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上涨问题到底在那里?


  粮价上涨会不会带动物价的全面上涨?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经过近一年的平稳运行,临近年终却突掀波澜,不少地方的粮油涨价引起了百姓的揪心和政府的关注。这次粮价上涨能持续多久?粮价上涨会不会带动物价全面上涨?未来物价的走势究竟如何?日前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对这些悬疑进行求解。

  粮价上涨能持续多久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称,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3.7%,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7%,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7.6%,这是自2005年3月以来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再次上摸近2%的高点。

  对此次粮价上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主要是近年来国家对粮食进行托市收购,不少地方农民产生“卖跌不卖涨”的惜售心理,另外还与国内粮油加工企业需求旺盛以及国际市场减产等因素有关。由于我国目前的CPI统计中,食品价格占比达三分之一,所以食品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CPI的上涨。

  不过,据祁京梅分析,由于短期内粮油供应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粮价可能还会小幅上涨。祁京梅预计本轮粮价上涨可能会持续到明年夏、秋粮上市为止。

  会不会带动物价上涨

  粮油价格的上涨,让百姓担心“天然气、水、电”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产品会不会接二连三的上涨,因为自去年以来,已有多个城市表示要提高这类产品的价格。

  专家表示,这些公共产品涉及到百姓的基本生活成本,对高收入阶层来讲涨价的影响不大,但对一些低收入人群来说,影响却很大。因此各地在出台公用事业(1464.243,17.32,1.20%)价格改革方案时,必须把握好时机和节奏,妥善处理好价格改革与群众承受能力的关系。

  “在我国消费价格指数构成中,除了食品类价格对CPI有重大影响外,物价会不会上涨还要看服务性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是否会上涨。”祁京梅认为,从目前来看,水、电、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将加快推进。

  祁京梅强调,物价的适度上涨无论是对国内生产和消费而言都有好处,特别是目前的粮价上涨,将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城乡结构矛盾,有利于缓解“三农”问题。

  明年物价走势能否平稳

  尽管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推动,而且涨幅也在合理范围内。但也有专家表示,目前除了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外,其他受天气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小的产品价格回升幅度也强于预期,可能会对明年的物价走势产生影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家牛犁认为,随着年末消费旺季的到来,食品类价格还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物价水平还将进一步上涨。

  国家统计局的月报也显示,11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8%,比前月回落0.1个百分点,基本仍延续6月份以来的回落趋势。由于PPI变动对CPI价格的传导作用,90%以上将在15个月内实现,20个月后基本完成,因此,物价未来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也认为,从目前来看内需形势会继续延续今年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明年的物价将会维持平稳水平。

  解析近期物价上涨三大悬疑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经过近一年的平稳运行,临近年终却突掀波澜,不少地方的粮油涨价引起了百姓的揪心和政府的关注。这次粮价上涨能持续多久?粮价上涨会不会带动物价全面上涨?未来物价的走势究竟如何?日前记者走访了相关专家,对这些悬疑进行求解。

  粮价上涨能持续多久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的月度形势报告称,11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1.9%,食品价格上涨3.7%,其中粮食价格上涨4.7%,油脂价格上涨6.2%,肉禽及其制品价格上涨7.6%,这是自2005年3月以来中国消费价格指数再次上摸近2%的高点。

  对于此次粮价上涨,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的高级经济师祁京梅认为,主要是近年来国家对粮食进行托市收购,不少地方农民产生“卖跌不卖涨”的惜售心理,另外还与国内粮油加工企业需求旺盛以及国际市场减产等因素有关。由于我国目前的CPI统计中,食品价格占比达三分之一,所以食品价格的上涨也推动了CPI的上涨。

  包括中国国际金融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在内的一些专家都表示,本轮粮价和物价上涨将是不可持续的。因为当前粮食市场的基本面良好,国内粮食产量也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不存在短缺因素。对于持续走高的粮价,国家在11月末开始向市场投放临时存储粮,增加了市场的供给。市场观测表明,目前整个粮食市场已经趋向稳定。

  不过,据祁京梅分析,由于短期内粮油供应结构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粮价可能还会小幅上涨。祁京梅预计本轮粮价上涨可能会持续到明年夏、秋粮上市为止。

  粮价上涨会不会带动物价全面上涨

  粮油价格的上涨,让百姓担心“天然气、水、电”等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公共事业产品会不会接二连三的上涨,因为自去年以来,已有多个城市表示要提高这类产品的价格。

  专家表示,这些公共产品涉及到百姓的基本生活成本,对高收入阶层来讲涨价的影响不大,但对一些低收入人群来说,影响却很大。因此各地在出台公用事业价格改革方案时,必须把握好时机和节奏,妥善处理好价格改革与群众承受能力的关系。

  “在我国消费价格指数构成中,除了食品类价格对CPI有重大影响外,物价会不会上涨还要看服务性和资源性产品价格是否会上涨。”祁京梅认为,从目前来看,水、电、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资源性产品的价格改革将加快推进。

