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地藏七,按六部曲修行,已经有一段时间。确实发现,在道场修行,气氛好,佛力加持,大家都受到感染,都愿意做好人好事,但我们能不能真正转心转念,把这种心态保持到社会中、工作中呢?届时是不是会懈怠、退转呢?我们的业障,在道场,由于恭敬虔诚地忏悔修行,佛菩萨为我们承担一些,化解一些,但业障“或有覆藏或不覆藏”,不是全部都能化解的。根本的东西,特别是转心转念,要靠我们自己开悟与不断进步。人的业障与习气,也是一种趋势,它是我们宿世以来养成的,完全消除是不容易的,因此修行不是百米冲刺,而是永远的马拉松!
现在由于市场竞争激烈,职业不稳定,社会信仰缺失,价值观取向日益多元化,人们普遍缺乏一个安全感与精神归宿,于是很多年轻人特别是大学生与年轻白领们,也开始信仰佛法了,这似乎是社会意识形态变化的必然趋势。在日本,这种趋势在几十年前就开始了。人们在喧嚣繁忙的市场中激情搏杀之余,需要静下来反思,让思想沉淀,从而理顺个人信仰、精神追求与社会生存方式之间的关系。加之浮躁嘈杂的生意场,让血管始终膨胀,于是各种修炼,比如禅修、修道、佛七、禅七的休闲方式开始流行。在清净的寺庙、道场小住几日,回归清净,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早晚与佛号经咒、晨钟暮鼓相伴。昔日的世俗盔甲卸将下来,精神上的负担云消雾散了,活力像朝日一样重新迸发。正因为如此,宗教信仰现在已经成了社会热门现象之一。
在宗教信仰中,也存在一种“勇猛精进成懈怠”的现象。初发心时胜过佛祖,然后一天天泄气的不在少数。勇猛精进成懈怠的表现: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二年,佛在大殿;学佛三年,佛在天边!我们实在看到了太多这种现象,很多人都是三分钟热度、五分钟热度,三天两头就跑道场寺庙。打了一个七不久,不几天又跑去了,一激动就热血沸腾,非常感恩佛法带给我们的好处,发誓要弘扬佛法,造福社会。这种热情是好的,值得鼓励的,也实在让人不忍心去泼冷水——但这种热情能持续吗?
实际上,这些人对于学佛有点类似于对网游的痴迷,所以,泼冷水也是有必要的,能够让狂热中加入更多理性的成份。以前烧大炭炉、大锅炉时,有经验的司炉工,总是把炭用水一和,每当炭烧得很旺时,就加一大块湿炭,把火势压一压。这样既能控制热力均匀又能让煤炭得到更充分的燃烧。
我们能不能在这种热情中加入更多理性的成分呢?宗教,不是生活的全部,也不是社会的全部。应该看到,宗教始终是带有根本性的、从更大的宇宙、生命现象来看待这个社会与人生的。在很多时候,特别是面临急切的自然灾害、面对战争、面对重大传染性疾病、甚至个人面对重大疾病时,它经常都是苍白无力的。也有些案例出现过奇迹,但那些典型案例都是人家种过大的福德善根后因缘成熟所致,这种奇迹理论上谁都可以碰上,但实际上不是任何人都可能发生的。多数人的疾病,都需要自己长期修炼过程中调治好。
如果你手被割了个小口子,你念半天佛还不一定能止血,倒不如先个邦迪或者云南白药创可贴贴上,再去念佛也可以,不念也不要紧,这不是省事吗?所以要正确认识,佛法道法,是注重从根本上,根源上起用,治本为主。毕竟临时抱佛脚,虽然有用,但效果没那么快。特别是在现实生活中,一些重大的灾难与矛盾纠纷,乃至重大疾病灾祸,都是已经因缘和合,成熟了的果报,想改变是比较困难的,这个时候,佛法确实不容易起急用。这时更多地来说,应该作两手准备,先按照世间方法来处理对待,治标应急,然后修行功课以消灾解冤结,做到标本兼治。
宗教能认识并解释宇宙、社会、人生各种现象背后的自然规律,但它也无法改变自然规律,它只能是顺应自然规律更好地生存与生活。尤其是佛教,它并不讲迷信,不讲什么超自然的神秘的力量,他从来没说有哪一个菩萨能保佑得了谁,它告诉我们只有自己才能保佑自己,也告诉我们如何才能自己保佑自己。从根本上来说,菩萨领进门,修行靠各人,一切都得靠自己努力修行。佛菩萨的帮助,仍然只是外缘,能够根本性解决问题的,还是我们自己,佛学上讲的“自力”。
真要学佛,虔诚是必须的,尤其在开始的时候,是需要虔诚才能感受到其中确实有的真理。但执迷于佛法,不顾日常生活,也是不正确的。真正体会到实际效果之后,就要“若即若离”、“若有若无”、“不即不离”、“不离不弃”,把它当作平常的功课或锻炼一样,顺其自然地坚持下去,远之则不逊,近之则太伤——为什么呢?求之太心切,期望太高太急切时,就容易不切实际地妄求,导致失望。
富贵学佛难,富贵修行难。对大多数人来说,都是有苦恼、有病痛、受挫折后才开始学佛的,要对学佛有理性的期待,学佛对大众有什么作用?第一是心理上得安定,第二是现世中得安逸,第三是认识了人生的真理,知道怎么样通过学佛修行,来改变自己的境遇。那些同样受苦的人如果不学佛,就没有这个福报,没有可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他可能永远都会心理不平衡,认识不到问题的根源,反而学着别人一样造更多恶业,不但改善不了现在的生活状态,还为未来种下更多恶因。
正信的宗教,从来不让你过分执著、过分执迷,不要你迷信,而是要你理性地分辨、智慧地对待。佛法是真实的,圣洁的,但并不是每一个学佛的人都那么真诚,都那么圣洁。佛祖说过,末法时代,要依法不依人,依经不依论,要理性地信仰而不是迷信。有些人,把佛法与佛教组织(道场、寺庙等)混淆一体,看得绝对圣洁,很多人都在后来遇到一点客观现实的阻力,甚至是可能看到一些修行者名利私心重,还有很多不太如法如理的行为,逐渐就失去了信心与热情,就放弃乃至退转了!
对极少数人来说,因为其宿世因缘深厚,肯定是勇猛精进的。但对绝大多数人来说,一味强调勇猛精进,最后容易变成懈怠,一旦受到某种刺激与挫折,就会退转,甚至有谤佛的行为,我自己就曾经有过这种经历,造过这种罪业。干任何事情,都要顺其自然,不要拔苗助长。“手持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六根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学佛修道,也要随喜随缘的,如果缘份不够,纵使对面应不识,不知苦口是良药。所以,不要过分强求、过分痴迷,而更多的要为过好日常生活服务,也只有这样,真理才会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时时涌现。如果你学了好长时间,却发现烦恼更多,那肯定是学错了,思想走了弯路。
2010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