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血腥的一天(图)


(九一八纪念碑

(土改队员在帮助贫雇农算剥削账)

(2007年9月19日 星期三 晴朗) 

    今天是9月18日。

    晚上打开电视,正在播放纪念“九一八”事变76周年的新闻。9月18日9时18分,黑龙江省哈尔滨、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大庆、伊春、鸡西、鹤岗、双鸭山、黑河、七台河、绥化12个城市同时拉响了警报,约10分钟的警报提醒人民“勿忘国耻、警钟长鸣”。

    9月18日晚9时16分,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残历碑前,代表沈阳社会各界的5名撞钟手与辽宁省、沈阳市有关领导一起推动木槌,向碑前那口镌刻着“勿忘国耻”的警世钟撞去。晚9时18分,警世钟敲响第14下的一刹那,防空警报骤然鸣响,沈阳市的9条街、18条路上,所有机动车驻足停驶,鸣响喇叭,车鸣声与警报声融合在一起,震撼着整个沈阳城。

    回到76年前的这一天,驻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炮击中国东北军的北大营并向沈阳进攻,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从此,长春等地开始了长达10几年的被侵占的血泪史。

    深夜看《暹罗血士》。故事发生在18世纪中,缅甸王朝兵分两路,进攻暹罗的大成府,其中西路军势如破竹,但北路军在暹罗一个小村庄遭遇了顽强的抵抗,滞留了数月之久。最后一战,缅甸运用了大炮、火器和大批部队,终于把这个小村庄夷为平地。让人印象深刻的,是这场战争的血腥,连妇女和老人都拿着斧头、砍刀冲了上去,最后都被血淋淋地屠杀了。

    看完影片,去卫生间,一边蹲马桶,一边看报纸。正好看到《南方周末》上一篇叶匡政的文章:《土改学:划阶级成分》。这是一段我们看似很熟悉,其实很陌生的历史。熟悉,是因为我们从小就能在历史书和其它读物中看到关于土改的内容,陌生是因为当初的很多的真实细节都丧失了,我们了解的只是被从新注解了的历史。

    文章中,关于土改那些残忍的片断,让我触目惊心。土改的真正大事是“划阶级成分”,但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有些地方划阶级成分显得随意甚至混乱,比如有些村庄根本没有什么富裕的人,于是“矮子里找将军”、“找不到阎王就找鬼”,把一些中农划成了地富,把一些态度不好、口碑不好的划成了恶霸。更为极端的是,华北饶阳县杨各庄,因为没有活着的地主,就把才几岁的小孤女宋朵预先划成地主,等她长大后再正式“转正”。

    而等着这些真假地主和恶霸的,将是残酷的专政。只要有一个人觉得这些人不顺眼,叫一声砸死,其它人一般都只能附合,那这个人就会立马命归黄泉。一般而言,枪毙已经是比较好的待遇了,很多人采取的是砍头、捅刺刀、开膛破肚、“砸核桃”等残酷的办法。

    此时正是深夜二时,秋凉突起,风从开着的窗户吹了进来,让我感到一阵透彻骨髓的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