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相关财务部门统计,截止2009年上半年,有的国有大型企业各项不在合并范围内的长期股权投资总额18.92亿元,其中账面余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长期股权投资有25项,投资回报率仅为0.38%,远低于其企业主业投资回报率。
一、 长期股权投资回报率低的原因分析
本级企业长期股权投资回报率低是多种原因和多年沉积形成的,现从以下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 BOT项目多数是近年开始运作的,基本上处于投入期和市场培育期。
本级企业正在运作的BOT项目共有10个,BOT项目普遍投资较大,投资前经过经济评估和详细的市场调查,效益前景看好,投资过程规范,决策过程符合有关规定。
由于本企业子公司的多数BOT项目处于前期投入和市场培育期,随着项目建成和市场培育期的结束,项目的效益将趋于符合投资预测。如:(1)效益较好的是某高速公路设计概算总投资47.47亿元,建成结算预计节省投资2亿元左右,并提前一年开通运营;2008年实现收费6.13亿元,2009年预计收费7亿元;开通当年即达到可研报告评估流量,并实现盈利。(2)下属企业投资承建的某黄河大桥BOT项目,总投资约4.7亿元,特许经营期30年,2008年11月通车后车流量稳步增长,至2009年上半年已经实现利润635万元。(3)另一高速公路公路项目原设计概算投资39.19亿元,因为拆迁涨价原因造成投资增加4亿多元,特许经营期28年,前三年因为三期在建,全线没有开通,效益不理想;随着三期的开通,二期项目效益开始显现。2009年,该项目前10个月交通流量比去年同期高出12%,交通费收入高出去年同期15%。(4)另一BOT大桥收费项目,总投资1.2亿元,特许经营期25年,2005年开通后前两年效益较好,目前流量减少盈利能力降低,项目公司正克服困难,千方百计增加收入。(5)下属企业一铁路BOT项目,总投资1.97亿元,特许经营期17年,自2005年开通至2008年底,第一年亏损,后三年盈利,至2008年底实现利润108万元。(6)某隧道全长5.853km,概算总投资33.18亿元,在项目公司和参建单位的精心组织下,克服了世界性技术难题,双线隧道已经全部贯通,运营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中。(7)以某海外轻轨项目正处于建设投入期;(8)另一高速公路东段即将完工,正由BOT项目转为BT项目;(9)某高速公路项目已经被省政府下文收回。(10)今年八月份本级企业以71亿元中标另一高速公路,项目目前处于前期设计阶段,尚未开工。
(二) 为了承揽工程任务,满足业主要求,施工单位的被迫投资行为,基本上处于无收益状况。
目前,国内建筑市场不规范,施工企业为了保证主业持续发展,为了承揽工程任务,为了保证中标签订施工合同,在投标前或者签署施工承包合同前,对业主提出的无理要求,包括业主提出的投资要求,施工单位一般均给予满足,否则就不能中标。如(1)下属企业的酒店投资项目即属于此类投资项目。该酒店控股单位是国有铁路企业多元经营投资管理公司,第二大股东是国有企业某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前两大股东均为某铁路局所属单位,以部分货币和实物出资,其他五家股东是下属或外单位,施工单位均于2005年被邀参股投资,下属单位各投资3000万元,各占6%股份。该酒店自2006年营业至今一直处于亏损状态,预计2009年能有盈利。某下属企业自投资该酒店后,截至到2009年10月,先后在当地铁路市场中标签订了多条客运专线、汉宜、合武以及武汉城际铁路等230亿元的施工承包合同,在当地铁路建设市场占据了一定的地位,为下属企业搬迁进入省会城市打下了经济基础。(2)多个下属单位投资的国有铁路企业某大厦,该项目属于当地铁路局下属的投资集团控股运作,2005年10月20日注册成立,大厦主体23层,总建筑面积55940平方米,目前只有写字楼部分出租运营,酒店部分尚未完工。(3)本级企业另一铁道大厦等投资项目亦属于该类投资。
该类投资项目的特点:
1、 被裹挟投资。业主在施工单位中标前提出投资要求,施工企业没有选择权,被迫接受,否则就中不了标承揽不到施工任务。
2、 该类对外投资合法,内部投资程序不规范。该类投资施工单位一般没有上报本级企业审批,只履行了集团公司内部投资程序。业主虽然裹挟施工单位投资,但是在投资程序、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一般依法操作,没有明显的违法行为。
3、 投资前不进行正式的效益评估。该类投资项目施工单位一般不进行全面的效益评估,只进行简单的投资测算,以拿到工程任务后所获得的施工利润大于业主要求的投资入股额即做出投资决定。
