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531”的形成本质与作用


  虚&531”的形成本质与作用

  现在回顾起来,“虚&531的创建本质上是同作者的性格相关的。因为作者总觉得脚下路途坎坷,因而喜欢做一个开拓新路的人;作者的性格要求他自己去改变不合理的环境而不是去适应环境,因为作者固执人人平等应按才能分工的逻辑,并以此评判生活而感到难以适应以趋炎附势为主调的按关系分工环境。

    如果将“虚&531的完整体系比拟为“知识大象”,则“虚&531这只“象”由三大来源形成。首先是作者自幼对自然、社会的长期观察和独立思考之发展结果;其次是创造性发挥自身的经历与学识的综合成就;第三是汇集灵感、积累心得互相启发印证而集成。尽管读书不多也不清楚社科的各种门派,然凭着兴趣和追求完成了将诸灵感、发现拼成“知识大象”图式之创见。这就是在建立自身思想体系后,将之与现行未定型社科诸子学派和自然科学从大体上加以比较、验证并从中甄别、筛选出“象鼻、象尾、象腿、象身”等已有模块;在获得原始创新的基础上,根据必要稍稍阅读相关书籍,以对现有知识模块、结构调整补缺;又在不断有新发现的时候,反复调整知识布局定位拼图、填补空白并链接模块件、创造拼图方法,如此便造就了“虚&531创新成果,形成了初步定型的“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这一过程的大体步骤为:灵感与心得集合建立作者自己思想体系→鉴别、筛选流传文化→结构调整补缺→布局与定位→填补空白链接模件→创造拼接方法→“虚&531新知体系的出现

有点惊喜的是,在形成“虚&531”框架后才感觉到“虚&531”恰好是对人类二个系列文化的匡误、发扬。为什么如此巧合呢?想来是我们所处的现实宇宙和所面对的生存、发展、自由(以下称之为生发自由T13,即消费体系内容)问题都是不变的永恒话题,即从古到今没有不思考宇宙谈论生存发展的人;而“虚&531”是从宇宙本体论到物体哲学结构,再到物质运动,最后到如何最佳地实现生存发展自由的消费体系。这无疑是庞大而全面的规律理论体系。“上帝”和“乌托邦”二个系列文化反映了社会、经济问题和人类所表现出来的追求理想的意志;“虚&531”则指出了以往“上帝”的本质是虚物质而“乌托邦”的本质是531理论。如果从概念上确认这二个事实,即以虚物质取代不完整的“上帝”概念,以531去修建有缺陷的“乌托邦”式社会,则必将使虚幻的上帝系列文化和空想乌托邦系列文化从迷惑走向科学,并从此用“虚&531”来铲除利用类“上帝”论行欺诈之伪科学的孽生土壤,避免因理想化冲动而砸烂现实秩序与机制,避免因空想而迷惘。显然,在这里绝不承认有“上帝”,借用的“上帝”一词并非完全传统概念,而是指带有人们理念中“上帝”的某些特点与神效的虚物质概念。乌托邦亦非完全“废私立公”、按需分配,而是通过计消市产模式和531系统理论消除“共生存与齐出力T14相互抑制而不能协同出现”之总矛盾概念。按照上述概念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上帝”和“乌托邦”二个系列文化与人类长期相伴至今,同时我们不得不承认“上帝有其物,乌托邦有其实”。这也算是恰好指出了我们人类为什么要以及为什么会自觉地继承历史文化的缘由吧。

在西方,“上帝”是个使用时空深远的常用词,苍天在东方是类似西方上帝的理念。本书不取其神的理论,只是借用该词来表达人类在寻找与思考影响人类生活规律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文化。现在可以说上帝不存在,但比上帝更神奇的虚物质规律已被发现。至于“乌托邦”,则是人类对我们理想生活家园的设想,因一直未找到虚物质规律而使理想的实现运动到处碰壁。渐渐地,美好的设想在人们心目中被贬低为空想。531系统理论的出现,表明人类持之以恒地创造理想社会的活动不是错误的,而是时候未到。

以上所述二个系列文化隐含着人人始终面临的而最想了解的时空T15中之根本问题。下面就谈这个问题。

每当眺望茫茫星空,我们每一个人都会产生无穷个疑问,即我们所处的宇宙是什么,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带着这些疑问,自然科学一直在追究宇宙世界怎样运动,并取得了不菲的成就;而哲学在追问为什么这样运动,至于管理学与经济学则在寻求如何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问题……然令人困惑的是,人类不管怎样痴情于解答这些与自身生存发展最密切相关的问题乃至宇宙奥秘,也不管投入了多少人力物力,却在处理社会矛盾经济问题时至今仍不得要领。像科技生产力不能完全服务于消费,生产与消费间存在鱼肉老百姓的政府环节,以及不必要的大规模使用人力物力财力而且不公平不畅通的销售环节等数不尽的人为和客观的障碍,就是“不得要领”的有力证明。难道你没有“人生不易,世道不平”的感受吗?那么这个世界是什么?真的是由“上帝”主宰吗?确切地说,我们所面对的宇观、宏观、微观世界的根本是什么?宇宙中物体生命运动遵循什么总规律用什么样的总理论可以最佳解决社会矛盾和经济问题?对此,尽管生活在地球上的人类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世界观,从而有不同的解释。但无论那种世界观都不可能真正了解时空世界的本原。

