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持
如果你和一个贪、嗔、痴比较轻的人在一起,就会感觉到他散发出的气氛特别好,很柔和、很清静。如果说今天这个人情绪很不好、嗔恨心很大,你一走近他身边,他所散发出来的气氛你就感受到了。你越放松、越安静,你这种敏感度就越强。
所以,我们有时在网上和别人聊天,感觉到不同,有的特别乱,黑业特别重,让人感觉烦燥,有的没什么特别的感觉,有的特别清静,还对你有影响作用,那说明人家的磁场好,能影响到你。人家如果能自然的影响到你,对你有帮助,有时是人家宿世与你有缘;有时呢,是人家确实要修行程度比你好,身心比你更清净,而且人家起心要帮你,才有作意,这就叫加持。
怎么样加持 ?就是观自身与他身无二,这就有了加持(但这种观,需要有个层次与认识,自性是一个法界,他人是一个法界,自性法界就是神识,也可以说是法身(当然这个法身我们通常是不太圆满的,因为修行还不够。他既要能融入其它法界,也要能自在出来,即达到出入自入,这靠禅定功夫深浅,定力如何,归根结底也即是靠心念的作用。),修行中的加持,就是运用神识的作用,或说法身的作用,运用你修行的层次,来帮助别人提升,也有可能消业障,清净身心,看你是否带这个念头,带了这个念头,就要背这个业,为别人消这个业。通常我们带念头,就是把自己修行心得带进去,如何修行啊,什么境界啊,这样来带进去就行,会对人家产生相应的作用的 。
你自己在身心空灵的状态下,祝愿他身体健康,身心清净,烦恼消除,杂念放下,就是加持,也有的配合音乐啊,各种法器啊,来加持,这是利用音乐与法器来提升自己身心的空灵层次,进入那个状态 。在广义上,其实心动就有加持,起心动念就是加持!动恶念就是坏的加持,就是诅咒,动善念就是善的加持,就是祝福。修行讲究起心动念,就是这个原因,你动任何一个念头,都一定有相应的因果,起多大效果,就看你的力量如何。动了坏念头,就要赶紧忏悔,赶紧把它收回来。所以,心不清净的人,你去弘法啊,都不行的,你心中有贪嗔痴,在做菜啊,扫地啊,讲法啊一旦起了贪、嗔、痴的念头,不清净的念头,那就加持了那个菜啊,地方啊,就在法界上加持了一个不清净的因。这个贪、嗔、痴犹如毒药,不仅会毒害别人,而且首先毒害的是你自己。这就是通常所讲的气氛传染(也就是所谓的磁场传染)。你有贪、嗔、痴,气氛不好,能够传染别人,但首先是你自己受害、自己受用。
有时你想起意加持别人,而感到有心无力,觉得着不上力,加持不上去,那通常有两个原因,一是对方与你心不相应,对不上号了,无缘,至少暂时,当下,缘份是不具足的;二是对方比你身心更清静。所以,加持啊,甚至诅咒啊,要起作用,有起用,都是有因缘的,你宿世没欠过他的债,这个他想诅咒你也起不了什么用,因为你们之间这个业缘没有,这个业缘就是连接,就是起用的因缘。因缘越小,越微弱,就越不容易起用。大菩萨能起大用,因为他大慈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所以能起作用。也有些修行人,没有缘也要去起用,去咒人,那是在造业。
禅定
所以说禅定,什么是禅定?古人说,止观即是禅定。那么并不一定是打坐就是修禅定,从任何一个方法都可以修禅定,只是方法不同而已。拜忏,你拜到身心空灵后,止住了其它散乱心,一心拜忏了,就是有了禅定。诵经与念佛,也是如此,身心空灵了,一心诵经,一心不乱了,就是禅定。只看你禅定的功夫深浅而已。许多人认为,只有诵经才叫做修行。你诵经,是为了通过这个手段达到一心不乱,你如果坐在这个地方一心一意地想这个佛法、佛理,也是一心不乱。为什么都在这里胡思乱想、不去抓住一件事情专心致志地想进去呢?你参一个话头是在做一件事情,你诵经也是在做一件事情,你观想也是在做一件事情,既然都是在做一件事情,此事情与彼事情有什么区别呢?你打坐时正思维,就是处在定中。我现在在思惟 ,也就是在禅定,在止观,止住其它的念头,来观这个问题,分析这个问题 ,你一心一意地想这些,与你一心一意地念佛诵经又有什么区别呢?丝毫没有区别! 有人智慧特别高,见地也特别高,他当下就已经在思惟中禅定了,为什么一定要转过头来修禅定呢?那不是拿着金饭碗讨饭吗?当然有一种情况除外,他必须回补这些东西,用来增加体验,从而去教导别人,这是要寻找后得智。
