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党胜利了,到底谁失败了?


文章摘要:台湾地区第7届“立法委员”选举于元月12日举行。投票结果:中国国民党在113个席次中共获得81席。民进党共获得27席。无党团结联盟3席,亲民党1席,无党籍1席。 对于国民党在这次“立委”选举中的胜出,大陆有人迫不及待地认为“国民党的胜利,和民进党的失败,不能表面的看成是民进党的大败,陈水扁的大败,实质上是台独的大败”,并认为“统一已经在望”了。然而,事实却并不全部如此。……

 

国民党胜利了,到底谁失败了?

分类:时评;关键词:立法委员会、国民党、民进党

 

 

台湾地区7立法委员选举于元月12日举行。投票结果:中国国民党在113个席次中共获得81席。民进党共获得27席。无党团结联盟3席,亲民党1席,无党籍1席。

对于国民党在这次“立委”选举中的胜出,大陆有人迫不及待地认为“国民党的胜利,和民进党的失败,不能表面的看成是民进党的大败,陈水扁的大败,实质上是台独的大败”,并认为“统一已经在望”了。然而,事实却并不全部如此。

国民党此番大捷,主要原因仍是陈水扁执政八年来施政不力、贪腐横行。此外,陈水扁的一系列“去中国化”、“为台湾正名”的活动也并未如愿为民进党加分。不过,尽管此次“泛蓝”获胜,但并不因此表明国民党和“泛蓝”可以在今年3月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胜算笃定。

实际上,相对于谢长廷、苏贞昌组成的长昌配,马英九及国民党并无十足胜算。在2006年的台北、高雄两个特别市选举中,尽管民进党受陈水扁本人以及其家人、亲信弊案所累,声望跌到谷底,但民进党依然保住了高雄,而谢长廷在泛蓝大本营台北市的市长竞选中获得了40.89%的支持率,堪称虽败犹荣。

其次,虽然马英九避免在统独省籍议题上同民进党短兵相接,因此提出以拼经济为主轴的竞选纲领。但较擅长走中间路线、支持和解共生且同样具有前瞻性事业的谢长廷,无论从党的施政纲领或是个人魅力的角度,国民党和马英九不再享有明显优势。

第三,对马英九而言,选战的关键在于能否把目前享有的暂时民意优势转化为真正的票源。国民党历次选战失败原因之一,在于未能很好在绿色的南部开拓票源。虽然来自台中的马英九副手萧万长在省籍和地域上,可以与属于外省籍、植根北部的马英九形成互补,但国民党对中南部经营不足的劣势,并未呈现很大改进。

最后,则是“马萧配”在民众中的号召力。萧万长在2000年大选中同连战搭档,其23.1%的得票率不仅大大逊于最终胜选的民进党“陈吕配”,也远远落后于得到36.8%选票的作为独立候选人参选的宋楚瑜和张昭雄组合。因此,当时享有行政院长资源的萧万长,与“副总统”连战搭档都未能获胜,如今淡出政坛多年,能否带给国民党和泛蓝足够的号召力,还有存疑。

所有这一切表明,国民党在这次“立委”选举中的胜出,仅是上次败给民进党之后,东山再起的第一步,到底接下去如何,还有待国民党的继续努力。

现在假设一下,如果国民党在3月份的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中也能胜出,马英九成了新的“总统”,是否就会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统一已经在望”了?那可未必。因为国民党有别于民进党的“一中一台”的是,在台湾还是主张保持现状的,仍然称台湾为“中华民国”,和大陆俨然“两个中国”,只是和大陆接触时承认一个中国。所以马英九在选举中总是避免统独问题,可以说这是一种暧昧的态度。不过,这也难怪,因为台湾老百姓已经养成了一种良好的习惯,喜欢对执政党和官员进行定期的民意检验。所以保持两岸的现状就成了他们继续成为中国人和继续拥有良好习惯的“中庸之道”。

至于有人认为民进党的失败是“台独的失败”,窃以为主要还是陈水扁个人的失败,因为喜欢“中庸之道”的台湾人民也曾选举过这个“台独的皇帝”陈水扁。但是陈水扁执政八年来施政不力、贪腐横行,再经过2006年的“国务机要费”案风暴,台湾人民已对他不再信任了。所以说,这次民进党的失败,不是“台独的皇帝”陈水扁的失败,而是“腐败的皇帝”陈水扁的失败!

陈水扁有可能永远地失败了。不过,虽然这次国民党在“立委”选举中取得立法院的优势控制权之后,台湾所有法令的通过,全部都要责成于国民党。如果国民党不能符合民意的要求,包括阳光法案等如果继续再被搁置,那么四年后,今日民进党的惨败,就会是国民党的借镜。

没有永远失败的在野党,也没有永远的执政党和永远的官——这就是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