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女副教授的“本能反应”


  2007年1月4日的《新安晚报》上,登了一篇《女副教授街头制止小偷惨遭暴打眼眶凹陷性骨折》消息。

  消息说的是2006年12月23日下午6:35左右,身高1米56,戴着一副近视眼镜的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教研室副主任、副教授李菁独自一人从蚌埠市禹会区朝阳路上的一家超市购物出来。在熙熙攘攘的超市广场上,她看见两个女孩迎面过来,手机链子露在衣兜外面。这时一个三十岁左右、着深色衣服的男子尾随其后,众目睽睽之下从女孩衣兜里偷出手机。自小在部队里长大的李菁,立即对两个女孩大声提醒:“小心你的手机!”女孩闻言猛地回头,看见手机已经被小偷拿在手里,就立即夺了回来,愤愤然转身离去。

  谈及此事,李菁认为,当时提醒那两个女孩的行为“完全是一种“本能反应”,没想到危险会随之而来。几分钟后,李菁在离开超市准备去马路对面乘103路公共汽车回家时,噩梦随之来临。在走了不到10米处时,一个恶狠狠的拳头便打在自己的眼部,她顿时头一晕栽倒在地上。由于当时眼睛看不见,李菁只感觉到有很多人围了上来。袭击她的小偷还竟然在现场破口大骂说:“这就是你多管闲事的下场!”

  在李菁当日前往解放军第123医院的就诊记录上,医生的诊断为,李女士左侧眼眶内侧壁凹陷性骨折,眼底充血,左侧面部肿胀、青紫。

  当李菁制止小偷行窃被殴打事件发生后,其所在单位海军蚌埠士官学校非常重视,学校首长立即号召全校向其学习。海校党委于2006年12月30日上午正式下发了开展“向李菁同志学习,做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模范教员”的活动通知,要求全体教员以李菁为榜样,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

  面对发生“惨遭暴打”的事件后,这位看上去十分文弱的女军人说自己一点都不后悔。

  看完这个报道,笔者觉得李菁同志不仅勇气可佳,值得人们学习,而且她的那种见到有人做“坏事”的“本能反应”更是值得人们去学习,尤其是值得全体党员干部的学习。

  为何如此说呢?笔者以为,发生这种“本能反应”的身后就是因为有“正气、纯洁、良知”在支撑。倘若一个人对社会上的和周围的“歪风邪气”都已“司空见惯”了,“习以为常”了,那么这个人就是一个“麻木”的人。若这个人遇到有人在做“坏事”,或者说发生什么危险的事等,那么他还会表现出具有“正气、纯洁、良知”的“本能反应”的这种行动可能吗?这不,2006年12月29日零点40分,发生在广州市街头的《国人袖手旁观老外冲上救人》的一幕,不就足以证明在我们的周围还依然存在着许许多多这种“麻木”的人吗?

  诚然,当前我们的社会从总体来上说是“好人”比“坏人”多。但是,在这种“好人”多的情况下,那种四平八稳的“老好人”在“好人”中所占的比例也是为数不少的。

  然而,这样一种“老好人”在我们的党内,其现表就都是些“事不关已,高高挂起,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故”的人。他们就是毛泽东笔下的那种典型的“自由主义”者,是一种“麻木”的人。可见,这种“老好人”在我们党内的存在,若遇到“歪风邪气”不仅没有李菁同志的这种“本能反应”,而且还会唯恐避之不及呢。可见其行为对我们党的工作是极其有害的。

  实践也充分证明,在我们的党内也就是因为这样一种“老好人”太多了,所以在有些地方才会发生那种“集体腐败”案。比如在河北青龙县原县委书记高东辉违规安排283名干部的案子中。当时高东辉召开常委会研究干部调动的事,在坐的那么多挂着“常委”身份的领导干部难道都认为高东辉这种做法是正确的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

  对此人们就不禁会问?那为什么会没有人出来反对高东辉的这种做法的呢?

  据笔者分析,没有人出来反对高的做法,可能有二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由于高东辉已不是我们党提倡的真正意义上的“一把手”,而是具休“独裁”性的“一霸手”,那些“常委们”可能是害怕他的“淫威”而不敢说。第二个原因就是因为这些“常委们”犯了毛泽东笔下的那种“自由主义”。他们情愿做个“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明哲保身,但求无故”的人,也不愿做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正义之人。所以,有这样“一团和气”的党内环境,高东辉才会敢做出那么大的“违规”动作。如果说那些“常委们”都有李菁同志的“本能反应”,那么高东辉所做的明显的“坏事”还能做得下去吗?

  由此可见,在我们党内频发的腐败案中,我们可以得知这与党员干部没有这种“见坏事”而马上作出“本能反应”的素质是不无关系的。

  所以,笔者建议,为了国家的昌盛和长治久安,我们党在加强党的建设对党员干部的教育中,务必先培养党员干部的这种“见坏事”而马上作出“本能反应”的素质,让每个党员干部都能鼓起开展党内斗争的勇气,自觉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与坏人坏事和歪风邪气作斗争。只有这样和在强有力的制度的保障下,才能克制那些别有用心的,想以权谋私的领导干部“做坏事”,才能保持我们党内全体党员干部的正气和纯洁,才有利于我们党的事业的发展。

  龚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