摆擂台下战书,再出一道题(2)


摆擂台下战书,再出一道题(2

 

浙江省温州市洞头县 余荣星

 

    我给中国所有经济学家和党政一把手已出了一道必答题,此道题目在我所写的《我可以申请中国经济学奖吗?》的这篇文章内。

你认为我的“中国自古至今没有建立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机制”的论述是否正确?你认为你如何为中国或各区域建立商品经济快速发展机制?这是一道所有中国经济学家和党政一把手的必答题,我摆了这个擂台下了战书,可是至今就没人来回答。

现在我再摆擂台向中国的所有经济学家和党政一把手下战书,再出一道思考题:

1、你认为我的佛山道路的负债经营成功发展经济的论述是否正确?

2、为什么全国各地的很多地方的负债经营发展经济却成了负债累累呢?

3、你认为要使负债经营成功发展本地经济,应该需要建立那些有活力的配套机制才行?

4、如果能完美回答这一问题,这个人是不是应该获得中国经济学奖?

注:我所说的以负债经营为主的“佛山道路”在全国广大地区行不通,那是因为全国广大地区的党政一把手不知道如何建立商品经快速发展机制,而又不虚心下问,怎么能行得通呢?

附文:

以负债经营为主的“佛山道路”在全国广大地区行不通

(一)

佛山道路

1、经济模式与经济发展道路的区别

模式在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经济发展道路比经济发展模式广,它包括经济发展模式。佛山道路是指佛山发展经济的路子。它有自己特色,也有与别地区所走的道路是有很多相同点的。

2、佛山市基本情况

华南第一大河珠江向东奔流两千公里,荡漾注入南海。身后留下了一个号称“金三角”的沃土——珠江三角洲。佛山市就座落在这块“金三角”的心脏地带。东北接广州市,西北连肇庆市,西南邻江门市,南临南海,透过伶仃洋,与香港与澳门遥遥相望。原佛山地区由南海、顺德、三水、高明、中山、斗门、新会、台山、开平、恩平、鹤山等十一个县和佛山市、江门市组成,约占整个三角州面积的4/51983年改革为市带县体制,原佛山地区各县分属佛山市、江门市、珠海市。佛山市带:南海、顺德、中山、高明、三水五个县。1988年,中山从佛山升级为地级市、从佛山市中划分出来。

本报告佛山市包括南海、顺德、三水、高明四县及城区、石湾区两个县级区,总面积为3813.64平方公理,人口246万人,是一个二山二水六分田的“鱼米之乡、花果之乡”。

3、佛山道路特点及成就

1)以乡镇集体经济为支柱的所有制结构

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体,是佛山经济发展中所有制结构的典型特征之一。1986年,全市工业产值(含中山市)中,国营、集体、个体及其它经济成分所占比重依次为29.2%65.5%2.9%2.4%198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不含中山市)11.561亿元,国营工业占27.03%;集体工业占63.4%;联合体及个体占4.8%;其他占4.7%。从发展趋势看,乡镇集体经济发展势均头很猛。“六·五”期间,国营工业产值每年平均递增17.4%,集体工业年递增30.92%;乡镇经济年递增达36.14%,超过国营工业的一倍多。

2)以工业为支柱的经济结构

1987年,全市工业总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91.36%,占社会总产值的75.58%

3)以农业商品基地为依托

近几年来,全市已投入资金2.29亿元,利用外资2467万美元,办起农副产品基地185个。这些新型的农业商品基地,由国营企业和或集体企业、加工专厂(场)、合作经济组织、及其他经济组织牵头,以家庭经营为基础,从国内外市场需求出发,向农户提供良种、资金、技术等社会化服务,把分散的家庭经营通过集中的社会服务联结起来,逐步实行专业化、系列化、商品化生产、向生产、流通、科技、信息相结合与农工贸一体化的方向发展。