  祁京梅强调,物价的适度上涨无论是对国内生产和消费而言都有好处,特别是目前的粮价上涨,将增加农民收入,改变城乡结构矛盾,有利于缓解“三农”问题。

  明年物价走势能否平稳

  尽管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于食品价格上涨推动,而且涨幅也在合理范围内。但也有专家表示,目前除了食品价格大幅上涨外,其他受天气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小的产品价格回升幅度也强于预期,可能会对明年的物价走势产生影响。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专家牛犁认为,随着年末消费旺季的到来,食品类价格还将有一定幅度的上涨,但这并不能说明我国物价水平还将进一步上涨。

  国家统计局的月报也显示,11月份,我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2.8%,比前月回落0.1个百分点,基本仍延续6月份以来的回落趋势。由于PPI变动对CPI价格的传导作用,90%以上将在15个月内实现,20个月后基本完成,因此,物价未来大幅上涨的可能性不大。

  祁京梅说,虽然11月份物价上涨接近2%,但全年居民消费价格将会基本保持稳定,上涨幅度应该在1.3%-1.4%左右。而且从发展趋势来看,影响居民消费价格的上行因素,如货币信贷投放较多、资源性产品价格上调、消费品市场的产销两旺等,在未来没有明显增强的趋势。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廖英敏也认为,从目前来看内需形势会继续延续今年快速增长的势头,但明年的物价将会维持平稳水平。

  统计局:物价上涨不能掉以轻心居民收入增速加快

  今天,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对近期物价上涨情况表示了担忧。

  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增加4.4%。通常来说,该数据超过3%就会引发调控部门注意。

  上半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106768亿元,同比增长11.5%。同时,伴随经济快速增长,CPI上半年同比上涨3.2%,涨幅比去年同期快1.9个百分点。此前,已有很多经济学家预测,今年我国物价涨幅会加快,超过3%似乎并不出人意料。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李晓超说:“我们不能掉以轻心。更何况食品价格的上涨确实给居民生活,特别是低收入家庭,增加了支出负担。”

  本轮物价上涨的焦点,在于食品价格上涨过快。统计局上半年数据显示,在食品价格中,粮食上涨6.4%,鸡蛋上涨27.9%,肉禽制品上涨20.7%。

  李晓超认为,粮价上涨主要原因包括:一、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自去年下半年起持续上涨。这种变动直接传导并推动了国内粮价的上涨。二、在我国居民对肉禽蛋消费增加的同时,对饲料的需求也在相应地不断增加。而近年我国相继投产了一些生物燃料项目(如乙醇),也加大了粮食需求。这些都加剧了粮价上涨。另外,上半年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持续上涨,增加了粮食生产成本。这也必然导致粮价上涨。

  在肉禽制品价格上涨中,生猪价格涨幅较快成为关键因素。

  李晓超认为,今年以来,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从事养猪事业的工人工资相应也在增加。加上运输成本也在不断上升,饲养生猪的成本提高。这些也应是猪肉涨价的考虑因素。

  上半年令人感到乐观的数据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表现出多年来少有的快速增长态势。

  上半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52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2%。增幅高于上年4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1元,同比增加314元,实际增长13.3%。增速高于上年同期1.4个百分点。

  收入增加,使得我国居民消费愿望也在增强。在重点领域的消费中,增幅都比较大。在宏观数据上,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5.4%。增幅创出1997年以来新高。

  李晓超认为,上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新变化,是投资增长和消费增长差幅在缩小。这意味着消费对经济的拉动在增强。

  李晓超强调,我国上半年经济快速增长,主要源于推出一系列得当的宏观调控政策。例如,在农业方面出台了各项支农惠农政策,重点加强对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力度,部分地区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和城市低保标准,农村免费义务教育全面实施,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试点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也在积极向前推进,等等。

  这些内部因素夯实了基础。加上外部世界经济增长环境有利,共同推动了上半年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

  一定程度的通货膨胀,总是高速经济增长的“伴生物”。这基本符合经典的经济学原理。而对于近期主要由食品价格引发的物价上涨,李晓超称之为“结构性上涨”。

  上半年,如果扣除食品和能源项目,核心价格指数仅上涨0.9%。而且工业品出厂价格基本稳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还在回落。所以,断定目前中国经济已经出现全面物价上涨,也许还为时过早。

  不过,李晓超仍然强调,在当前流动性过剩仍较突出、房屋销售价格还在上涨、股票指数持续波动的情况下,一旦食品价格上涨得不到很好控制,出现以房屋销售价格的叠加及其相互的作用,也存在着引发价格上涨的风险。

  中国居民消费价格上涨压力较大

  国家统计局:CPI增长不会引发物价全面上涨

  劳动保障部:确保最低工资水平不因物价上涨降低

  发改委官员预计今年全年物价涨幅可能超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