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佛记


    楼下花园的角落,有一只硕大的竹筐,筐里铺着塑料袋,是回收废旧物品的地方。小区的人们,常将家里无用的东西扔在那儿。

    这天早上,我经过花园角落,看见了新扔的两根木棒子,一根是拖把棍儿,一根是半截树桩。已经走过去,但此刻心中一动,又折回来,拿起树根仔细观察了一下,决定拾回家去。

    进门,家人见我手中添了东西,说:你拣那烂棍子干啥?

    我说:这是个木佛。

    胡说,不像!

    我径直蹲在厨房的地上,动手收拾起来。树桩不长,一米多点儿;也不粗,杆部如我的胳臂。但根部有一个长方形的木疙瘩,其形若佛(在我的眼里)。木疙瘩是湿的,表层是腐皮,上边一些小白细虫子在赛跑,一看就知道是刚从瓦盆的土壤中拔出来。我用水洗净树根沾的泥土,又用小刀削去变黑的腐皮和杂毛,它变得干净可爱了。

    木质太湿了,一压就出水,我把它放在阳台上去晾晒。

    树根造型,虽在于神似,但做些加工处理,使其臻于完善还是应该的。

    我开始翻阅书籍,查找各种佛像的绘画或摄影,研究它们的形态特点。我有很多佛教方面的画册、藏书和杂志,但一直没有静下心去细细研读。这次,我认真地做了一回在家居士,将经书齐齐地浏览了一遍,脑中的佛学知识修养增进不少,感到收获很大。最后,我挑选出一种接近树根形状的佛像来,将其拍照放大,置于案头。

    几天后,树根晒干了,我对照着佛像,用雕刻刀小心细致地修整起来。

    木佛终于成形。

    家人说:咦,有点像呢。

    朋友来看了,也说:嗨,你从哪儿请来这个木佛啊?

    其实,是我把自己的意念以及虔诚专注的精神,已经皈化到木佛身上了。

    所以心中有佛,眼里才有佛。

    我们对佛的认识也有一个加深印象的过程。

    很多事情都是这个理儿。

    过段时间,我还想把木佛送到终南山下去,请法师给诵经、开光,它就不是一段普通的木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