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财务诊断技巧(4)


问题:账面显示利润但却面临破产

 

诊断症状:

 

-

公司账面显示有利润,但没有现金;

-

公司管理层误将应收账款视作现金,但公司日常经营运作需要做出现金例行支付,例如:库存品购置、工资发放、以及缴纳税款。

-

公司在资本开销(固定资产购置/企业扩张)和危机处理方面,没有合理预算或预算失误。

 

原因:

 

-

没有建立有效的现金管理制度

-

没有商业计划书,或商业计划书的内容脱离实际,未能准确预测财务需求、明确公司的优劣状况以及规划利润目标。

-

开销过度、债务过高。

 

问题解析:

 

       公司须制定现金流出和流入计划,以及切实可行的现金回笼制度和政策。

 

修补措施:

 

-

分析公司的现金流周期;

-

制定每月/季度现金预算报表;

-

对财务报表的各类相关比率做分析,并确保其符合行业标准;

-

及时收缴赊销货款,实施有效的赊销规定和政策;

-

对长期拖欠货款的客户采用“款到出货”—CODClose of Deal)合同条款约束。

 

预防手段:

 

-

对跨国经营公司而言,须同时建立邮政锁箱(Lockbox)体系和区域分支办公机构,对跨区域的货款支票支付进行及时处理;

-

采用赊购方法采购商品及原材料,以保证公司流动资金的充裕;

-

建立国内信用支付手段,如:与相关银行建立保理业务(Factoring)关系,或使用国内信用证(某些国家)及银行商业承兑汇票等;

-

固定资产租赁或转租赁;

-

对劳动密集型企业而言,在法律允许条件下,可以考虑以加长劳动时间,支付加班工资或雇佣临时工的方式来减少固定工薪支付的增幅。

 

负面作用:

 

    通过融资手段解决现金流问题的负面作用是:使原本处于劣势的现金状况承受较高的利息成本,约束公司的经营发展。反之,缺乏现金流的企业或公司则不可以高效运作,其利润率将下滑。即使现金流量在某一时间段内得以增加,公司管理层仍将面临净经营亏损问题。

问题:现金使用效率低下

 

诊断症状:

 

-

公司没有足够的现金用以履行流动负债义务;

-

手中现金余额过多,超出公司经营需求量;同时又没有用于再投资,赚取应有的回报。

-

利润边际下降。

 

原因:

 

-

应收账款回收措施不利;

-

货款收缴程序无效;

-

现金支付规章制度不合理;

-

过量购置库存品或固定资产;

-

未能有效使用合理避税、缴税推迟方法;

-

短期或长期资产投资过量。

 

问题解析:

 

       一个公司出售库存品和收缴应收款的能力是其成功经营的基础。现金报表是测量现金流入和流出的最佳工具和手段。通过现金报表可以明确经营、投资和融资三方面的现金流量;同时可以显示现金或现金等同物在既定期间内的变化净值。

       使用比较分析方法对重要比率进行测算,从中得出正确的公司经营货款收缴周期数以及正确的库存周期平均值。在进行上述比率分析工作时,有必要将其与行业/产业标准值进行比较。

 

请参见:■资产流动性差■营运资本不足

 

实例:关于平均收缴期数以及应收账款平均金额问题,一家公司就两个不同时期的状况列出下述数据

 

                             现期                前期

平均收缴周期(天数)          55                  44

平均应收金额(¥1000/天销售) ¥55000        ¥44000

 

同公司的前一期收缴周期相比,现期的天数多了11天;按每天平均应收金额¥1000计算,该公司的现金支付能力减少金额为:¥11,000。公司管理人员还应该将自己统计的数据与竞争对手做比较。

 

修补措施:

 

-

回避对昂贵的固定资产做过量投资;

-

对现金流入和流出以及时间因素做准确可靠的预测;

-

只用零数余额(ZBAZero Balance Account)记账法,加快现金流入速度,减缓现金流出。所谓ZBA方法,即:制作一个标准台账将进入ZBA系统的支票全部计入其中。每解付或兑现一张支票,即将相应的现金金额由标准台账转入ZBA—零数余额账中。标准支票台账每天对解付或兑现的支票清理一次,并保持每天的现金余额为零。

-

要求客户将付款通过邮政系统支付到距离其最近的托收中心,减少支付票据的在途时间。

 

预防手段:

 

-

采取有效的催收和收款措施,减少货物运输、发票处理和第二次通知之间的时间;

-

提前支付,享用供货方折扣优惠;

-

使用现金流量计划软件协助制作预算、完成现金流量预测,以及确认应付账款的时间安排;

-

对固定资产投资所需的现金全额支付能力进行预测。

 

负面作用:

 

       当现金流出大于流入时,公司将失去支付到期债务的能力;其结果是使银行贷款放贷条款更严格的、供货商的赊账条款更苛刻。公司不能支付股东红利,股票价格会下跌,资本募集能力减弱。现金缺乏的公司不可能有效经营,利润率会下降,丧失偿债能力,甚至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