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谈外汇储备及其它社会公共财产的属性与管理问题
上海财盛资产管理公司 宋太伟
这两年中国各级政府精英们在国际资本市场上大卖大买、出手阔气,财大气粗得让西方世界富老们震惊,算是假借国内13亿老百姓的力量在国际舞台出尽了风头。但这种愚蠢的爆发户式的大卖大买该结束了,小的不说,单说几笔大的,不论是投资本身,还是投资结果,都让世人震惊与不齿!:
2004年8月以每股为1.86元人民币、总价144.61亿元向汇丰银行出售交行19.9%的股权(91.15亿股);一年后,先后以0.94元港币的价格和39.66亿美元的总价、1.22元人民币的价格和51.75亿美元的总价,分别向西方金融机构出售中国建设银行14.1%(328亿股)和中国银行16.85%的股权(313.9亿股),其中美国银行和淡马锡公司分别斥资25亿美元和14.66亿美元购买建行9%和5.1%的股权,苏格兰皇家银行牵头的财团斥资31亿美元购买中行10%、新加坡淡马锡控股斥资15亿美元购买中行5%、瑞银集团斥资5亿美元购买中行1.6%、亚洲开发银行斥资0.75亿美元购买中行0.24%的股权;紧接着,
再看看几笔大手笔的买:2005年上半年,净资产只有800多亿元的中国海洋石油有限公司惊人地以现金出资185亿美元(约1540亿人民币)收购总资产只有130亿美元、要倒闭的美国优尼科石油公司(Unocal Corporation),幸好收购没有成功;2007年6月,筹备中的国家外汇投资公司斥资30亿美元,急吼吼地购入美国私人股权投资公司——黑石集团(Blackstone)1.01亿股(约29.605美元/股价格),约占其总股本的约9.9%, 几乎超过1年前外资收购中国建设银行或中国银行10%股权的价格!一个私人合伙的投资公司,价值可以超过巨型伟岸的中国建设银行或中国银行?所以,收购不到2个月,投资损失已经超过20%,如果未来几年美国金融市场步入下跌周期,估计这笔交易可能血本无归;紧接着,2007年8月,注册资本只有500亿元人民币的中国国家开发银行,以“商业决定和市场行为”,用22亿欧元购买英国第三大银行巴克莱银行3.1%的股权,购入价为每股7.2英镑,如果巴克莱成功收购了荷兰银行,国开行还将以每股7.4英镑的价格购买76亿欧元的巴克莱股份,整个收购高达98亿欧元!但最终估计也只拿到7—9%的股权,这笔大手笔收购成本超过外资收购工商银行的4—5倍! 更何况巴克莱与工商银行根本就不是一个档次的银行(注:截止30日伦敦早盘,巴克莱股价报598便士(5.98英镑),较上月底累计下跌15%以上)。…
中国各级政府精英主导的海外大并购,给世人的感觉象一个没文化的恣意妄为的爆发户或败家子。动辄几十亿美元、甚至上百亿美元的大并购,没有经过公正的法律程序,没有充分的论证,没有社会财产实际所有人——人民大众的允许,一小撮人大笔一挥就匆忙实施,这是犯罪。一个人贪污几百万就可以判死罪,一个不负责任的投资决策,让人民大众损失几亿、几十亿、成百上千亿,该当何罪?该枪毙几次?
具有讽刺意味与耐人寻味的是,外汇储备本来就充足得不知如何使用,国内大企业还是争先恐后地引入海外投资者并到海外上市融资;本来想通过扩大海外投资来对冲外汇流入,可象黑石集团这样的外资得到中国美元支持后又在国内进行大举收购;另外,中国开发银行与巴克莱银行的这项交易,还是由黑石集团提供顾问服务(某些中国人急吼吼的高价投资黑石集团到底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给黑石集团作嫁衣裳,用中国“多得无处用”的外汇,大举进行海外收购么?)。
表象上的巨额外汇储备,让某些人头脑发热,不断作出自以为是、亵渎人民公众财产的愚蠢决定,这些人连国家外汇储备与其它国民公众重大财产的基本属性与管理原则都不懂或置若罔闻。首先,外汇储备不是政府机构的财产,是国人的重要公共财产,重大的投资使用要得到全民的许可,要有充分的论证与公正的法律程序;其次,外汇储备不同于财政收入,一方面造成政府货币信用扩张(即政府增加等值负债),另一方面,国内绝大部分外汇储备实际上是外资的存款抵压,在外汇资本合理流动的约定下,外资随时可以要求将其本金和利润兑换成外汇流出,因此外汇储备的使用必须以安全、谨慎、流动备用为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稳妥地实现其时间价值增值,用不属于自己的外汇进行风险投资或实业投资,比商业银行动用储蓄进行风险投资或实业投资还危险、还卤莽,是用国家人民的信用财产与社会安全作赌注去满足自我的贪婪虚荣本性;再其次,政府不可能比普通老百姓更缺钱,政府的合法与公平公正行为活动经费,一般情况下完全可以通过征税取得,真正的服务性政府,是没有任何因为缺钱或为了赚钱的理由,去用公众财产去进行竞争性、赢利性投资的,大量外汇风险与实业投资,更是不允许的,国内腐败盛行,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政府或公众机构,拥有过多的行使全社会公共财产使用权和占有权;最后,对国家来讲,外汇储备或货币存款的保值增值概念,本身也存在缺陷或本身就是一种谬论,现实世界,单位纸币的时间价值肯定是长线递减的,社会资源的价格肯定是长线递增的。