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531”形成的一些历程


 “虚&531”形成的一些历程

自圆其说似乎有“单凭想象编造”之嫌,然创新学说还确需“自圆其说”,这一点几乎无一例外。因为连自己都不敢坚持、不能解说的思想,难道要指望别人帮你圆不成?本人的“虚&531”就是一个典型的面向百家学说而独树一帜的“擂台”理论,是完全独立创新、自编自圆而不可完全用现行学科的框框条条来评判理解的崭新思想,可任人挑战求疵、破“圆”。如果擂台在不依附权威权势情况下能打到最后而无人能破,又经得起实践检验,则无疑是颠朴不破的科学理论。

新事物或创见是对现代主流法则的突破,如对新事物的理解仅仅依据常识,必定会产生看不惯或反感心境;尤其发生观点相左时,往往引发你死我活的斗争。对如此超前的“虚&531”全新理论,如果以思维定式或一般常识去理解将更是如此。如有的编辑认为本思想未曾有所见闻且超出对现行思潮的改良,与现行观念太相庭径。尽管作者尽量设身处地站在对方的角度去反思,最终还是认为这套理论确与世俗思想之间存在一条鸿沟。这是因为惯性作用使得任何时空都普遍存在世俗保守主流派排斥创新开拓者。

“虚&531”是一块新挖掘出的璞玉,正待人民去打磨方能显出它的品质和价值。暨大一位前卫哲学教授在听了作者部分简介并浏览了少部分虚物质概念后,从大体上提出了一个善意的质疑:他说现在学科越分越细、专业越来越尖端,科技所解决的问题越来越窄,类似你这种什么都能治的“万能学说”只在二千多年前亚里士多德手上曾出现过。言外之意自然是现时搬弄对宇宙重新认识并具万能的“虚&531”不能不令人怀疑。作者当时解答为:从亚里士多德到四百年前开始物质规律化、数量定型化的自科领域发展到现在的确形似如此;而社科至今仍未物质规律化、数量定型化,对社科来讲今天仍相当于处在“亚里士多德”时代。二个月后,广东省委党校一哲学教授不解地说:你的学说带“物活论”,这是现在否定了的观点,(你的思想)无新意。作者深感无法沟通,当即争辩道:1)我不曾知道有物活论,但我主张物体都有生命,因为物体内的电子绕原子核转动就是生命运动,而且广义上说任何物体都有产生、生存、成熟、消亡的生命周期,其中贯穿着实现消费体系大方向的生命运动。2)生命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生命在于虚物质控制的有方向的消费运动,狭义生命是指传统的即生物学上的有机分子构造的可活动体。3)我的理论基础是宇宙五构素、方向不变之无穷性、层次结构之有限性,从虚物质规律到531系统理论,而不是物活论。物活论显然无大错,但它的是是非非与“虚&531”没有任何联系。到2006年,本丛书主要观点论文发表于光明网、中国思维网、价值中国网、学说连线等30多家媒体。网友对论文观点赞赏远多于反对,如对“论三力剥削”的反对观点经过争论均已转变过来。

无巧不成书,同基因草图破解“生命天书”几乎同期,“虚&531”丛书亦经十余年酝酿和探索而大体告成。二者都是发生自80年代末到20世纪末。同基因草图破解“生命天书”相比,“虚&531”不仅破解了时空、社会密码,而且提出了方法论,即概括出了社会、经济问题基础论点,建立了综合治理社会经济问题的“531”处方,设计出TMS等。而且“虚&531”理论触摸到了物体运动的控制之源T28,因而是监管社会治理经济的妙方。

丛书科普、深化、实施起来并不依托庞大的资金投入,大体步骤有三:由自然科技与社科经济学诸方面的文字逻辑理解能力较强者进行创新演绎,深入浅出地编出妇孺易懂的“二十世纪末叶定型社会学”普及丛书;或经网络、新闻出版、广告等媒介以及在全球演讲等方式进行科普。②聘请有同感的兴趣人士、 组织数理化生物等自科青年专家和优秀社科经济学专业人士,就现“定型社会科学”版本向纵横双向发展,并演绎成自科形式的解析函数方程、工程图等定量研究描述版本。即时投用于社会经济监管各方面各层次,以综合治理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过程中所出现的疑难综合症。但若进一步建设网络化社会管理公司(TMS),则需要一定的启动资金。

《虚&531》丛书暂按现成的电子稿拟分六册出版,先出版《虚物质论》、《531系统理论》和《企业公司:一人监管自运转术》,以后视发展情况再出版《20世纪末叶定型社会科学》和《社会监管理想模型:TMS网系》等。

这是套五年前应该问世的丛书,要是那样,“及时雨”的效应也许就降临了,无奈中只有任其晚些时候降生。以往的经济学都是通过即时应用而得到迅速推广承认的,而531系统理论同样具即时应用性,但由于环境所限,531未能得到及时在应用中检验的机会。值得庆幸的是,531是来自虚物质的理论,因而具强大的生命力,其核心和根基不象以往经济思想那样有过时无用之弊。

人类兴亡,匹夫有责。无论怎样困难,作者也要将这套创新思想及框架献给社会,请求国内外硕彦尤其是数理生化英才赐予评判并深入拓展完善之。倘若能建立科学的虚物质规律体系,进而造福人类则为作者生平之所追求也。

丛书内容全系作者独立发明发现、单独创作编写。由于本人从事工程技术工作,生活在按关系分工的环境中,曾几度不得不因寻找自身社会定位而中断“虚&531的探研与写作。作为以人为本的消费经济主张者,在工作不得意中迈入中年而身心陷入了亚健康,其痛苦可想而知,但逐渐懂得休养身心是生命活动的目标,故对“虚&531的研究投入(尤在后期)并不能全身心地投入。由于作者读书不多,尤对以往社会科学体系只有耳闻浏览般了解,加之理工科深度不够,以致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化的设想滞于初步。学术创新总是超前实践发展的,推出如此重大广深的社会科学新体系,书中错、谬、浅、漏在所难免。敬请国内外学者、精英、各行各界人士不吝赐教,积极研讨评点,帮助推入生活检验并应用于工作实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