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山赵民对话录
观看本次访谈的视频,请点击http://you.video.sina.com.cn/zhaomin
赵民:你以前是做投资银行的,会有一些判断人的标准。从我们这种角度来讲的话,从年轻人的发展来看,一般你看好哪些素质?
李山:我觉得做任何事情首先人品是第一条的,“德”绝对是第一条的。其实国内讲“德才兼备”,我觉得这个话是对的。当然这个“德”要看怎么定义了,因时代不同而不同,但是基本的一个是诚信,特别是市场经济下,很多东西基于合同、基于诚信,这个东西是很关键的。所以你生活中的一些小做法,可以让你在公司好好做事情。
赵民:就是商业道德。
李山:对,你说的很对。但也不完全是商业道德,稍微宽泛一点讲是职业道德。然后才是跟行业有关系。“才”有几个方面。一方面是你受的教育,面试的时候,可能有的人说李嘉诚也没有读过多少书也成功了,但是我这里招的是职业人才不是招创业家的,所以我还是很看重你的教育背景的。我还是比较喜欢中西合璧的背景,因为这个是跟行业有关系的。因为金融这个行业,现代金融还是向西方学来的东西,它包括很多基本的游戏规则、基本的一些说法,都是从西方英文翻过来的。所以我是希望他有比较好的英文,至少对西方的文化、西方的经济金融有所了解。但是光是这个东西是不够的,毕竟我们是在中国做市场,我认为人才是要跟我们公司的目标是要相关的。
赵民:一部电视剧叫《乔家大院》,当时他做生意的三句话,义信利。就是仁义是第一位,第二个就是诚信、信用,第三个才是利益。是不是说百年来这种标准,在现在市场当中也没有变化?
李山:这个义要看怎么定义了,义如果从道德角度上讲的话,在市场经济的地方是不可靠的。因为现实市场的话要给予活动,给予商业活动,当然这个活动要有相关的法制环境。如果没有这样的话,你完全靠“义”这种东西,我觉得不是说人世间没有义的,但是这个东西很难复制。就是我们两个之间可能是有义的,然后第三个人可能就不一定,然后有一百个人、一千个人全都靠“义”组织起来的话,我觉得是很难的。就是我们肯定会多去进行“义”方面的教育,我希望每个人都讲“义”,但是我觉得现在的商业社会不能够基于这个东西。但是反过来说也不能基于利,你要想做一番事业是需要有理想的。
赵民:如果从读小学、中学、高中到出国留学和你现在做的中银国际,以及现在的投资业务来看的话。什么样的经历或者什么样的事情,对你现在无论是做中银国际还是做投资都是特别有用的?
李山:我还是觉得知识就是力量,我觉得读书还是很重要的。比如说我到中银国际,到国企里面当一把手,而且这里面很复杂。这个我没有干过,但是最后干的还行,那为什么?我认为是从理论上对国企的一些本质的问题,特别是在业务中对金融的问题是有理解的。这个理解更多是间接经验不是直接经验,这个间接经验很大部分是书本上的经验。但是我发现在实际中,比如说公司的治理机制、公司的激励机制,这些东西我在麻省理工学院学来的,这个东西我发觉我去做改革的时候,也许比过年在国企里面工作的管理者——他们靠体会、经验——我可能看得比他更深刻,所以我做起来比他更果断、更大胆,结果见效更快。
赵民:也就是说经验的积累是缓慢的,不一定能够超过知识积累的东西?
李山:经验的积累不光是缓慢的,往往是片面的。比如说你今天可能凭直觉把一件事情做的很好,你可能以为这个东西都是对的。下一个情况变了,你没有本质的理解也会做错。相反这些东西从理论、从根本上理解的话,你就可以举一反三。
赵民:所以这是知识就是力量,还有什么方面你觉得读大学或者是在国外留学的时候感受很深的?
