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7月,有饭店资产的中央企业中传出消息的有:中国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并入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国资委履行出资人职责的企业调整为155户;中国中旅透露与中石化就接手中石化旗下酒店业务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中化集团计划将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化方兴房地产包括金茂君悦所在的金茂大厦赴港IPO;中国邮政集团年底前全面退出酒店经营。国资委明确提出到2010年中央企业要调整和重组减少到80至100家。在过去3年,中央企业共有73家企业参与了38次重组,企业户数从196家减少至目前159家,按每年10家左右的速度整合。至少还有59家需要在4年内整合完成,平均每年要整合15家左右。在国资委颁布的《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中,国资委对国企和央企改革的方向和措施有明确的指导,从主要的措施来看有:鼓励整体上市,向上市公司注入资产、明确主业,主辅分离、培育特大型企业集团、建立淘汰机制、促进央企和地方企业重组、促进应用技术研究院所与相关生产企业的重组等。到2010年要培育出30至50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目前央企旗下有13家央企位列世界500强。必须国有控股的七大行业包括军工、电网电力、石油石化、电信、煤炭、民航、航运等七大行业(不涉及金融、铁路、邮政等领域)。不少饭店资产在房地产业中,2004年6月28日,国资委在《关于中央企业房地产业重组有关事项的通报》中明确,2006年末,国资委以房地产为主业的央企名单包括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粮油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中国中化集团公司、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中国保利集团公司、招商局集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公司、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华侨城集团公司、中国葛洲坝集团公司、南光(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房地产开发集团公司。中国有饭店资产的中央企业包括:中国石化、中国电力、中国航空、中国铁路、中国电信、中国烟草、中国银行、中国航天科技、中国中旅、香港中旅、中粮集团、华侨城集团、中国农行等。
一、中央企业的饭店资产走向令人关注
1.中国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并入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
7月19日,中国中旅集团宣布,国资委已同意中国中旅(集团)有限公司并入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成为其全资子企业,并由港中旅按照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原则依法对中旅履行出资人职责。中国中旅酒店经营比较成功,港中旅有80年悠久历史,有完整的旅游产业链条,在1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63家旅行社。中国中旅的并入使港中旅集团的总资产由320亿元增加到350亿元,净资产由150亿元增加到170亿元,销售收入将由2007年预算260亿元将调增到290亿元。港中旅集团在内地网络覆盖面将更广,酒店竞争力将进一步提高。港中旅与中旅总社两个旅行社品牌都将保留。
7月3日,媒体消息称国资委企业改革局局长刘东生在中旅总社内部会议上透露,都列入157家中央企业的香港中旅(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中旅(集团)公司重组一事已上报国务院批准,双方将于8月15日前把具体重组方案报国资委审批,合并后将成为中国最大的旅游集团。中国中旅旗下有中国旅行社总社、中旅饭店总公司、中旅旅游汽车公司、《旅行家》杂志社等6家全资子公司和中国旅游商贸服务总公司。香港中旅旗下有酒店、旅行社、景区、主题公园、旅行社、度假区、在线旅游、酒店等8个板块。2006年香港中旅总资产284亿港元、营业收入241亿港元、利润38亿港元,业绩在央企中排名前30位。香港中旅在加大内地度假景区配套酒店的投资。
5月16日,中石化旗下的酒店板块业务划归给中国中旅集团的具体方案正在进行中,可能为部分支付资金,部分以其他方式处理。中国中旅集团在谋划上市事宜,中石化下属有金皇、金泽大酒店等金字系列的酒店。