4、 该类投资普遍效益差,回收无期。该类投资施工单位所占股权较小,在董事会没有决策权,也很难参与日常经营管理,业主在找不到投资者才裹挟施工企业投资,因此该类投资项目效益普遍较差,亏损时间长,一般回收无期。拟通过不断提取减值准备方式处理之。该类投资属于业主无理剥夺施工利润。从目前统计分析,该类投资控股单位的母公司都是国家部委或大型国有企业,如铁道部、武汉铁路局、南昌铁路局、北京铁路局、省交通局或其下属企业,这些单位具有国家基建投资的控制使用管理权,掌握施工企业的中标大权,提出无理要求施工单位不得不接受,其违法要求从不以书面形式出现,入股投资却要求施工企业签订正式的自愿投资合同。该类投资貌似施工企业自愿合法,实质属于业主无理剥夺施工单位的施工利润。随着我国建筑市场法规的逐步健全,随着党建工作的深入开展,这种不合理的投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
(三) 工程款被拖欠,业主欠债通过转股方式变成投资。
施工企业履行完毕施工承包合同,业主当时没有资金支付工程结算款,长期拖欠,企业以拖欠的工程款入股业主的投资项目。如:下属企业施工的广东某地方铁路,施工任务完成后项目业主当地地方铁路公司无力支付部分工程款,提出以债权2920万元转股份(占44.65%),共同组建某地产有限公司,下属企业经权衡利弊,同意业主要求,实行了债转股,该投资多年没有产生效益。
该类投资特点:
1、 施工企业具有一定的选择权。该类投资一般是业主主动提出债转股,施工单位或者选择同意被欠工程款转投资股权,或者选择继续保留债权,等待业主资金情况好转偿还被拖欠的工程款,因此施工单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权,。
2、 该类投资具有迫不得已性质。该类投资属于业主的陈年欠款,施工单位多次讨要无果,理亏在业主一方。施工单位如果诉诸法律,即损害了与当地的社会关系,又牵扯大量精力,往往出现赢了官司要不回钱的结果。因此,对于业主提出债权转股权要求,施工单位虽然不是很情愿,但是在权衡利弊之后,如果认为投资项目具有盈利前景,一般会同意业主的投资要求。
3、 对该类投资施工单位没有控制权。该类投资施工单位所占股权往往比较小,因此在董事会没有决策权,经营权掌握在控股股东手里。
4、 该类投资效益普遍较低。研究认为,债权的有效期一般为两年,不断拖欠,带来的风险比计算为股权更有利。
(四) 有的试探性投资项目效益较差。
本企业本级投资部成立于2002年,成立之初主要是负责总公司本级的投资资本的管理工作。2004年至2005年总公司投资部具有了引导管理全系统投资工作的职能,出台了投资指导性文件。2005年下半年,总公司开始规范全系统的对外投资活动,2006年4月下发《投资决策办法》、11月建立了统一的投资项目计划统计上报制度、2008年12月下发《本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对外投资管理制度》,并及时转发了国资委系列投资管理文件。2007年7月,本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资本运营部,负责企业全系统的投资和资本项目管理工作。
以上分析可以看出,2005年下半年规范投资活动以前,本级企业所进行的投资活动均属于试探性投资,目前有的效益较低投资项目,即属于当时进行的投资项目。该类投资具有以下特点:
1、与主业关系密切的不多。由于是初次的试探性投资,为了获得比施工利润更高的利润,几乎是什么产品有市场、什么行业利润高,企业就投资什么。例如(1)投资某高速公路(2003年);(2)下属企业投资某国际大酒店(2005年8月)和(3)某啤酒厂(2000年2月)、(4)下属企业投资焦电项目(2003年12月)等等。这些项目几乎都是投资新的行业和领域,没有依托主业,由于对新行业新领域不熟悉,造成投资效益低下、退出困难的局面。
2、市场前景预测偏差难以把握。企业没有从事新行业新产品的生产经验,因此对市场预测不准。投资前产品有市场有利润,建成后产品市场已经饱或行业整体利润水平走低,企业没有跟上产品的市场变化,没有及时对产品进行更新换代,没有进行相应的技术改造,造成投资项目效益低下。
3、人才和技术储备不足,对项目缺少控制力。该类投资属于市场跟风投资,企业没有人才和技术储备,投资项目建成后市场竞争激烈,特别是缺乏经营管理和技术人才,在新的行业尚处于探索阶段,产品缺乏竞争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困难,效益低下。
(五) 金融危机降低投资项目效益。
2008年下半年发生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席卷了全球的金融和产品市场。国内产品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部分行业发生危机,产品出现过剩,价格出现下跌。本级企业部分投资项目,金融危机前效益还不错,金融危机期间产品价格下跌,造成效益下降或亏损。如(1)下属某集团投资的河北一铁矿,金融危机前产品价格高,项目效益预测很好,受金融危机期间冲击,产品价格下跌,生产亏损,目前处于停产状态。(2)下属企业投资的某一焦电项目,可研报告批复80万吨,目前建成20万吨,金融危机前还有效益,金融危机发生后焦炭需求过剩,工厂处于半停产或停产状态。
