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图解


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图解

    二类哲学问题是虚物质问题,虚物质问题是全部社会科学本体问题。亘古至今,人类观念一直徘徊在虚物质“王国”门外,人们时而感觉到虚物质世界,时而又怀疑甚至批判这种感觉;既讲学派争鸣又讲社会、经济规律,真是矛盾至极!因为关于规律的理论只能是一套,那能有左门右派?尽管规律支持下的事物运作方式应多种多样。这种矛盾之所以产生,就在于人们已感到社会、经济运动有规律可循,而理论上社会科学又没有定型于虚物质基础,社会经济奥秘还未揭穿。难怪一直统治知识界的人文社科无法进入突破点--虚物质世界;无法保持领先自然科技并管理好科技生产力的功能与地位;无法开出“医治”人类生存与发展症结的“处方”。由此而致“没有生存危机、有份光发份热,并自由地享受着与自身能力相应的消费水平之美好社会”的人类追求,只好无奈长作梦。

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解图(见图6)就是针对二类哲学问题,以能量和虚物质为源点(出发点),按照虚物质规律及其各概念间的内在逻辑联系而建立起来的社科新理论体系模型。有了这个模型,就能构建最接近真实宇宙世界的社会科学之宏伟殿堂,使以往的“修理”经济有了理论指导,今天困扰管理界的社会、经济问题便能迎刃而解,莫尔空想“乌托邦”则有望找到超级实在。修理经济是经验的社会经济管理模式,是一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亡羊补牢式管理理论。

一、宇宙五构素解

见图6顶部,宇宙的原始母体是一个来自空无概念之纯能量“O”态平衡点,而非奇点。奇点是爱因期坦关于全宇宙收缩到一无穷小点情形的学说。宇宙史前的能量“O”态点处于吞噬与辐射的动态平衡中,当偶尔失去平衡(什么扰动力有待科研探明)引发能量“O”态点暴胀,接着才是宇宙大爆炸或物能混杂的准奇点T8解体。能量“O”态点从辐射、暴胀直到准奇点爆炸产生了超大统一力(包括力量与热量,简称力热)和实物质、时间、空间、方向等宇宙五构素。其中大统一力目前在物理学上又分为引力、弱核力、电磁力和强作用力等。另外,时空、方向又属于虚物质范畴,而超大统一力的作用方式由自然科学研究。

二、物体消费运动及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经济学解

    能量“O”态暴胀、辐射直到宇宙大爆炸暴出宇宙五构素。五构素中实物质是物体的硬层面,而虚物质则是软层面包括时空与方向。虚、实物质在时空点的瞬间结合便生成物体。物体有其存在法则,即随着宇宙冷胀的发展按层次结构存在,却欲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见图6右侧及下方一线,凡物体都有广义的生命T10或生存发展的生命周期。在整个生命活动周期里,物体运动是地地道道的能力有限而欲望无穷之消费运动,加上消费体系及其实现过程也充满着矛盾。物体生存发展的消费矛盾运动必须遵循消费运动定律T11,与定律相关的理论方法演绎出20世纪末叶定型经济学。定型经济学主治产-消通道与责权利关系二个根本点T12,而这恰是经济学的核心问题。20世纪末叶定型经济学的主要架构内容有:与生发规律相承的计消市产模式及力--产顺序周期律T13;宏观经济关于产-消通道;微观经济关于责权利关系;包含着以产-消信息T14和阴阳流子T15二条通道为轨道的产-消通道网络图T16,直到由纳米技术与英特网发展出的TMS网系;遵循发展私有的阴流子运作法则,即资金流二岸富区域经济规律T17

三、研究实物质的自然科学解与物体存在法则

    见图6右上部,研究实物质和大统一力的科学分支是物理生化,基本上就是今天的自然科学体系。自然科技中目前有天文、物理、生物、化学……,是装备生产力的科学体系。科技生产力又包括理、工、医、农……各行各业的技术工程学。宇宙中,物体一方面欲沿虚物质决定的“测地线”方向实现消费体系,另一方面得按层次结构布局。这是物体存在法则T18的二个方面。这二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是物体所占具体时空有限、活动能力有限,同时要求欲望无穷。物体自身所拥有的欲望无穷而能力有限构成了一对难解的矛盾。这对矛盾是自然科学同社会科学关系的枢纽,即自然科技解决能力有限问题进而装备生产力,而人文社科调节欲望无穷问题进而武装管理法。社会矛盾经济问题的不断解决就是社会的不断进步。