4)产业结构轻型多样,应变能力强

一是轻纺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产值的80%,且绝大多数是小型企业、轻巧、灵活,“小快灵”适应性强。二是行业多,产品多形式多。由于工业结构的轻型多样,应变能力强。遇上国家经济扩产业调整,或在市场趋向疲软的情况下,顺利地组织转产或转销,做到取长补短,一个行业不行,另一个地业来补,摆脱困境,使生产保持高于全国、全省的速度稳定增长。

5)经营方式集团化、“集团军”竞争力强

随着改革开放,市场竞争激烈,为了增强经济实力和竞争能力,佛山市企业在广泛横向联合的基础上,逐渐形成集团性企业群体,组织集团实业公司,向更高层次的生产经营方式发展,正在形成中的集团公司,以主要行业或骨干企业为依托,以拳头产品为龙头,联合所有内在经济联系的企业或工厂组成,实行系列化生产一体化经营。

6)三大产业协调发展,城乡经济同步推进

从产业结构看,佛山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三大产业每年平均递增速度是:第一产业15.81%,第二产业25.6%,第三产业15.3%,这一速度无论是第一、第二、或第三产业,都高于全省、全国的发展速度,特别是农业,取得这样的速度是令人满意的。

同时佛山经济显示出了城乡经济同步推进的特征,1987年,农村经济占国民经济比例超五成,农村经济创汇收入1100多元,相当城市职工收入的86%

7)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第一、出口贸易初见规模,1987年全市出口创汇额为5.6亿美元,比1987年增长4.4倍。

第二,创汇农业和乡镇企业已成为外向型经济的两支生力军。1987年全市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出口创汇和乡镇企业的工业品出口创汇共3.8亿元,其中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1.4亿元美元,乡镇企业2.4亿美元,两者之和占全市出口创汇额的48.9%

4、佛山道路的形成和发展

1)悠久的商品经济历史

佛山市今日商品经济的繁荣,与它具有悠久的商品经济历史是分不开的。

清乾隆二十二年关闭江、闽、浙三关,广州便成为全国唯一的外贸港口,作为广东的经济核心区珠江三角洲,在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得以有显著的发展。

华侨商人陈启源于1872年在南海创办了继昌隆机器缫丝厂,成为中国民族资本创办的第一家近代企业,引人注目。

治铁、陶瓷、纺织构成了佛山的三大手工业支柱,与此同时,佛山的其他手工业也生机勃勃,金属加工业如制箔业、打铜、打银等;中成药业在乾隆时仅参药行就有27家堂店;民间手工业如陶塑、剪纸、门画、雕刻等传统行业,产品精美,“四方来买者肩摩踵接。处于低潮时期的清光绪年间,佛山的手工行业还有178行。

康熙年间,佛山已成为外省商贾云集的商业中心,市面之繁荣甚至超过广州。道光年间,佛山的600多条街巷中,就有160多条是工商业街。

2)改革开放的宏观环境和政策背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对广东实行特殊的政策和灵活的措施,给建立和发展外向型经济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带来了三十年罕有的机遇。

对经济发展采取宽松政策,一直是广东省经济政策的特色。1979年广东省委提出了“三个更加”即“对外更加开放,对内更加搞活,对下更加搞活”,并作出相应的政策规定。并经中央国务院批准,1985年首先在珠江三角洲建立卫星镇和经济开放区,给予它们在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更加优惠的政策。

3)港澳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产生的民族自豪感和与港澳地区强烈的反差所产生的全体人民整体奋进精神

这种民族自豪感是来自于港澳经济的快速发展。港澳是我中华的国土,居住人口大多数是华人,港澳经济的快速发展是中国人所取得的成就,说明了华厦民族是聪慧的,只要我们引导得当,管理得当,我们一定能取得成功。港澳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佛山人来说首先是给了他们一种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我们中国人早样能取得经济发展的伟大成就。然而佛山经济与港澳经济相比较,差距是很大的,所以这两种情况,造成了佛山人从领导到群众形成了一股整体的奋进精神,团结一致一直向前,使佛山人扭成一股绳,不向上伸手要救济,而是告自我发展来增强经济实力,人人为发展佛山经济而尽心尽力,广大基层干部没有星期天,没有八小时工作制,农民没有休闲,因为工厂下班后还要精心侍弄好一份责任田;人与人之间没有猜忌,没有内耗,“对上多联系,对下多鼓励,中间多默契,互相多原谅,一致对外,遇外则强,是佛山人也是广东人的特点。正是由于这种整体的奋进精神所以才有佛山人负债经营和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和乡村集体经济大发展的结果。