汇率的波动是有规律的周期波动,涨与跌都正常,如果没有出现国家危机,两个制度、价值观与经济社会发展状态相似的国家之间汇率波动长线对国家财产价值的影响近乎零(参考:宋太伟《汇率机制、波动规律与人民币汇率》),也就是说,一笔外汇存款,长线来讲,同等水平国家的汇率波动对其价值的影响是零。汇率波动是自然的,外汇储备的管理基本上应该是在稳定的基础上,适度、逐步、顺势地变换外汇储备比重结构,强势的币种可以逐步增加一些比重,反向波动时再调整过来,流动性、稳定性才是重要的,外汇汇率长线波动中,没有哪个国家的外汇储备(或及绝大多数企业的外汇)管理,一直会在汇率波动中“赚钱”的,有涨也有跌,长线基本平衡就可以了(因此外汇储备管理即使无为,长期效果一般也是一样的),重要的是将必须花费外汇储备的事情做好,不要挥霍浪费外汇资源,必须的长期的用汇项目,必须有公开、公证、科学的制度做保证。另外,随着国力的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与使用价值增大,外汇储备的储备性质也将随之弱化,美国有多少外汇储备?
随着企业和个人国际交往的增加及国家储备的充足,居民和企业的创汇完全可以让企业和个人持有并自我管理、自负盈亏,不应该成立象中国国家外汇投资公司这样的制度安排,将国家丰富的公共财产资源的投资管理权限集中在数人手中,风险仍然由广大普通老百姓承担,新加坡的制度、以及以前中国的成功经验等,不一定适应未来日益发展、壮大、文明成熟的中国,我们要在和谐、体现人文关怀和大众利益的前提下勇于超越、与时俱进;个人意识与个人产权意识及国家公民意识的觉醒与成熟,必将成为一种强大的不可逆转的潮流,在经济向大国强国迈进的征程中,促成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组织结构的重大变革,精英经营管理制度相对应这种理念与潮流,明显地存在严重缺陷;不过,管理决策总是要少数人最终来决定的,那么,有多大权、负多大责、实际承担多大后果,决定该制度是非公平可行,我们现在的问题是拥有的权利与实际承担责任完全不对等与公平。
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到现在,民营经济、个体经济已经为社会提供超过70%—80%以上的就业机会和超过60%以上的税收收入,但绝大多数个人与私营经济体尤其是中小企业主与个体劳动者,哪里有是社会与国家的主人的感觉?好的行业与机会,几乎被政府企业、外资与相关群体垄断;国有财产的运用过程和分配过程,普通老百姓很难有参与权;社会腐败问题严重,社会价值观扭曲,贫富差距惊人,普通老百姓的正当权益与公平待遇甚至是生存与发展权利也难以保证,现实的社会问题非常严重。我们一直沉醉与自我欣赏在国民经济日益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之中,这难道真是我们个别人或少数人或社会制度的功劳么?翻开历史,世界上哪个发达国家没有经历象我们现在所经历的经济发展阶段,发展速度都是飞快,这能说明我们做的更好我们的制度更优越吗?如果说21世纪是另一个中国的世纪,我们要对整个人类的文明作出真正的贡献,就要不断超越、不断给予,而不是不断索取、不断剽窃与重复、不断破坏大自然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我们现在的通货膨胀率在4%左右(甚至以上)水平,内在动力驱动的高速发展阶段,10—11%的发展速度只能说是一般,可我们对自然资源、对人类个人劳动的掠夺程度,可能是空前的。
文明的充满竞争活力的经济社会,最根本的社会价值观是守法、自由、公平、公正、透明、友善、太平、和谐,并倡导人类不断追求美好未来的本性,政府的职能应该是为这种价值观提供一个不断完善的社会环境。政府不应该去主导社会竞争或直接参与竞争同民争利,赚钱是老百姓与企业个人的事情,政府机构的功能就是维护经济活动的公平与正常进行、及国家未来的前途,制度制定者参与竞争性的经济活动,不公平随时会出现,腐败自然丛生。要真正建立一个现代稳定的和谐社会制度,我们还任重道远,只有超越前人并超越自我,我们才有可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