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其诗,知其人



学过古文史中“杜甫”这一章后,我对杜甫的为人有了些许了解。但仍有意犹未尽之感,既而又读了杜甫的相关诗集。司马迁《孔子世家》:“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乡往之。余读孔氏书,想见其为人……”今吾每读杜甫诗,亦想见其为人。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同时也是我国历史上最同情人民的诗人之一。被称为“诗圣”的他,受到了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人的喜爱,可谓是声名远播,妇孺皆知。接下来我想通过杜甫的几首诗,从多个侧面让大家更好地了解这位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深切感受杜陵野老那忧国忧民之赤心,愤世嫉俗之刚肠,桀骜不驯之品格,博大精深之学识……
(一)志向远大的杜甫
代表性诗句:
望岳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此诗为杜甫仰望“五岳”之首的泰山时所作。这首诗写出了泰山的神奇秀丽,巍峨高大,格调昂扬,洋溢着蓬勃朝气。
此诗的最后两句抒发了诗人登上“绝顶”、俯瞰天下的雄心壮志,尤为豪气干云,催人奋进,似乎预示着杜甫将来定会攀上诗国的顶峰。这正是这首诗千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传诵,而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强烈共鸣的原因。
在我看来,如果杜甫现在还活着他很有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领袖,因为他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和伟大领袖毛主席的“春天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做声?”有着同样逼人的气势,只可惜他生不逢时!
(二)忧国忧民的杜甫
代表性诗句:
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作此诗时,正羁居在沦陷的长安。他看到安史之乱后,山河依旧而国家败亡,草木深密而人烟稀少。美丽的风景不能唤起诗人愉悦的心情,鸟的鸣叫徒增亲人离散的悲哀。战火一直在延续,春天就这样过去,家书难以抵达。看看自己稀疏的白发,几乎插不上发簪。
在这首诗中,杜甫把国事、家事书于一诗之中,思家心切,正是爱国情深;感家流离,正是哀国残破。从此诗中,我们足以看到杜甫忧国忧民那高大伟岸的形象。
(三)穷困潦倒的杜甫
代表性诗句:
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节选)
老妻寄异县,十口隔风雪。
谁能久不顾?庶往共饥渴!
入门闻号啕,幼子饥已卒。
吾宁舍一哀,里巷亦呜咽!
所愧为人父,无食致夭折!
这首诗写在旅途上和到家后的见闻、感受,写出了个人的悲惨遭遇—空怀济世之志,却半生潦倒;写出了家庭的悲剧—寄居异县,幼子饿死;同时也写出了人民的痛苦和社会的敏感字眼。而所选部分则反映了他寄居异乡,幼子饿死那穷困潦倒的生活窘况。
其实,作为一个父亲,如果他还有一点能力的话,绝对是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儿子饿死的。因此,单从“其子之死”这件事上,我们就足可以推断出当时杜甫一定处于穷困潦倒之绝境。
(四)重情重义的杜甫
代表性诗句:
月夜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据史料记载,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五年,当时唐肃宗李亨即位,杜甫只身去灵武投奔他,却不料在途中被判军掳至长安。杜甫在长安十分思念流落在鄜州的家人,于是在八月作了此诗。
不过使得这首诗在众多的抒写乱世之离情的作品中高标独秀的,却无疑是作者匠心独运的新奇角度与抒写章法。在这里,诗人并不一般地缘情述事,而是别出心裁从思念对象一边落笔,从头至尾细致熨帖地描摹自己想象中的对方的景况。诗人通过设想妻子儿女望月思念自己的情景,反衬自己对家人的牵挂。无限的深情、痴情也都从这一系列想象描写中流露出来,达到了抒情的极致。全诗无一“情”字,却又通过一些炼字,处处流“情”。
如果说,这首《月夜》所抒发的作者对其妻子的思念之情让我们认识到一个“重情”的杜甫,那么接下来的这首《梦李白?其一》则足以使你看到杜甫“重义”的那一面。
梦李白(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
这首诗的社会背景:当时李白因为官场上的一些事而受牵连,被流放夜郎,第二年被赦免。杜甫只知李白流放,不知赦还。这首诗是杜甫听到李白流放夜郎后,积思成梦而作。此诗写初次梦见李白时的心理,表现对老友吉凶生死的关切,充分体现了杜甫“重义”的另一面。在人与人之间竞争激烈的今天,如此“重义”的人真的不多见了。全诗的语言,温柔敦厚,句句发自肺腑,读来叫人心碎!
此外,他还为李白写下了《赠李白》《春日忆李白》《冬日有怀李白》《天末怀李白》等诗,其中的任何一首诗都足以表达杜甫对其朋友的思念,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情有义的杜甫那崇高的形象。如果现在他还活着,他一定是一个好丈夫,更是一个值得深交的知己。
(五)治学严谨的杜甫
代表性诗句:
江上值水如海势力,聊天短述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老去诗篇浑漫兴,春来花鸟莫深愁。
新添水槛供垂钓,故著浮槎替入舟。
焉得思如陶谢手,令渠述作与同游!
这首诗是作者漂泊成都时所作,甚为世人所传颂,尤其是此诗的前两句“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更是佳句中的极品。
这首诗的前两句表明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十分重视语言的选择和锤炼。他性好佳句,并认为要写出佳句,就必须有足以使人吃惊的语言。他执着地追求这种语言,不达目的,决不罢休。诗人对诗歌语言的刻意求工,对文学创作的严肃认真态度,足以证明杜甫是一个治学严谨的伟大诗人。其实,如果杜甫生活在当今社会,我认为凭着他那“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韧劲儿,他更适合作一位科学家。
这就是我眼中的杜甫,他没有陶渊明那么超凡脱俗,可他志向远大;他没有李白那么豪迈奔放,可他忧国忧民;他没有杜牧那么飘逸洒脱,可他重情重义……
他不畏强权,敢于在诗中反映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结果却处处遭到排斥,而杜甫并没有像他们妥协,而是将他的“事业”进行到底,为后人谱写了大量辉煌的篇章。他虽没有李商隐、李煜那为后人所喜爱的缠绵悱恻的诗歌流传于后世,可他却给我们留下了一比更大的财富——大量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的佳作。他的诗歌被后人称为“诗史”,而他也因其诗而得名“诗圣”。
如果杜甫现在还活着,他有可能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但不管他将选择什么职业,我敢肯定他一定是一个称职的丈夫,更是一个值得深交的知己……
杜诗千余首,体大精深。鄙人不揣浅陋,以蠡测海,挂一漏万之处,在所难免,请老师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