4)原有社队企业演进而来的集体所有制企业充当了经济发展的排头兵

这些企业确定以生产力为标准,革除大锅饭与平均主义为标志的旧的分配体制,采取各种有效形式使劳动报酬与贡献挂钩,从而调动了人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的发展。

5)多渠道解决了佛山工业发展原始积累资金

①原有社队企业发展解决原始积累资金。

②勇于负债经营。负债经营成为佛山经济发展解决资金问题与其它经济模式的一个不同特点。佛山市借鉴了世界上发达国家和发达地区的经验,突破长期提倡的“既无内债,又无外债“的陈旧观念。从1980年开始勇于负债经营,负债发展,当年贷款余额达14.61亿元(念中山市),比1978年增长一倍,而后逐年成倍增长,贷款余额与工农业总产值从原来的146发展到1984年的11.4,目前为11.2,而工农业总产值也翻了两翻多。而负债经营成为佛山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始积累,为佛山市工业经济的发展立下了很大的功勋。

③引进外资兴办外商企业。                                                                                                         

6)政府“有为之治”所产生的强大效果

①进行人的开发。

第一是开发人的积极性,实行劳国报酬与人贡献挂钩并实施浮动工资。

第二是开发人的“脑袋”。改革官僚作风,努力探索新办法。

第三是开发人的资源。设立招贤馆,到大城市公开招聘干部,到高等院校争取多分配大学生;选送骨干到各大专院校培训,设立培训基地;组织人员到港澳学习。

②市场开发。

第一、建立以小城镇为依托的地方农村市场体系。全市有各种类型的市场236个,占全省的8.9%

第二,以集团性经营为主要特征,广泛横向联合的埠际市场。一是围绕当地大宗产品,发展商品流通中的联合组织,如顺德县以县水产局、商业水产公司、食品公司等单位联合,组织集团结营,发展南鱼北运,运销量成倍增加;19843千吨,1987年达2.1万吨、产品远销18个省市自治区。二是发展一批与省内外联合的企业,主动与外地挂钩搭线,采取“打出去”的办法,到省外、市外设立销售点。如南海县丹灶县供销社便与上海、北京、天津、新疆、内蒙等十多个省、市、区的几十个单位,建立了购销联系,建立销售点,形成庞大的流通网络。

第三,以港澳市场为主体和中介,发展远洋市场,国际市场初步开拓。一在国外创办跨国化司和企业;二是派出推销小组进行广告宣传;三是在国外举办展销会和订货会等。1986年以来,先后在多次在港澳、美国、日本、法国、新加坡、毛里求斯等国家和地区举办商品展销会,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③产业的开发。

第一、大搞农业开发,把传统农业推向多元化、商品化、专业化,现代化的轨道。一是区域生产,规模经营。二是向优质发展。引进了40多个品种。三是向商品化发展。

第二,大力发展乡镇集体企业,资金不够的多方筹集。为什么佛山市的乡镇企业能大力发展呢?主要原因:一是集体企业没有国营企业那么多的条条框框的束缚,比较容易因地制宜根据市场需要,讯速调整产品结构,提高竞争能力和应变能力;二是集体经济较之个体企业享有国家优惠政策;三是佛山市乡镇一级原有经济基础较好,乡镇企业的发展得到乡镇一级的支持。

第三,利用侨乡和毗邻港澳的优势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在外向型农业上,一是从常规产品逐步向名、优、特、新产品方向转变。二是有计划地建立出口商品基地,搞专业化的适度规模经营。三是发展加工、保鲜、包装业,使农副产品出口初级产品、粗包装向出口加工产品、精包装产品转变。在发展外向型乡镇企业方面,至1987年,外向型企业共达420家,合资企业39家,初步形成了多项出口产品。

