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其博客里贴了一张“全体学生跪下给老师们磕头”的图片,引起了众多网友的回帖,褒贬不一。引起轩然大波的“全体学生跪下给老师们磕头”照片出自李阳9月4的一篇题为“李阳疯狂英语包头基地成立”的博客文章,图片中下跪的学生即是包头市某中学的学生们。这就是下跪事件的“缘起”。
“下跪事件”让人不得不感叹炒作的魔力,他让许多人一瞬之间把目光投在了李阳身上,聚在了“疯狂英语”上,获悉“李阳疯狂英语包头基地成立”这一关键信息。但是,“下跪事件”不仅让我们看到了“疯狂英语”背后人的“疯狂”,更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知名英语教育品牌社会责任的缺失,以及对部分中国品牌的忧虑。为什么这样说呢?
其一,“下跪”这一形式大于实质的感恩,在成为学生群体的“有意识行为”之后,更加失去了“下跪”本来应该具备的内涵,成为一个品牌赤裸裸的“宣传之跪”。我们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感
其二,一个品牌要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就应该传达正确的思想,示范正确的行为。尽管不能说“下跪之礼”是陈旧的习俗礼节,也不能全盘否定,但是怂恿一大批学生,在同一时间内展示如此“厚重”的礼仪,本就是利用学生稚嫩心理实现商业目的的“骇人之举”。关于此,
其三,客观地说,
例如,与“下跪事件”同样引起广泛关注的“本超之争”事件,就是中国教育一次有意义而又别开生面的“对话”。“本超之争”发生于八月下旬,媒体大量报道郑州“李俊杰超常教育机构”收取十万零一元的天价学费事情,让归于平静的“超常教育”话题重新火热起来。爱心城堡儿童家具立即对此亮出了自己观点,提出了自己一贯坚持的“本真教育”与“超常教育”抗衡,从而拉开了“本超之争”的序幕。实质上,“本真教育”的思想基础之一就是因材施教,意味着每一位着孩子都需要自己特有的成长路径,并在适合自己的成长路径上最大程度的释放潜能。
其四,一个期望基业长青的品牌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品牌的社会责任不应该是空谈,也不能是唱高调,更不能是“涂脂抹粉”。事实上,我们每天都被“品牌”包围,衣食住行,哪一样都在和“品牌”打交道。我们已经生活在“品牌”的世界里。于是,正是由于品牌社会责任的缺失,导致生活中出现了下面的“品牌笑话”:一早起床用高露洁致癌牙膏刷牙,给儿子冲一瓶碘超标的雀巢奶粉,自己喝杯过期光明牛奶,吃几个超标面粉做的馒头,夹点臭水池里面腌的榨菜。中午跟同事一起到肯德基吃顿苏丹红炸鸡,下午给女友打电话,约她到新开的菜馆吃顿地沟油炒的菜,其中有一盘避孕药催大的香辣鳝鱼丝,一个牛肉毒粉丝,老板上一杯重金属超标100倍的碧螺春茶,再喝点含甲醛的啤酒……
再如,某保健品声称对人的身体有益,却造成了众多病人死亡的惨剧;某医院本是治病救人,却造成了病人误诊致死的悲剧;某医院号称“送子观音”,却被媒体曝光是广告欺骗。这些都令人十分忧虑。
人这一辈子,总要让生活“心安”,让事业“理得”。每一个品牌背后的每一位员工都应该拥有这种思想,毕竟品牌是整个社会的品牌,其一举一动都必须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例如,“本超之争”中爱心城堡以“本真教育”来对峙“超常教育”,主张孩子教育需乘天地之正,顺万物之性,合自然之律,认为孩子亦是独立于世界的唯一个体,需要有适合自己的特有的成长路径。客观上,“本超之争”为爱心城堡赢得了知名度和美誉度,但更多的是,“本超之争”彰显了一个品牌的社会性,或者说,品牌的大小活动应该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
我在《品牌塑造需要“讨饭”思维》一文中谈到:“人生坎坷,岁月多磨,浮沉难料,百转千折,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每个人在其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练中都有‘讨饭’的时候。这是一种‘归零’的心态,‘归零’的思维。其实,在纷纷挑起品牌大旗的今天,中国企业家迫切需要这种近乎终极的‘讨饭’思维,迫切需要这种‘归零’的心态。这样,中国企业家才能避免急功近利,才能避免唯利是图,才能避免‘普天之下,唯我独尊’的‘轻狂心态’。”
实际上,就其本质而言,品牌塑造的“讨饭”思维也在表明,企业家不能急功近利,品牌要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而不能在承担社会责任之后,又一不小心亵渎了自己的社会责任。结合“下跪事件”,相关人员一样要有“讨饭”思维,这样才能有悲悯天下的豁达胸怀,才能从心底里认识到社会责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才能在实际行为中真正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做到“兼善天下”。
远卓品牌机构一贯强调,品牌要成功,就要经得起时间、利润和社会的三重考验。既然如此,“下跪事件”以及类似的炒作之举都可以休矣。
谢付亮,著名品牌专家,人性品牌策划理论创始人和实践专家,中国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第一人,积极倡导并推广“稳健型品牌战略”;首次提出“一分钱做品牌”的运作理念、系统理论和操作技巧,为十多个品牌创造过业绩连年翻番的佳绩;曾任跨国公司品牌经理,现任远卓品牌机构(www.yzpp.com)策划总监,兼任10余家咨询公司高级顾问,40余家媒体专栏作家;著有《品牌天机——超低成本塑造品牌的16条黄金法则》(机械工业出版社)等品牌著作。电话:13588268508;E-mail:[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