7月1日,中国中旅透露与中石化就接手中石化旗下酒店业务的谈判进行得很顺利。两家大型央企之间的资产划归可能是部分支付资金。中国中旅集团旗下的中旅饭店总公司是国家旅游局批准的全国首批16家饭店专业管理公司之一,主要负责中国中旅(集团)公司饭店业的资产管理及饭店经营管理、饭店管理输出、饭店网络预订、饭店管理专业培训以及饭店用品采购及饭店工程装修设计等,拥有北京中旅大厦(四星)、北京华侨饭店等5家全资及控股饭店,管理中国中旅(集团)公司投资的北京希尔顿酒店(五星)、北京丽都假日饭店(四星)、黄山国际大酒店(四星)等十多家饭店股权权益。
2.中化集团计划将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化方兴房地产赴港IPO
7月17日,中化集团计划将旗下全资子公司中化方兴房地产赴港IPO,募集资金5亿美元,保荐人为德意志银行和DBS唯高达,包括金茂君悦所在的金茂大厦也将注入中化方兴房地产。中化集团是金茂集团的控股股东,拥有其54%的股份。金茂集团第二大股东是中粮集团。中化方兴房地产是中化集团公司在香港注册的全资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注册资本达7亿港元,专业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以开发、经营中高端住宅和写字楼为主,已在上海、北京、珠海等城市进行了一系列房地产投资,相继开发了北京凯晨世贸中心、上海财富广场、张杨滨江苑、海怡别墅等多个大型项目。中国金茂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2月,注册资本26.35亿元,目前股东包括中化集团、中粮集团、五矿集团等10家大型企业集团。除了开发包括金茂君悦大酒店、写字楼及一豪华购物中心的金茂大厦外,2005年起金茂集团还开始大规模进军酒店业。投资8亿元开发了位于海南三亚亚龙湾,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金茂三亚希尔顿已开业,这也是希尔顿位于海南的第一家豪华酒店。金茂集团还拥有亚龙湾西部终点长达750米未开发海岸的使用权,正准备斥资投建另外两家豪华酒店,目前正在物色合作方。金茂也曾经考虑将旗下物业未来5年租金收入打包成资产包,设计成资产担保证券(ABS)上市发行。2006年3月26日,金茂集团与丽嘉酒店集团签约,金茂集团旗下第三座酒店金茂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2008年开业。金茂三亚丽思-卡尔顿酒店也在亚龙湾,有400间客房与50间别墅,预计2007年底可以开业。初步统计,两个酒店总投资约20 亿元。金茂集团在深圳收购了一个烂尾楼项目,深圳东麒大厦在福田区深圳高尔夫附近,建成一家豪华五星级酒店,预计2008年初开业,深圳酒店为深圳JW万豪,有400多个房间,这一投资至少在7亿至8亿元以上。
3.中国邮政集团首批30家酒店资产在上海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
3月22日,中国邮政集团在北京宣布旗下首批30家酒店资产开始在上海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主要分布在四川、西藏、辽宁、甘肃等17个省(市、区),大部分是1-3星级,大多处于市中心、火车站等交通便利地区或者旅游风景区,具备高端、商务酒店改造基础,连锁和网络优势较为突出。目前上述项目仍然处于意向挂牌阶段,预计正式挂牌可能要到一个月以后。自2003年以来一直酝酿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的中国邮政所属的首批30家酒店资产开始在上海产权交易所挂牌交易,这是继中国邮政实现政企分开、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后,中国邮政改制工作的又一重大进展,也是邮政改革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主辅分离。此次挂牌的30家酒店中四星级4家,3星级13家,2星级及以下13家。首批进入产权交易所挂牌的30家邮政酒店基本是权属清晰、证照齐全、数据详实、程序合法的酒店。30家酒店中有的是100%的转让股权,有的只是资产转让。此次转让都是因每家酒店的具体情况而定,每家酒店都各有方案,此次出售的酒店资产规模将达到数百亿元。全国邮政系统的酒店数量有400多家,中国邮政将按照“成熟一批、推出一批”的工作思路,其余酒店将在总结首批经验的基础上相继推出,力争在2008年底前分期分批陆续推出。中国邮政力图通过改组、出售、兼并、转让等多种形式,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2004年5月中旬,国家邮政局已出台并下发了《关于主辅分离辅业改制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计划在2008年前全部完成邮政系统主业与辅业的分离。2005年5月,国务院邮政体制改革方案中明确提出“邮政要实行企业内部重组,优化企业资产和人员配置,剥离非主业资产、闲置资产和破产企业中的有效资产,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30家饭店中包括重庆鸿都大酒店、巫山鸿都酒店、北碚邮电宾馆,(总参考价在1个亿以上)和辽宁省邮政公司瓦房店唐人饭店、辽宁省邮政公司营口市鲅鱼圈邮政大厦。重庆鸿都大酒店位于上清寺繁华中心,35层,为涉外三星级酒店,此前评估价在8000万元左右;巫山鸿都酒店也为涉外三星级酒店,北碚邮电宾馆为一星级酒店。
