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调存款准备率将重击疯牛!


  2007年9月6日,央行宣布,从9月25日起,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至12.5%。这已是央行年内第7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是经济严重过热的信号!

近年来人民币存款准备率调整一览表 

历次调整时间

调前

调后

2007年9月25日

12%

12.50%

2007年8月15日

11.50%

12%

2007年6月5日

11%

11.50%

2007年5月15日

10.50%

11%

2007年4月16日

10%

10.50%

2007年2月25日

9.50%

10%

2007年1月15日

9%

9.50%

2006年11月15日

8.50%

9%

2006年8月15日

8%

8.50%

2006年7月5日

7.50%

8%

2004年4月25日

7%

7.50%

2003年9月21日

6%

7%

  在14个月内,央行竟然频繁地、连续10次提高存款准备率!此乃世之罕见!本次央行再次提高法定存款准备率至12.5%,这一水平离中国高通胀时期的历史峰值(即1988——1998年,我国执行的存款准备率为13%)仅有一步之隔!这既是经济危急的信号,也是股市危险的信号。

  然而,目前居然仍有不少股评人士高呼:提高存款准备率与股市无关,提高存款准备率不影响股市,甚至还有人竟然喊出“存款准备率已成为中央银行的常规手段”。笔者认为,这些人如果不是自欺欺人,便是自我壮胆、自我安慰!

  众所周知,中央银行拥有三大常规武器,即存款准备金制度、再贴现政策和公开市场业务。其中,再贴现政策与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使用最频繁、最常规的政策工具,因为它们的作用是静悄悄的、潜移默化的、最贴近市场的,不易被人们直接感受或察觉。相反,存款准备金制度则大不同,西方国家一般认为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过于“猛烈”,它会对大众预期产生较大的心理震动,因此,西方国家的中央银行在动用存款准备金手段时一般十分谨慎,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轻易动用它的。

  因此,从这一点来看,我国中央银行也不是不了解存款准备金手段的作用的猛烈性,而是说明情势已十分危急,迫不得已,进而不得不反复动用它,这是无计可施之计!

  提请各位关注: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它的作用机理是这样生成的: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自动缩减货币乘数——迫使银行紧缩贷款——减少市场货币量——抑制投资与消费需求——控制经济增长过快、过热。这一过程也是回笼“过剩流动性”的重要过程。

  由此可见,提高存款准备率,就是缩减全社会货币供给总量。既然全社会货币供给总量减少了,股市资金供给量难道还能置身世外?显然是不可能的。

  股市资金供给量与全社会货币供给量,好比是小河与大河的关系。我们经常讲:大河涨水,小河满;大河断流,小河干。

  只要全社会资金缩紧,股市资金必然全面趋紧。当存款准备率提高的滞后效应一旦发挥作用,再加上“加息”的催化剂功能,无论对上市公司而言,还是对这一轮“涨过头”的大牛市而言,都将是致命性的打击。因此,广大股民和中小散户切莫听信股评名家的鼓噪,对股市当前风险要有足够的认识,并保持高度警惕!千万不要在牛市顶峰被套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