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价值中国落窝,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一直以来都是随意而为,想到什么就写一些什么。大部分都是表自己的态。现在,能表自己的态的人越来越多了,非常高兴。所以,清铉想,应该可以向大家咨询问题的时候了。
有一个问题,压在清铉心中已经比较久,但一直没有找到答案,望有关热心人士解答。
有一个公司,其供应链管理为供应科。公司所有的采购都是集中采购。有一个比较难解决的问题,因为公司需要采购的东西都比较专业化,所以,其采购清单都由项目组织提供,但其采购供应却又由供应部门进行,供应部门实际上根本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也几乎不能做市场研究,调查别的供应商的价格,因为产品的数量等几乎都是无规律的(公司不是生产型),所以,形成一种非常不好的现象,供应部门是一个大肥差,采购来的东西,往往比市场上的零售价格还要贵。
清铉仔细研究过,发现之所以要比零售价格还要贵,是因为项目内部人员与产品提供商有勾结,而供应科人员还要从中间得到利益,所以,形成怪胎。同时,出现问题时,都在指责,同时,都没有责任。
清铉一直认为项目类公司的采购,应该完全由项目组织按项目采购管理的办法来进行,主体应该由项目组织来进行。但问题来了,谁来监督?虽然,确定了责任人,但谁来监督项目的过程?持久的管理才是保证持久绩效的关键,供应商管理的一般流程应该如何确定?
清铉在某公司时,公司是用监事局的体系来进行管理的,但个人觉得这样的管理不够细,还有很多人治,不是很科学。后来,清铉尝试用项目管理办公室的方式来进行,但公司是项目类公司,项目太多的时候,这样的方法与监事局的方式就大同小异了。所以,请教供应链管理专家,项目类公司的供应链管理是否有最佳模式。愿听其祥。
第二个问题:关于库存管理,库存管理对于原料、半成品等细节的管理,经济采购模型,其数学公式,清铉都还算比较熟悉。因为清铉专一的是项目管理类,这方面没有问题。因为项目是没有成品的库存的。但对于生产型的企业,其成品的库存管理应该如何进行?清铉发现,中国的很多的企业,其成品的库存非常严重。我不知道这些企业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但是,我想知道,对于成品的库存管理,是否有模型可以成在?是否可以形成经济库存数学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