6月8日,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所属的首批11家酒店资产进行签约转让。这次签约转让的11家酒店分布在湖北、山东、吉林、四川、甘肃、新疆、陕西等省份,连锁和网络优势较为突出。购买这11家酒店资产包的是香港卓越金融有限公司旗下的你的客栈酒店有限公司。这是中国邮政自政企分开、邮储银行改革后,在主辅分离、辅业改制方面迈出的实质性步伐。3月,中国邮政集团公司将所属第一批30家酒店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意向挂牌,4月23日开始,已有25家具备条件的酒店先后正式挂牌。目前,已有15家到期,其中14家被国际、国内知名企业集团摘牌,摘牌率达93.3%;6月下旬,将有10家酒店到期,尚有几家在办理相关批复手续,待条件成熟后将适时推出,正式挂牌。
6月27日,马来西亚林氏家族旗下的卓越金融宣布与中国邮政集团签订了一份转让协议,以约1.7亿元的代价收购将中国邮政集团所属打包出让的11家酒店,分布在湖北、山东、吉林、四川、甘肃、新疆、陕西等7个省份,将作为中档商务酒店进行改造发展。中国邮政所属首批30家酒店3月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意向挂牌以来,有15家酒店挂牌到期,14家被国内外企业集团摘牌,摘牌率达到了93.3%。
7月10日,中国邮政集团总经理刘东安在全国邮政企业资产盘活工作推进会上表示,2008年年底前全面退出酒店经营,盘活全部酒店资产。目前邮政总资产为1245亿元,其中固定资产占到60%,下一步集团将邮政酒店宾馆作为资产盘活工作的重中之重,“尽快退出,不再自营;盘活资产,出售为主”。2008年年底前全面退出酒店经营,盘活全部酒店资产。凡建筑独立或虽不独立但权属及使用功能易于划分的酒店资产,都要纳入出售范围。全国邮政系统的酒店数量有400多家,资产规模超过100亿元。6月,马来西亚第二富豪华侨林梧桐家族控制的卓越金融有限公司一次摘牌在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挂牌出售的中国邮政集团旗下11家酒店。
二、央企和地方企业重组还需要探索
央企重组的目的是提高央企在所处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坚持突出主业,同时坚持缩短管理链条,降低成本。除了央企之间的重组外,国资委还将推动央企与地方企业的重组,这种重组更多地采取市场的方式,通过股份制的形式来实现,不再如过去那样采取划拨的形式进行。国资重组主要是对省市乃至更大范围内的产业布局,央企与地方国企的重组正在逐渐成为央企战略布局大舞台;利用重组地方国资企业机会,加强主业竞争力甚至在新的形态上重塑主业,成为央企的新举措。
地方上,政府部门建造的大厦、培训中心等事业单位的饭店仅北京就有300多家,只交营业税即可。
中国饭店业的整合是以政府主导开始的,2003年以来地方政府牵头的大型旅游集团合并重组的代表是上海的锦江集团和北京的首旅集团。
在2004年的岁末,传出了一个未经证实的信息,国资委系统正在酝酿将所管的中央企业所属的饭店进行资产重组,并将非旅游企业的旅游资产(主要是饭店业资产)剥离。剥离方案虽未正式出台,但据悉与传统的剥离给国旅集团或中旅集团说法不同的方案也提交给了决策层,那就是单独组建一个旅游饭店企业集团。如果这一设想得以实现,就有可能出现一个在规模上远大于锦江和首旅的中国饭店业企业,因为剥离的资产据悉有千亿元之巨。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黄淑和2004年12月26日在成都召开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研讨会上说,国资委2005年将推进与省市国资委所监管企业之间的股权置换,通过中央和地方国有企业的相互持股,推进中央大型企业和地方重点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这个说法可以解读为对上面信息的印证。
虽然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还会进一步降低,但国有经济的总量将会继续增加,素质将进一步提高,分布将更合理。2005年里,国务院国资委将继续支持和鼓励中央企业在自愿基础上进行联合重组,推进企业间非主业的同业重组,积极引导中央企业的并购活动。
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不合理,是影响国有经济质量和竞争力的一个根本原因。目前,在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调整方面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认识和做法,有的主张国有经济从一切竞争性领域全部退出,有的还采取“限时间、定任务、搞运动”的方式来推动,这与中央精神是不相符的。