李山:另外一个是做金融工作经历很重要,我毕竟在高盛等等做了很多,这个见识也是一种知识,但是这个不是书本上的东西,不是理论上的东西,是在实践的知识。这种见识就是跟我的专业是有关系的,所以我起码比我当时的同事见得多。
赵民:没有吃过猪肉也见过猪跑。
李山:所以这个见识是不一样的。还有一点很重要的,因为管理者是跟人打交道,不是说你明白就行,也不是说你能干就行,你要能带领一个团队去干,这种组织领导能力很重要。我有一点非常幸运,我在1984年成立清华经管学院时,当时朱镕基作第一任院长,我是第一任团委书记,当时我大概22岁,当时清华团组织书记
赵民:你会发现这个NGO实质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领导力的地方。
李山:而且不光是这个,因为共青团受到的教育是共产党领导下的教育,很正统的。包括对我们整个工作的环境,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的大政方针都会有比较好的理解。
赵民:这是1984年的时候?
李山:对。这种锻炼对我后来不光是回国干,我在高盛干也是一样的有用。我从麻省毕业以后一年半的时间,我做到了高盛一个部门的执行董事,这在美国人里面也没有这么快的。我觉得一个是我在麻省受的教育很好,当时我是麻省中国经济研究部的创始人,所以当时我对中国经济市场判断是最准的。这个主要是说麻省的培养好,清华的基本功也不错。但是另一方面,毕竟你是在一个大机构里面做事,要跟人打交道、跟客户打交道,我觉得当时我得到的训练是很好的。
赵民:换句话说就是你学生时代做一些学生社团的领导工作,对你今后事业的快速成长是有很大帮助的?
李山:非常有帮助。
赵民:那从帮助的角度来讲的话,是从一件事情一件事情逐步积累训练出来的,还是你自己摸索出来的?
李山:这个东西属于一种经验,但是也不完全。因为当时你每个星期都有团委议会,大家讨论很多的问题。然后有很多培训,组织学习,很多你可能会觉得有些具体的内容是跟现在没有什么关系了,可能有些方面思想还不够解放。但是毕竟它还是有一套理论的,有根基的。
赵民:有深厚沉淀的。
李山:对。
赵民:很多人回国或者很多人又转到新的公司、新的行业的话,他都是偶然的。但是也有一些人是跟自己少年时期、青年时期的理想是有关的,它是必然的。你觉得你发展的道路是偶然的多还是必然的多?
李山:看从什么时候说起了,当我从四川农村县城考到清华的时候,当然不知道我要做金融,那时候中国连股票市场都没有的。当时我自己选择了经济管理,这个父母也是不懂的。我从小学、中学一直是学生干部,好像是对管理的东西是有兴趣的。当时我更多是想做一个厂长,没想做个金融家,可能更多是想做一个企业家。但是随着到外面读书的见识,还有我充分理解邓小平讲的话,就是说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所以从理论上我就有一种比较深刻的认识,或者这种理想是建立在我对世界看法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我觉得一个市场经济需要资源配置的有效性,而这个配制里面金融是起到核心的作用,这是邓小平说的。如果你在这里面扮演角色了,你就可以对社会直接、间接的发挥比较大的作用。这是我的一种基于理论的规划。
赵民:当时也有目标向这个方向努力。
李山:当时也有一些偶然性。我刚到美国是在加州大学,我要在那当助教。因为那时候学费很贵,那时候中国很穷没有几个家里可以付的起学费的。我第一学期教学生,就是教企业公司财务原理,就是美国所有MBA的学生都有这本书。我当时很有意思,根本就不知道中国连股票市场都没有,我自己在那完全是照本宣科的跟那帮学生讲。但是我没有想到这个东西会成为我几乎到目前为止一生的职业。第二个学期我教的是会计,我在中国是学会计的,但是中国的会计跟美国的会计是完全不一样的。
赵民:特别是80年代的。
李山:对,80年代根本是两个不同的系统。我当时围绕着我要谋生,这个是偶然的,结果这些东西对我后来都是非常有用的。
赵民:那个时候你为了当助教为了挣钱,需要把课本深入、深刻的研究,才能教别人,而奠定了你的学术功底,可以这么说吗?
