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感情做好老龄工作
● 王民官
近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阎启俊就老龄工作作出重要批示,着重强调,我们要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心态,带着感情做好老龄工作,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养老、爱老的良好风气。
人口老龄化正成为人类历史上面临的一项重大挑战。特别是当前,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形势已经十分严峻。2005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44亿,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也是发展中人口大国崛起过程中人口老龄化问题最严峻的国家。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上,青岛市早已处在前列。自1987年青岛进入人口老龄化已有20年了。1987年,我市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已达7%,按照老龄化的国际标准,我市已先于全国12年、山东省7年进入人口老龄化城市行列。20年来,全市人口老龄化形势日趋严峻,老龄化问题日渐突出,发展老龄事业的压力日益加重。截至目前,我市老年人口已达119.9万,老年人口比例达15.95%。
老龄化来势迅猛,对城市发展无疑是一个严峻的考验。但我们也欣慰地看到,老龄化正在越来越引起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前不久,市第十次党代会将解决老龄化问题列入了市委、市政府要解决的十大民生问题之一,提出了“重视人口老龄化问题,完善养老保障机制,推进老年服务社会化,倡导建立积极老龄社会”的目标和任务。今年市政府确定的为民要办的10件实事当中,就有4件涉及到养老问题。这次阎书记对老年工作又专门提出要求,强调指出,人口老龄化是社会进程的必然现象,如何对待老年人,就是如何看待过去,就是如何看待未来。
关爱老年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孟子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尤其是在《孟子•梁惠王上》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思想,更是与孔子所提出的:“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同世界的理解相一致。但是,古代先贤们所倡导的理想社会,只能是建立在空想的基础上,而只有在今天我们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条件下,才能真正变为现实。
普天下的老年人,不仅有老有所养、老有所助、老有所医等方面最基本的自下而上的需求,他们更有老有所爱、老有所伴的感情需求,老有所乐、老有所亲、老有所学、老有所美的发展需求,老有所为、老有所用、老有所成的价值需求,以及老有善终的归宿需求。
因此,面对中国趋老龄化的趋势,我们就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积极应对。从宏观的角度来看,我们要正确地看待人口老龄化问题,坚持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尽快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和养老保险制度,用产业化、社会化的运行机制,推进安老、养老产业的不断发展。要不断地满足广大老年人在物质、精神和文化等方面的特殊需求,逐步改善老年人的生活环境、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我们不能照搬西方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政策,要大力弘扬中国尊老爱幼的优良传统,创造性地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家庭为主体”的养老模式。我们还要着眼于对全部资源的有效和科学利用,重视老年人力资本的开发和利用,大力发展老年服务产业,开发老年消费市场,大力兴建公共养老设施、扩大老年活动场所、增加老年服务项目、提升老年服务水平、发展老年服务产业。
有一首我们大家都比较熟悉熟悉的旋律:“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应当说,老年人是社会的宝贵财富,他们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尊重和理解。就尊老敬老本身来讲,还不仅仅是从生活上的关心照顾,经济上的帮助捐助,其实老人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与心灵上的慰籍,更需要得到安慰和体贴,需要别人的关心和帮助,需要向人倾诉和表现,需要家人及社会的鼓励和赞美,需要人际间的沟通和认同。如何使老年人生活更美满、更幸福,应当成为全社会十分关注的问题,并上升到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真正带着感情去做工作,切实把党和政府的关怀温暖送到每一位老年人的心坎上。
让我们再一次重温全国助老工程向社会发出的热切呼唤:如果您家里有一个孩子,请告诉他,孝敬老人乃做人之本;如果您身边有一个老人,请走近他,让他感受到晚年的温馨;如果您是一位成功人士,请率先垂范,与老人分享您成就的甘甜;如果您是一位有识之士,请献计献策,为老年人营造金色的家园……
人人都会老,这是一个客观规律。关爱老年人的今天就是关爱我们自己的明天。我们都要像对待自己的长辈一样,善待天下所有的老年人。让我们在关爱老人行动中实现诺言:让身边的老人幸福安康,让千百万老人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