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史是知兴衰的“必修课”


  据8月30日《新京报》报道,改版后,高中历史将不再按照编年体的方式书写,过去学生和老师们所熟悉的按朝代等时间顺序编写的历史教材,变成了按政治、经济、文化等不同专题编写的教材,历史的古今贯通、中外对比更加明显。历史新教材中,世界大战的内容也被单独从必修课本中提了出来,成为学生自主选修的内容。

  在时下以高考为“指挥捧”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必修课无疑是“必考课”,而选修课则是或考或不考的内容。因此,对于教师与学生来说,选择最有利于高考、最有利于高考成绩的课程无疑是最佳选择、明智选择。这样一来,“选修课”的世界大战势必被高中生所“冷落”。诚如不少专家所担心的,第一、二次世界大战是历史中一个非常有分量的内容,新教材未把其列入必修课本,必然影响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的关注,使得学生对这段历史了解不足。如果文科生缺少对世界大战的历史了解,很难符合高校要求。

  第一、二次世界大战不仅是历史中一个非常有分量的内容,而且两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的灾难和教训更是深远的。至于对两次世界大战的灾难与教训已有专著论述与探讨。但最基本的已成共识:灾难是使上亿军民死伤,造成巨大经济损失。教训是要珍爱和平,远离战争。战争不是不可避免,只是有人只喜欢用暴力解决问题,而不是爱与智慧……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古之“史镜”一说,足见认识历史、对照历史、借鉴历史在“知兴衰”以及如何执政中的重要性。学生了解包括世界大战在内的国内外重要历史知识,通过对高中历史的学习,了解人类发展的基本脉络,学会从不同角度认识历史发展中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辨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培养从不同视角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欲知大道,必先为史。”今天的学生,明天的未来。这其实也奠定了未来担当执政与发展重任的学生们“必先为史”之基础。

  鉴于世界大战是一段“非常有分量”的历史,学生对世界大战的知识欠缺,也为学生理解战后历史造成很大困难,世界大战史不仅要成为学生的必修课,更要成为每一个爱好和平者知兴衰的“必修课”。历史新教材完成了从纵向向横向的“变身”。课改有其一定的积极意思与实用价值,但在高考改革尚未配套之际,高考指挥棒下必修课、选修课的功能已异化为“必考”或“不考”的分水岭。在这种背景下,“必修课”的选择上当慎之又慎。内涵“珍爱和平,远离战争”之教训意义的世界大战史理应“必修”,从中培养“以史为镜”的能力,从中悟出更多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