李山:那个谈不上学术,只是一些基本的知识。因为到后来我到麻省是念金融专业的博士 ,那个才是真正的学术。但是在后来实际工作里面最有用的是那些知识,我后来到麻省念的很深奥的东西倒好像没有直接的用处。
赵民:实际上就是说为了谋生而打下的知识功底,实际上是非常深厚的。
李山:是,但是我当时没有意识到这个。
赵民:因为你要教别人,所以你要把这两门课仔细看,结果现在发现都是特有用的,这个是偶然的。
李山:对。
赵民:没想到你还有这么一段故事呢。还有很多人说成功是可遇不可求,或者说做到一定程度以后,这个事情靠努力是没有办法的,只有靠运气,你怎么看?
李山:我觉得人生肯定是有很多机遇的,坦率的说我当时在四川农村,如果不碰上高考,我现在就是农民。
赵民:今年是高考三十周年。
李山:所以这个机遇可能是有的。而且大家也知道我当时回国,朱镕基总理邀请我回国,这也是机遇。他是我的老师,正好我从事的职业也是国家所需要的,这也是机遇。但是另一方面来说,肯定是努力很重要的,我觉得我挺努力的。不仅是读书,努力的意思不仅是简单的读书,包括你怎么样要求自己做什么样的人,你的理想怎么经过商海沉浮宦海,你还能保持自己的理想。这个是需要自己通过不断的,对自己各个方面去学习、升华、去坚定自己的一些东西,这是一种力量。我想这个话都是实话,你要说机遇总是垂青和等待有准备的头脑,我觉得这句话是对的。你说中国金融经济改革,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去扮演一个比较有意义的角色的。我觉得我首先肯定是很幸运,再就是我也挺努力的。
赵民:你炒股票吗?
李山:挺有意思的,我不炒股票。
赵民:你不炒股票但是你是做金融的。
李山:对,我是做金融的,我不炒股票。
赵民:没有时间?
李山:一方面没有时间,一方面我也是避免利益冲突。因为我在中银国际做总裁,对股市的情况了解的比一般人多一些。
赵民:现在你可以炒了。
李山:现在是可以了,但是我是养成习惯了。
赵民:那你看着股市那么火,这么多人赚钱你也不眼红?
李山:首先坦率的说我对钱不是很在乎。
赵民:我发现很多人都是这样,就是现在很多有钱人和成功人士都对钱不太在乎,但结果反而有很多钱。你对钱不太在乎,所以你不进股市?
李山:对。我也投资,我职业就是做投资的。我更感兴趣的是研究一个企业,研究一个企业家。然后我要看好这个企业和企业家,我就会把钱放在他身上,然后就可以做的很大。最好的例子就是当时做“搜房”,我很看好莫天全,我们两个一起走,这个公司现在也很成功了。这个过程当然也有很好的财务回报了,但是我觉得比起我去炒股票,那种感觉、那种成就感、那种满足感远远更高,所以我觉得我不喜欢做股市。
赵民:所以更喜欢做投资企业,研究企业?
李山:对。
赵民:那其实你可以到我们这来做顾问。
李山:我不是当顾问,是到你们那去学习的。
赵民:好,今天就到这里谢谢。
嘉宾简介:1963年出生于四川威远县,获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士学位、加利福尼亚大学戴维斯分校经济学硕士学位和麻省理工学院经济学博士学位。毕业后进入纽约华尔街先后担任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银行外区衍生证券交易经理、美国高盛投资银行国际经济学家、研究部执行董事和投资银行部执行董事、国家开发银行投资银行筹备领导小组副组长、美国雷曼兄弟公司中国业务董事总经理、中银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现任三山投资公司合伙人、清华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