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0半夜鸡叫,惹得民怨沸腾,管理层也逐渐改变了调控手段。首先,开始大批发行新股,并且引导红筹股的陆续回归,建设银行、神华集团、中国石油等大型“海归”IPO已上议程,5000点之上“大、小非”的减持压力也将更大。这将会大大缓解市场资金面的流动性过剩现象。例如,中石油的回归将会使目前“一股独大”的金融股权重出现下降,中移动的回归将会使信息技术股的权重出现显著提升等。显然,红筹股回归在指数再造之余,将会促使行情再度出现结构性变化。同时,受H股影响的红筹股相对理性的回归定价,结合其相对大的权重,将会使行情整体的估值水平出现比较明显的下降。这对将来行情的稳定性是十分有益的。
其次,大量发行国债,并且两次调高利息,提高准备金率。这都是一些财政紧缩性的政策,虽然不是直接针对股市,但对股市是有一定影响的。
在中国股市走到5000点的高位并继续迭创新高后,股市的政策面又开始发生微妙变化。
第一个变化发生在8月20日。在股市收在4904.85点并觊觎5000点的时刻,国家外汇管理局批准进行内地居民直接投资海外证券市场的试点,首批试点选在天津滨海新区,投资对象是香港股票。由于香港H股与A股普遍存在着较大的折价,因此管理层这一措施分流A股市场资金的意图就十分明显。
第二个变化发生在8月27日。国内媒体纷纷报道特别国债开始发行的消息。在这个消息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有2000亿元特别国债直接向市场发行,这与市场对特别国债发行方式的预期有很大的不同,必将会对市场的资金面产生一定影响。
第三个变化发生在8月28日。市场纷纷传言,有关部门很是推崇某媒体前一天发表的文章:《不在泡沫中疯狂,就在泡沫中崩溃》,管理层对股市持续上涨的忧虑昭然若揭。
三张牌或出或隐实际上打的都是同一张牌:不希望股市过快地大涨,也不希望股市过多地大跌。
这种出牌方式与调节方式,显然与"5·30"有很大不同,体现了政府与管理层的良苦用心。但在分析人士看来,人为地干预市场的运行进程,无论采取何种方式都很难达到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