④科技的开发

第一是技术引进,1979年—1987年九年间共引进了各种先进设备12万台,生产线324条。

第二是消化和吸收。一是消化掌握引进技术的生产工艺流程、操作维修技术。二是引进样品、样机进行仿制。三是原材料、元器件的国产化。四是引进设备的研制和创新。

⑤资金的开发

第一、除旧观念,勇于负债经营。

第二,敢于、善于利用外资。

第三,建立多形式多层次的资金融通体制。一是建立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二是灵活开展储蓄活动;三是开展同业拆借,突破条块分割状态;四是积极发行金融债券、股票。五是恢复商业信用,推行商业票据承兑、贴现业务;六是开办同城票据交换所。

⑥建立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

第一次见到珠江三角洲人,都会感觉到他们的脑子转得快,转得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共同特征。这是因为发达地区都拥有一个高效的经济运行机制。一切经济活动都在高效进行,快速运转。一项经济合同,一宗买卖,喝一顿早茶或吃一顿饭,就拍板成交;外商投资企业,从谈判到合同签订,只盖一两个公章,只花12天时间;有时一天成交几个“三来一补”合同。一家年产值1000万元的乡镇企业,从引进谈判、签订合同、到征地及建成投产,时间不是以月计算,而是以天计算。快速的生活节奏,使得人人变得紧张变得勤快起来,人人都有一种危机感,稍有松懈、将会遭到淘汰。

其中,负债经营成为佛山道路有别于其它模式的主要特点。

5、佛山市为何能负债经营来发展生产

1)如果负债经营对整个地区来说是成功的,但是负债经营没有风险抵押作为保证,负债经营对银行来说是很难操作的

虽然各地区在发展的时候,也强调各地银行要大量支持企业的借贷资金,但没有象佛山道路出现的贷款资金与工农业产值的比重为11.2,从各地区的实践看,如果负债经营没有风险抵押作为保证,负债经营肯定是不十分成功的,这主要的原因是对银行来说无利可图。应该说整个地区的负债经营对整个的社会经营者来说一般是成功的。为了更清楚说明这一点,假如某一地区在一年内所有银行共贷出10亿元资金,结果有3亿元资金亏损了,剩下的7亿元资金在一年内赢利4亿元,从整个社会来说,贷出10亿元,亏了3亿元,赢利4亿元,多赚了1亿元,投入产出率10%。对银行来说,按月利率12‰计算,一年12个月,一年共得利息为1.008亿元(12‰×12×7),假若储蓄利息月利率为5‰,减去支出利息额为0.6亿元(5‰×12×10),共收利息为0.408亿元,有3亿元本金收不回来,合计亏本为2.592亿元,如整个社会亏本额少到为1亿元,则银行亏本额仍为0.592亿元,所以负债经营对银行来说是很难操作的。

2)佛山道路能通过负债经营取得成功,显然是有它的妙着

Ⅰ、乡镇政府来承担风险抵押

佛山道路能通过负债经营取得成功,显然是有它的妙着,我认为乡镇政府来承担风险抵押是很有可能的,因为乡镇集体企业是乡镇政府创办的,它的赢利额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平调的,这样乡镇可以通过拆东墙补西墙的办法才能还清欠银行的债务,因为从总体上看,集体企业是成功的,这是一点保证。第二方面的保证是银行必须不能亏,要确保银行的利率收入。第三方面保证是企业必须要互相支持,这个企业亏了,另一个企业能帮它还债。

Ⅱ、发展集体企业,企业没有实行承包经营,政府可适当调配,企业可以互相帮助实行风险抵押

企业如何才能做到互相帮助呢,我认为只有佛山市靠乡镇大力发展集体企业的做法才能做得到,因为企业是乡镇政府一手操办的,乡镇政府才对企业拥有所有权,对企业的人财物才有支配权,包括对它的赢利额可以支配。所以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明确划分产权归属和支配问题。