所谓止观,止观是不可能绝对分开的,你没有止就没有观。你没有止,就会散乱,不能集中思惟来观。我们打坐入定时,都可能感到突然空了什么,感觉上,好象意识像流水一样不断,可它突然不流了,中间断流了。这是觉受上的事,但这个感觉只是感觉而已,其实并不是意识断流了,只是放下了一些东西,比如身见,你总感觉到这个身体,就是身见,你一旦入定,空掉了身体啊,就说明你这个身体调整得不错,能入定,就表明身体有了某种状态,他比较协调,通畅,柔和了!至少是暂时这样了,因为有人是在加持的情况下入定的,他本人修行不一定到了这个程度。一个人修行到能入定的程度,通常情况下体质都调整得比较好了,才可能入定,如果你身体不通畅,甚至有些大毛病,很难受,你怎么入定呢?除非你早已有了甚深的禅定,心能转物了,能空掉这个病,空掉这个难受的觉受了,你才可能入定。
入定,是止住散乱的意识之流,入正观思惟的意识之流!无论说用第六意识去合真心也好,还是说用斩断六贼也好,那都是一个道理,就是“止”,止妄心!观什么,观真心!
其实我们平时讲的“意识”,一个是指第六意识,也有说表层意识;一个是指真意,即真心,也有时用深层意识来代替这个概念,都是为了便于理解,这个地方大家要搞清楚。实际上第六意识也是真意的一个影子。由第六意识逐渐渗透,才能够达到真意 。就像土地上面有一层皮,逐渐、逐渐往下挖,才能够找到地下的宝藏。当我们第六意识经过思惟,也就是禅定、止观啊,你与真心融合了,就是得了智慧,因为真心里面什么都有。我们经常听说“由定入慧”,就是这个意思。
由这些道理我们可以知道,有业即有缘,有言行乃至起心动念,赞叹或饥讽毁谤他人,都会产生善恶业,即善恶的因缘。
我们平时修行法,如果没得到成就,那也是结了善缘,乃至于我们念佛持咒,布施,施食,放生等,都是在结缘,结善缘,结佛缘。有了这些缘,我们即使这生没有成就,来生也会因果成熟时,遇到善法,得成正果。很多人修行中遇到各种障碍,甚至入不了门,一方面是自己道心不坚定,精进心不够;另一方面也是自己过去世做过违缘的事多,与某个法师啊,有过违缘的事,这次就障碍了你,或者曾经有过谤法的行为,这生也障碍了你。
怎么样改命?命是从宿缘而定的,而改命就从当下发心而起步,发心后就行动,就一定有效果。发心与行动,就改变了因缘,种了因,就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一些因果,你越是发真心,行持善法,改变的程度就越大,有的今生,甚至当下就有见效,有的要来生才能见效果。比如我们发心天天做功课,就至少可以改变身体的疾病健康状况,这是改变了命运中的某一个方面,关于身体健康的方面。你原来病重的,医生都说了你会怎么样了,你真发心做功课修行了,真改变了,这就是改变因果,改变命运的现实例子,这是可以看得到的功效。佛教中讲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要修行啊,多结善缘,不结恶缘,从因缘上来改变命运,不但改善这一生的命运,也是为来生种好因,善因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