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帝改制聚贤才


改革旧的组织人事制度,建立新的选人机制,扩大选人的民主化,拓宽识人渠道,是从根本上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的有效方法。

汉朝建立之初,由于战乱刚息,经济萧条,人们刚从秦朝残暴苛刻的枷锁中解脱出来,渴望一种宽松的政治环境。因此,当时汉朝统治者崇尚黄老无为而治的哲学。到了汉武帝即位的时候,汉朝经过一段时期的发展,政治趋于稳定,国内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增强国力。要想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再用那些行伍出身、素质低下的旧官僚就不行了,必须起用那些熟悉典章、政治、经济、军事人才。为此,汉武帝大胆改革了组织人事制度。汉朝初期,统治者用人有资历和财产标准的限制。入仕的主要途径是任子,就是二千石以上高官可以任用自己的子弟为官。一些二千石以上高官,不管自己的子弟有无才能就让做官,致使汉朝的官吏队伍素质低下。汉武帝大胆改革了这一选拔人才的旧制。一是各级官吏都可以举荐人才,并建立了考察制度。主要官吏由武帝亲自谈话,考察其能力品德,根据一个人的能力品德授予适当的官职。二是采取“特召”的办法,对有名望有才干的人,皇帝可以特召入朝,破格提拔。三是派使者巡视天下,到全国各地搜寻人才。四是鼓励有真才实学的人自我推荐,皇帝根据其才能给予任职。五是建立人才选拔奖惩制度。规定“进贤受上赏,蔽贤受惩罚。”对推荐人才有功的人给予重赏,对见贤不举,阻塞贤路的给予惩罚。

汉武帝求贤若渴,他为了拓宽选人渠道,于元封五年冬下了一道《求贤诏》,诏文说:

“要建立非常之功,必须是非常之人。有的马可以奔驰千里,有的人愿意建功立业。能颠覆车子的马,往往是好马,看我们怎么驾驭了。放荡无拘之人,往往有特殊的才能,关键是我们怎么任用他们了。因此,我们必须不拘一格选拔人才。”

《求贤诏》说明了一个道理,就是要建立大功,必须是非常之人。非常之人身上往往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奔驰千里的骏马,也可能会颠覆车子。有特殊才能的人可能放荡不拘,主要看我们能不能驾驭了。这里提出了一个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要不拘一格选用人才的道理。

由于汉武帝改革旧的选拔官吏制度,拓宽渠道,广纳群贤,一时使国家人才辈出,群星灿烂,政治家的张汤、理财家有桑弘羊,军事家有霍去病、卫青,文学家有司马相如,历史学家有司马迁,天文学家有落下闳、唐都。还产生了董仲舒、张骞、苏武等一批著名的历史人物。正是由于汉武帝聚集了解大批各类人才,从而缔造了中国封建王朝的一个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