(六) 历史遗留投资问题尚待解决。
本级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属于历史内涵丰富的老国有企业,1984年“兵改工”,特别是1992年实行市场经济以后,众多的大集体企业、医院、招待所等多种经营项目被留存下来。这些投资项目属于企业历史遗留问题,容易解决和处理的已经进行了解决和处理,目前留下来的都是难以处理的老大难问题。有些投资企业效益低下,为了社会稳定保持和谐局面,处于艰难的维持状态。处理这些历史遗留问题需要时间,有的要等其自然消亡。这类项目在存续资产中所占投资不多,但数量不少,只能通过长期持续细致的工作逐渐化解。
三、解决长期股权投资回报率低的措施
长期股权投资效益较低,特别是低于主业的投资回报率,已经偏离了本级企业的投资初衷,引起了本级企业领导和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正在采取多种措施加以解决。
(一) 严格规范长期股权投资的管理制度和决策程序。
经过近年努力,本级企业已经建立起严格的对外投资制度和投资决策程序。本级企业要求下属集团公司必须严格遵守已经下发的对外投资制度和投资决策程序文件,投资必须坚持效益优先的原则,并执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制度。长期股权投资必须经过严格的事前效益评估,效益不好的投资项目,不论是业主要求投资,还是被拖欠工程款转股权,都坚决不能投资,否则追究投资决策者的责任。
(二) 清理转让效益差的投资项目。
全面清理现有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对多年亏损不分红且预计未来经营状况继续恶化,扭亏无望的投资项目,及时进行清理转让。已经处理了上海城市轨道设计院投资的上海先科桥梁隧道检测公司,还有一些无效益的公司正在被处理中。
(三) 提取必要的减值准备。
目前效益差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多数是历年形成的,如果经营尚能维持转让比较困难,就要在财务当期计提简值准备。2009年上半年,本级企业已经计提投资减值准备1356万元。
(四) 密切跟踪被投资单位动态,做到投资效益最大化。
对盈利预期前景较好的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要配备强有力的具有开拓精神的领导班子,加强管理,降低成本,提高收入。资本运营和财务管理部门要密切跟踪被投资项目的经营状态和财务状况,解决投资中出现的问题,做到投资效益最大化。
(五) 做好存续资产管理工作
按照国资委的要求,认真做好存续资产管理工作,采取分类、分效果的原则,按有利于资产增值、有利于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有利于社会发展与稳定大局的目标,有步骤、有控制,在最大限度减少社会不利影响的情况下,妥善处理好存续投资项目的历史问题。
(六) 积极开拓市场,尽早发挥近年投资项目的效益。
近年运作长期股权投资项目,多数投资额较大,事前经过严格的经济评估,效益前景看好。本级企业要求项目公司,加强建设期管理,严格控制建设期投资,禁止出现结算超概现象;争取项目提前建成投入运营;要千方百计开拓市场,提高收入来源,尽早发挥投资项目的经济效益。
(七) 科学决策,谨慎投资。
对新开工和将开工的投资项目,将按照一切实现资产的价值创造力为目标,按照规范运作、客观分析、科学决策等本级企业总结的投资原则和方法进行投资,不出现投资失误,至少保证不出现常识性失误。实现科学决策、谨慎投资,为本企业的产业转移服务。
四、建议
为了避免今后再次出现长期股权投资回报率低的情况,本级企业及所属集团公司必须坚持“三不投”、“十不准”。
(一) 投资坚持“三不投”
1、 效益不好不投资;
2、 风险不可控不投资;
3、 程序不规范不投资。
(二) 投资坚持“十不准”
1、 国家明确限制行业不准投资;
2、 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不准投资;
3、 与主业无关联不准投资;
4、 与民企合作不控股不准投资;
5、 股权不明晰不准投资;
6、 资本金不到位不准投资;
7、 融资不落实不准投资;
8、 没有风险防范措施不准投资;
9、 不准出卖企业牌子投资。
10、 不准被裹挟投资。
解决长期股权投资回报率低的问题,避免类似情况再出现,困难很多,但是为了国有企业的长远发展,本级企业必须尽快着力解决。目前,发现问题的本级企业上下正在共同努力,想方设法,采取各种措施,力争早日扭转长期股权投资回报率低的被动局面,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