中国国有控股的饭店业和其他产业一样,除了中央企业以外,绝大部分的国有资产都是分地方管理的。而国有资产分地方管理存在一定弊端,一是相对于跨国企业而言,都是地方性的小山头林立;二是每个企业的主业化程度都不高,都是多元化经营;三是造成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企业之间的同业竞争、自相残杀,而跨国公司却可以分而治之;四是影响了国有企业走向全球的步伐,“因为攘外必先安内”,许多企业在国内尚未取得竞争优势前,不敢大胆出境。把国有资产从分地方管理改变为分产业管理的好处一是符合现代化大生产的专业化集中的规律,企业专业化程度大大提高;二是每个大企业都有分布全国的企业,完全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三是基本上杜绝了国有企业的同业竞争、甚至是自相残杀;四是大大增强了国有企业走向全球的能力。如果实施中央和地方的国企进行股权置换,其可行性和可操作性更理想,是中国出现专业化经营的跨国企业的捷径,也是打造中国大型跨国饭店集团的好办法。
饭店企业的专业化经营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单体饭店通过细分市场形成专业化的饭店或专业化的饭店产品;二是指饭店企业集团的主营业务的专业化经营。对于单体饭店来说,专业化经营是克服产品雷同而导致的价格恶性竞争,通过差异化和经营特色来开拓或扩大市场,从而解决一般化饭店太多和特色化饭店太少并存的矛盾;改变一方面是饭店供大于求、另一方面是特色饭店凤毛麟角的现象。
对于饭店企业集团来说,专业化经营更是一个重要的大问题。无论单体饭店还是饭店企业集团,专业化经营的理论是同样适用的。同时,企业管理的共性原则是适用于各行各业的,其中当然包括饭店业。多年来,饭店企业除了饭店管理以外,对普遍适用的管理理论不太重视。其实,无视管理理论就是一种最坏的理论。当前,饭店行业中存在着不少问题,都需要通过管理理论来找答案。因此,饭店企业一定要重视企业管理的理论研究,
专业化还是多元化,这是企业面临的一个非常简单、非常重要而又不能回避的基本问题,也是一个非常困难的选择,企业往往陷入哈姆雷特式的两难境地,往往会在作出选择以后过一段时间又进行反思。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这个问题的重要性也不断显现,应该说,这是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从全球《财富》500强的淘汰率来看,20世纪70年代为32%、80年代为47%、90年代高达54%,许多实行多元化原则的企业纷纷后退,排名前10位中,仅通用电气是多元化经营的。
20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多元化经营在西方曾经风行一时,80年代开始,多数企业又回到专业化的道路上,然而,也恰恰在这个时候,我国有许多企业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我国企业的多元化浪潮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失败率高达90%。
从饭店业看,全球的饭店集团几乎都是专业化经营的,同时根据市场情况实行多品牌战略,国内饭店集团几乎没有不是从事多元化经营的,这和跨国饭店集团是一个明显的差别,其利弊得失非常值得我们作深入研究。
现在,中国的饭店业正在主场迎战全球饭店业巨头,然而,中国饭店业到客场挑战的一天早晚是要到来的,中国饭店业走向世界的研究已是当务之急。饭店业国际化的衡量标准是国际化指数,国际化指数=进入国家数×本国之外客房数比重。
中国加入WTO之前,跨国公司就以品牌为坐骑进入中国,出现于各种媒体,先声夺人。然而,最先取得优势的却是不动声色的跨国饭店集团,他们以20%的份额取得了80%利润,从而以实绩给本土品牌一个下马威。在中国加入WTO以后,跨国饭店集团显然加快了步伐,而对于本土品牌来说,形势是严峻的。
对中外合资饭店来说,如果外方实行多品牌战略,本土品牌尚有争取露面的机会;倘若外方奉行全球统一品牌,则合资中方的本土品牌只能忍痛割爱。正如希尔顿集团所认为的,建造和管理多少饭店是次要的,重要的是在什么地方和用什么品牌。
有一个事实是确定的,无论如何,世界上真正出名的饭店永远属于那些原创型的本土品牌,国际饭店集团的旗舰饭店无论如何风光,但它的复制品都丧失了魅力,因为人们不喜欢千篇一律。本土品牌还有一个文化特色的优势,因为越是民族的也就越是世界的。
在全球推出和发展中国饭店业自主品牌的责任只能落在我们肩上,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在唐宋文学中经常看到关于客栈的描写,作为饭店业的先驱,我们中国是饭店业的发源地。现在美国是有着最现代化的饭店,但是美国自1776年7月4日建国以来,其国家的历史也只有200多年。我们在狄更斯等作家的作品中也领略过当时欧洲的旅馆,我们所知道的也是非常简陋的。中国的客栈除了客房外也供应餐饮,这也是当代饭店所能提供的一切。
现在,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饭店存在的理由并没有改变,依然是有人需要流动,有人为流动的人提供服务并从中获利。古代的一切也就是现在的一切。我们不应该对西方顶礼膜拜,饭店业没有什么高科技。难道这不就是中国的饭店业应该振兴的理由吗?
我们呼唤的中国饭店业巨头最好是国资划拨和股权置换结合产生;企业选择的范围可以是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重组的优先原则是专业化经营和相关多元化;最好的结果是出现一家专业化经营的中国饭店业集团。
(《酒店职业经理人》2007年8月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