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有一些有名的吝啬鬼,现集录一些:
西晋左仆射王戎
西晋有左仆射王戎,是朝廷上出了名的吝啬鬼,他对日常消费都没有任何兴趣,一心想让蛋生蛋,钱生钱,在个人理财方面雄霸天下。他家的田产遍及全国,可就是一根小小的牙签还要自己亲手做,为的是省这几个铜板钱。家里种出了上好的李子,他便高价出售,但因为害怕别人用他的李子做种子栽培出好李子,就事先把李子里面的核给拿掉了。裴頠的夫人向他借了几万元,没有及时归还,王戎立马就给她脸色看,而当裴夫人一旦偿清之后,他又改了一副嘴脸,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最气人的是他的侄子结婚,问他要了一件单衣,婚礼后王戎就急匆匆跑去要求归还,丝毫不念血缘之情。
南北朝武陵王萧纪
成大事者绝不能吝啬,南北朝时的武陵王萧纪就犯了这条兵家大忌,结果输得很惨。此人是梁武帝的第八子,少得父宠,要风得风,要雨得雨,按说不应该把钱财当作一回事,可这位主子偏偏就不喜欢肥水流入外人田,平时极其吝啬,一个子都要算计。萧纪颇有武略,南开宁州、越隽,西通资陵、吐谷浑,内劝农桑,外通商贾,财用丰饶,器甲殷积,本可以成其霸业,但就因为这个吝啬的小毛病,最后却在中国历史上成了一颗政治流星。
一次,萧纪率军攻打江陵,他熔金成饼,100个金饼一篮,装了100多篮,高高挂起,而银子则是金子的五六倍之多,还有各种绫罗绸缎,不计其数,以此激励将士英勇杀敌,但这位吝啬鬼只不过是让大家饱饱眼福而已,每战结束从不论功行赏。军心大乱,叛逃者十之八九,在很短的时间内两岸十四城俱降,萧纪兵败如山倒,正准备乘船“风紧扯乎”,却被游击将军樊猛一跃过舟,挺槊刺倒,再一槊取了他的狗命,金银财宝尽被掳去,落得个两手空空,撒手自兹去,到底是赚了还是亏大发了呢?
唐朝果州司马元宗逵
唐朝时有个元宗逵,官为果州司马。他家有个婢女死了,就吩咐值班的管家说:“我家的老婢女死了,她在我家听使唤有年头了,应该为她找一口棺材入殓出殡。我初来乍到,家里穷得很,买不起新棺材,只要买到能用的就行。你也不必说是我家要买,就说是你们家要买就行了。”管家出门把元宗逵的这番话说给大家听,一州人都在笑话这位司马太小气,都把他的这番话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
唐玄宗教子
根据《次柳氏旧闻》,曾经有这样一个有趣的故事:唐肃宗在当太子的时候有一天陪着唐玄宗一起进餐。餐桌上摆满了各种佳肴,其中有一盘羊腿,唐玄宗就让太子去割羊肉。太子割完羊肉后,见手上都是油污,便顺手拿起一张面饼擦手。唐玄宗眼睛直盯着他的脸,露出不高兴的神色。太子擦完手,慢慢地把饼送到嘴边,有滋有味地把饼吃掉了。这时唐玄宗转怒为喜,对太子说:“人就应该这样……”
五代后汉吏部侍郎张允
五代的后汉时期,吏部侍郎张允也以小气出名。就算是自己的妻子,张允也不会多给她一文钱。他害怕妻子偷偷地拿他的钱用,就把各种钥匙都别在腰间,走起路来叮叮当当乱响,乍一听像是个身上挂了很多耳环首饰的女人。郭威兵变后,张允躲到一个破庙里勉强逃了性命,可是却让兵丁把他的钥匙一股脑全给抢了去,等他回到家里一看,家徒四壁,连个马桶都没给他留下,张允心如刀绞,哇地一声,鲜血狂喷,不到半日,乃呜呼哀哉。
明朝吝啬亡国的崇祯
崇祯和他的祖父万历一样,生性吝啬,他小时候用仿影的方式练字,如果纸张较大而范本的字较小的话,他一定会先将纸的一边对齐范本,写完后再把剩下的地方都写满,以免浪费。尽管身为帝王,他无法随意出入于民间,但为了节约起见,他却常派人到宫外去从民间采买物品,然后仔细地询问价格。
崇祯这种近乎于守财奴式的节俭,对于他的中兴帝国之梦,也是致命的一击。1645年,李自成进逼北京,大明帝国的心脏北京城已指日可下,无计可施的崇祯召见了吴三桂的父亲吴襄和户部、兵部的官员们,讨论放弃宁远,调吴三桂军队紧急入卫北京。但吴襄却提出,如果让吴三桂进卫北京,大约需要100万两银子的军需。100万银子在毕生俭朴的崇祯眼里,是一笔庞大得令他肉痛的数字。他不能忍受一下子付出这么多的银子,为此,崇祯只得放弃了这一原本还算不错的计划,然后坐困城中。
为了坚守京师,筹饷是一个大事。大明王朝国库里的存储竟然仅有区区40万两。而与此同时崇祯个人的财产却丰厚无比。为此,大臣们反复上疏恳请,希望崇祯能拿出属于他个人的内帑以充军饷。但这无疑像是要崇祯的命,他向大臣哭穷说“内帑业已用尽。”左都御史李邦华大概着急了,也顾不得是否当众顶撞圣上了,他说社稷已危,皇上还吝惜那些身外之物吗?皮之不存,毛将附焉?话已说得再明白不过了,崇祯却顾左右而言它,始终不肯拿出一分一厘来保卫他的江山。到了李自成攻占北京,从他的宫内搜出的白银即多达3700多万两,黄金和其他珠宝还不在其中。为了节省100万而丢掉了3700万,乃至整个无法估价的万里江山,这本是一笔再简单不过的帐,但自幼聪明好学的崇祯皇帝却到死也没有算清楚。
民国初年富翁王沧海
民国初年,湖北春水镇有一个大富翁叫王沧海,家中有存款百多万,虽然富得流油,但这位王员外却是个一毛不拔的吝啬鬼。对于村镇里的公益事业,他从来也不会像刘德华一样慷慨解囊,贫苦大众对其恨之入骨,叫他“王不仁”。他给自己造了座深宅大院,岗哨林立,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哪知道民国二年,武昌起义中被打败的清军秦椒红、宋老年残部听说民间有这么一个“大金库”,哪肯放过?遂率领残兵游勇杀将过来,一顿烧杀抢掠,不仅将其家业洗劫一空,还把五个女眷抢去做了压寨夫人,只可惜这王员外,也曾坐拥金山,如今“红尘来去一场空”,这是何苦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