四、虚物质论和531系统理论解

    在图6中左侧从虚物质(次源点)出发,经人性物性和消费体系引出了完整社会科学的逻辑演绎体系。这是解图中或创作者思想体系的重中之重。

    首先,人性物性是虚物质主体T19,是通过固化基因功能或依生命基理对物体的驱动和控制以作消费运动的第一动力。这种驱动控制寓于时空诸层次载体中,既包括某一载体内因也包括其外在环境即高级载体T20,简称外因。消费体系是人性物性所展开的根本内容与集中表现,总体上为生存发展自由三层一体化有机体系T21。这个三层一体化体系,在卢梭那里应理解为“天赋人权物权”,因为保证每个生命体的生存发展自由确实是人类社会乃至时空社会的根本责任。否则,虚物质发散性T22无需修正,人类以致时空社会无理想可谈。理想是指二方面,一指消费体系充分实现;二指能力与欲望几近同步发展。消费体系中,生存按照生存公有规律操作,生存公有具公共目标性、社会计划性、共同生存性等;发展自由按照发展私有规律操作,发展私有具个体利益性、市场竞争性、自我发展性等。生存公有发展私有具对立统一性,是对立统一的宇宙普适规律。

    其次,消费体系实现途径总体上有三条,其中根本的一条实现途径是广义生产体系T23。对人类来说,不走广义生产体系的道路,就没有物质基础,贫困短缺经济就会出现,一切都会成空想。广义生产体系的运作由科技生产力、产-消通道、责权利关系三大要素T24支持。其中产-消通道、责权利关系是二个经济根本点T25,二个根本点处理好了,科技生产力就有用武之地和发展环境。作为虚物质范畴和币符抽象物的阴流子T26是实现消费体系高效性的第二条途径。它必须以广义生产体系为物质基础来引导物质生产方向、壮大物质生产规模,在遵循发展私有规律的市场经济支持下,金融或社会经济管理人员灵活控制阴流子之“流”和“用”二大特性,去实现以阴流子无形之手来利用外界力量优先发展改善自身生存的社会经济环境。对各级行政长官来说,则是引导控制生产要素的配置利用、社会生产发展方向的高招。这些即是阴流子规律包括资金流二岸富区域经济规律的运作。实现消费体系的第三条途径是理想而要抑制的恶意不劳而获T27和必要的救助。救助针对于失去劳动能力或无收入来源即无生存能力无经济收入的“二无”人员,使其亨有人权所要求的生存消费低保是社会的责任,是生存公有规律运作法则,无可厚非。但不积极参与劳动竞争、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靠剥削、盗骗谋取利益,甚至攫取暴富、过着有损社会目标的奢侈生活,则是20世纪末叶定型经济学要予以完全遏制的。其中剥削、盗骗的存在与否取决于责权利相离或统一。对于不思进取、不劳无获而过着贫困生活者,必遭全社会藐视和谴责。而通过大力发展科学与生产力来实现无人操作的自动化式社会生产、TMS运行方式,使全社会以最少的劳动支出来换取最高超的消费享受及娱乐式“少劳多获”则是人类奋斗的理想目标。

    第三,消费体系的实现是否走广义生产体系的道路,是消费与生产的关系问题,此即经济基本问题T28。实现消费体系既不走生产劳动的道路又不用阴流子手段,而是走向不劳而获的歧途;或者弱肉强食、毫无生存保障的市场竞争。这二方面是关系到能否保证共生存与齐出力相统一,即消除社会、经济总矛盾的大问题。

    见图6左转中一线。经济总矛盾T29的解决要求按照生发规律办事,即按计消市产模式并遵循力--产顺序周期律协控社会。因为力--产律的出发点是按科技生产力水平上限计划消费,实现充分就业,目的是劳动者生存发展自由三层诸方面全方位的消费,即科技生产力完全而充分有效地为消费服务的理想宗旨,能充分保证共生存的基本要求;同时,又要求以计划消费、市场生产的手段来综合实现科技生产力服务消费的目的之充分发挥,是抑制恶意不劳而获,鞭策竞争齐出力的保证。

    总之,尽管以往概念的“上帝”未必存在,但我们不可否认人性物性的宏观效应性、微观测不准性,即不可捉摸的虚物质肯定存在于时空中,并进一步在自然科学和天文、物理、生物、化学等的支持下,联系人类几千年来的心灵感应文化,努力寻找一切未明的物质和运作规律,未必找不到“上帝”的原形--虚物质。

    以上不难看出 ,按虚物质理论体系建立起来的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确实内外联系密切、逻辑严密、可操作性强、推理有据、功能理想。至此,丛书封底上的题头副标‘上帝’与‘乌托邦’便联系起来了,以往予“上帝”的唯心、予“乌托邦”的空想措词,其实都是实在而最理想的人类明天。追溯历史事实,飞机、太空遨游、电脑……等在遥远的古代何曾不是美好的空想,在当时那有实现的可能。今天的幻想假说,明天就能实现与证实,应是我们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