按照一般常规,也就是国家的有关规定来说,乡镇集体的财产,乡镇政府不能支配,这种规定有它的局限性,如改革前一些人自己出资创办的企业为乡镇集体企业,我认为这种企业的财产是不能被调动的,虽然在发展中可能受到乡镇集体资金的大力支持,政府也只能是在经营者方面有所支配,但不能随便支配它的财产。

但是改革后,乡镇政府一手操办的企业就不能按死教条来处理了。乡镇集体的财产由全乡人民拥有所有权,集体企业的工人不对企业的财产拥有所有权,如果工人对集体企业的财产拥有所有权的话,这个企业的资金就不能被乡镇政府所调动。为了使集体企业的财产能被乡镇政府所调动,那么这种企业的工人与企业的关系是聘请和雇用的关系,所以佛山道路的负债经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乡镇集体企业的资金能被乡镇政府所调动。

调动乡镇集体企业的资金又如何处理好乡镇政府与经营者的承包关系呢。企业的资金调动必然会与承包者发生利益冲突,这又是一个摆在我们面前的难题。我认为佛山市的做法是不强调承包关系,只强调采取各种有效形式使劳动报酬与贡献挂钩。另一方面,有的集体企业刚刚创办,也无所谈何承包。如果有承包的企业这么办呢?我认为这也是好处理的,多得乡镇的资金支持,不管资金是从银行贷款的,还是从其他方面的,就必须要多承担相应的义务;另一方面可在承包合同中写明,乡镇政府有权调动它多少资金,对承包者来说,可在利益上作些浮动调整。

乡镇政府取得对乡镇集体企业的财产和资金支配权,此时乡镇政府的领导就成了一个作战统帅部一样,他就要思考需要争取多少外援兵力(资金),这些兵力要投入那个战场(那个企业),要从那个战场调走多少兵力(资金)去向银行交差。我认为统筹兼顾是统帅部的最主要职能。当然统帅部还有许多其他职能。

Ⅲ、银行尚未商业化,存在行政指令贷款的现象普遍

当时我国银行尚未实行商业化,它还带有行政的功能,所以使得负债经营在很行来说便行得通。

Ⅳ、企业负债经营普遍化肯定与集体企业的比重大有关

我认为企业负债经营普遍化肯定与集体企业的比重大有关。苏南模式由于形成了以集体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它的企业“负债经营”也是普遍化。苏南乡村企业是在劳动力大量剩余,资金十分短缺的经济环境中形成的,企业资产实力不足是普遍现象。据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当时苏南地区大型乡镇工业企业总资产一半以上来自债务。而在企业的债务来源中,银行贷款居首位,大约也占一半左右。企业取得很行信用的第一位因素并不是企业自身的财产的担保,而是乡镇政府的行政担保及其上级领导机构的指令。同时,各种人际关系对企业取得银行贷款也很重要。据我们的典型调查,“领导指令贷款”和“人情贷款”约占前几年农行乡镇企业贷款的4050%。乡村企业高比例的“负债经营”,尽管在微观上有其经济合理性一面,但在宏观上加以整体组合后,却产生了一系列的不良效应:放大了经济波动,从而影响了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稳定性;过度的买方竞争(购买投资品的竞争)和过度的卖方竞争(销售产品的竞争)同时并存、降低了资源配置的总体效率,等等。问题的根子,恰恰在于乡村企业的财产权利关系的模糊和宏观管理的薄弱。

佛山道路与苏南模式虽都有负债经营的特点。但是它们仍然有所区别,苏南模式的集体企业的比重大,几乎占90%以上。而佛山道路的集体经济大约只占半壁江山多一点。佛山道路一开始已形成了企业结构以集体企业为主而百花齐放的经济新格局。另外一方面,佛山道路隶属于珠江模式的范畴之内,形成了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特点。

 

总而言之,企业负债普遍化主要是因为创办集体企业,由于指令贷款和人情贷款使企业可以进行负债经营。

 

(二)

为什么以负债经营为主的“佛山道路”在全国广大地区行不通?