如果抓住了“世界本原”就相当于找到了我们由什么所主宰,就能一蹴而成地解决人类生存发展问题和社会不公平等困境。

那世界本原是什么呢?根据《虚&531》丛书阅读指南,世界构成要素及其基理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是能量T16;第二个是五构素即即力热、实物质、方向、时间、空间;第三个是对称、密度、温压、公平、平衡……等特征。因宇宙生命周期为无始无终的闭环,如以人类现象为参考点T17,则环上的纯能量点发生在人类诞生之前,应为宇宙第一源,见图14-1。所以这三个层次间关系为:能量“O”态点T18爆破后诞生了宇宙五构素,五构素组装成物体,其结构性能使事物运动呈现出对称与不对称、平衡与不平衡等特征。可以说能量为宇宙之源,或说人类及世上一切事物无不在与能量发生平衡转换,而且终将返回能量状态。个人生死循环就是从能量到物质,从无机物到有机物,从有机物到生命,死后回归能量的过程。这个关于世界与社会本原的观点或许最接近于真实的宇宙世界。这就是《虚&531》对世界本原问题的回答。

知道了世界的本原,接下来我们要问的是:宇宙世界为什么充满着种种矛盾和对立统一呢?这个问题实质上是指在五构素宇宙中,物体消费运动为什么是矛盾的?对此,“虚&531 同样又给出了答案。

五构素宇宙中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归纳起来就是导解§01中所称的两类哲学问题:一类是指对事物生命现象及物体运动轨迹为什么有问不完答不尽的怪事,另一类是指物体生命运动源动力应为虚物质而非矛盾或能量。为什么呢?这就要从宇宙由五构素组成和以层次结构T19存在谈起。层次结构论通常以运动方向、体重质量、体积尺度、寿命时间、做功能力五个构素描述物体的存在状态。一方面人是不得满足的,即因虚物质即人性物性T20决定了物体生存永久发展充分自由无限的扩张方向,犹如激光不折不挠、一直往前而不变。这种无限向前的方向不变解释了人的欲望为什么无穷。另一方面人是缈小的,每个物体所占空间体积、生存时间(寿命)等,即如躯体大小是所含物质质量、储存充放能量有限。简单地说来就是四个字:能量有限,因为你的身高、体重、体力智力都是一定的,生活劳作也是在一定时代、一定区域中的,等等。宇宙按层次结构布局是人人都能接受的一个概念,但并非人人都注意到这种层次结构决定了物体包括我们人类的能力、所占时空等均为有限。

五构素中,方向是“虚&531”重点,且方向不变原理是指实现高超消费T21的目标不变,沿测地线实现消费的途径不变。这二个不变归根到底就是欲望无穷。因层次结构决定了物质在宇宙中按层次布局,且从量子到宇宙间存在无穷个等级。其中任何一级载体的五构素之每个构素都是有限的,五构素转化为能量当量值时,其最大值为物体成熟期的当量值T22,最小值存在于物体产生、灭亡阶段。

能力有限更体现在认识水平上。这个世界真奇妙,大得看不到的物体(如宇宙)是由小得看不见的基本粒子组成,而且在最大的宇宙到最小的粒子间存在无穷个层次的物体形式。宇宙中万事万物按层次布局,而我们人类则生活在其中一个窄小的宏观层次狭缝里,用“井底之蛙”比喻我们对世界的观察并非过分。所以我们的五构素宇宙总是予人类这样或那样的矛盾、疑惑的感觉,简直是一团谜。

综上所述,宇宙世界之所以充满着种种矛盾和对立统一的解释就是:物体按层次结构存在由五构素描述。五构素中方向不变决定了欲望和需求无穷,同物体以层次结构存在所限定的能力和生活水平低下的矛盾长期存在,且只能逐步调整而难以消灭。

既然“虚&531”能回答宇宙世界的来源构成并解释五构素宇宙中物体的消费矛盾运动T23,又给出了处理方案,自然可以认为其范畴和作用说有多大就有多大且说有多重要就有多重要。那么从内容上说,“虚&531是什么?回答这一问题,如果用一句话说就是:参考现代宇宙学一些观点,提出了宇宙构成五要素说,发现了虚物质所具有的方向不变原理,为保证人类沿测地线实现消费体系的方向不变创建了531系统理论和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这实际上是前所未有的以人为本的时空(社会)经济管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