庭和社会不稳定风险系数会不断增大。想象一个女性稀缺的社会吧:男人们凑在一起总是危险的,容易让人想到打架斗殴和杀人放火。而为了争夺女性发生的犯罪行为则更多地与性有关:买卖婚姻、拐卖妇女、性犯罪。据统计,中国的公安人员在2001年到2003年一共解救了4.2万名被劫持和拐卖的妇女和儿童。
问题四:养老保障问题
我国目前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鉴于目前出生性别比偏高的实际,未来几十年过低的老年性别比将会升高。在当前农村以家庭赡养为主的养老保障体制下,将造成大量终身未婚者没有子女养老的情况,这无疑增加了整个国家社会保障问题的复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