1、领导指令贷款已行不通了

现在由于银行实行商品化,使政府行政领导不能随心欲地支配企业的贷款,尤其是企业贷款。所以负债经营很在全国广大地区行得通。

2、人情贷款已不存在了

现在实行的是抵押贷款,人情贷款已行不通了,所以一个地区要想使大多数企业要想通过负债经营的办法已是行不通了。

3、造成负债经营的重要因素是集体企业的比重占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很高因素,这在全国广大地区来说其集体企业的比重没有那么高

造成负债经营的重要因素是集体企业的比重占整个经济结构中的很高因素,这在全国广大地区来说没有那么高。由于广大地区已形成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格局,不可能形成以集体经济为主的局面,所以使负债经营的构成条件之一不存在。这也是佛山道路在全国广大地区行不通的原因。

4、负债经营在有些地方成了负债累累。这有点象春秋时的典故“江南有橘,移之江北则化为枳”一样

负债经营在有些地方成了负债累累。这有点象春秋时的典故“江南有橘,移之江北则化为枳。”一样。也比如大邱庄的集体企业在大邱庄办得很红火而在其他一些地方却是很糟糕的道理也是一样的。

负债经营在佛山能行得通而在全国好多地方却行不通,说明了集体企业的负债经营并不都是可行的方法之一。

如近两年,河南一些乡镇的汽车、办公用品甚至乡镇领导的手机都被法院查扣抵债。尤其是179个欠债1000万元以上的乡镇不在少数。如果按此推论,那么那些欠1000万元以下的乡镇不知有多少。

被法院上门封帐的已不在少数。灵宝市豫灵镇负债高达9000多万元,仅1999年上门讨债的债主就达800多户,收到各地法院传票120多张,镇政府机关已无法正常办公。一些乡镇干部说,如今的“还债”已成为农村工作第一难。以前还能从银行、信用社借钱还债,现在金融机构已经给欠债的乡镇亮起了“红牌”,这种情况下只好去借私人的高利贷。拆东墙补西墙,结果是债务越滚越大。乡镇干部们坦言,眼下乡镇普遍面临财政危机,正常的运转都成问题,根本无力还债,惟一的办法就是躲和逃。

河南省财政厅的调查表明,全省乡镇9成负债。这么大的负债额,究竟是怎样造成的呢?

有些乡镇领导说,前些年经济过热,各地争相攀比,举债发展,摊子铺得太大,这两年市场不景气,乡镇企业纷纷倒闭,从而造成巨额债务。但记者调查发现,1997年以后,各地办企业的热潮就已降温,乡镇债务的增幅不但没降反而增加了。

经过深入了解,一些乡镇干部向记者交了实底,现在从上到下都强调“看政绩”用干部,办企业既要承担市场风险,“政绩”也来得慢,不如修路、搞广场等“政绩“出得快。

西华县西夏亭镇镇长李志杰说,我们欠的920多万元债务,发展乡镇企业形成的只有100多万元,其他债都是修路、打井和“普九”达标时背上的。当年我们就用了一年时间就打了1000多眼井,”政绩是显著了,现在回头一算,代价太大了。我们打井贷款本金是560万元,利滚利到现在已达700多万元。

……

从这些情况说明,这些地区要想大力负债经营已是行不通了。这也是佛山道路不能在全国广大地区行得通的原因之一。

 

但是我认为负债经营仍然是振兴区域经济的重要措施之一,它和其它措施相配后才能成为振兴区域经济的通用方法。

那些负负债累累的地区,之所以把负债经营变成了负债累累,并不能说明负债经营行还不通,而是说明了负债经营必须配上有活力的经营机制才行。如果我们不进行全方位的改革,而一味强调负债经营,那么此一做法最后只能造成负债累累。

    作者:余荣星 固定电话:0757——26135316  QQ号为382163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