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陈嘉珉与繁星网络对话(44)


20043月)

[繁星31日]陈先生,您好!刚才上胡杨林论坛看了您对我“采访稿”提的意见,说的太好了,太感谢了。从来没有任何一个人会如此精细地指出我的写作弱点,包括我们的主编,我以前的老师。您的意见非常中肯,而且罗列的很清晰,我已经把它放到我的IE收藏夹里,供我今后写作新闻稿时作参阅。

最近三个多月写的稿件也很多了,然而感觉提高得很慢,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我想不管怎么样,您邮件当中所提的那些问题一定是存在的。所以,今后写稿时先改进您所提出的这些不足。我把此种情况告诉了我远在东北的老师,他说:是我的思想不够深刻所致。所以,我觉得今后在写作中,多加入一些思考的成份,一篇缺少思考理念的文章肯定是失败的。本周可以稍显轻松一些了。亲爱的陈,近来生活有些变动,我会在下一封邮件详细告诉你。

[陈嘉珉33日]繁星,你前天下午发的邮件已经看到。我给你的采访稿提的意见,是坦率直言,且是从不同角度看的,并非说你一无是处啊,因此不必太过自责了。你的东北老师说得对,思想不够深刻可能是主要原因,你自己也总结得很好——“一篇缺少思考理念的文章肯定是失败的。”但也要注意,切不可把文章写成“玩深沉”的那种啊。

有不少追求思想性的文章,往往弄成“玩深沉”的文字游戏,这其实是另一种浅薄和无知。在我阅读纸媒的年代,这种“深沉”文字在一些全国性的报刊上经常看到,而今这种风气在学术、文学、新闻界等似乎还广泛存在着。有的文章真是“玩”得太“深沉”啦,让人看了全身都起鸡皮疙瘩啊!比如年前看到一本叫《行者无疆》的书,那个文字“玩”得好“深沉”,硬着头皮浏览一遍后本想写篇评论,但随即又放弃这个打算了,感觉文化泡沫在任何时代都是有的,不值得花时间去大书特书什么。又比如现在有的国际问题专家和政治家在讨论一个非常可笑的问题,说伊拉克人的新宪法是否会建立在伊斯兰教的基础之上,他不会是认为抛弃伊斯兰文化的精髓比推翻一个萨达姆政权更容易吧,哈哈。

这类“深沉”文字在思想性上的致命缺陷是,它不知道所玩“思想”的“底线”在哪里,或者说关于这个问题人类文化史上最顶级的思考和原则是什么。好像我以前在电话中和你说过,离开宗教思维,就无法解读西方的文学、音乐、历史、哲学、经济、政治甚至科技理念等等。我以为没有研读过宗教经典和思考过超人力量的文科学者,是不合格的学者,因为他不知道关于人生宇宙和人群社会关系,人类最顶级的思考是什么。在过了大学本科阶段的学习之后,我想若不是为了当代中国“科举考试”的需要,我们读书作文者可不能在这些“学者”、“作家”的作品上浪费太多时间,更不能按照他们的思维模式去思考问题,那样写出的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因此我的意思是,要在文章中赋予思考理念,也应该是具有个性特点的,而不应该是从人类知识中捡来的东西。

呵呵,不知道近来生活的变动是什么,不是工作的变动吧,但愿变得越来越好;若是相反,也不要泄气啊。人的本性恰如汉代的一首“古诗”所说“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快乐的人生必须克服这个人性的弱点,理性地超越知识才行。生活的意义不过是给大脑酿造美酒提供原料罢了,而不在于是一种什么样的生活。退一万步说,即使明天去当乞丐,也许这个乞丐生活恰是我们酿造美酒的顶好原料哩,哈哈。

[繁星34日]陈先生,您好!本周工作稍显轻松了一点,本想多写点东西,可是领导立即又给了新任务,真是郁闷。我上回在邮件里所说的“生活”变动,其实也就是想告诉你,我搬家,和我的一个好友住在一起了,就是以前当老师的那个。上周忙着收拾新居。那天在收拾东西时,发现了好几封写在纸上的信,都是写给你的,我把它带到单位了,抽空录入电脑,发给您。今天我又去了胡杨林,看到了我们所有的“对话”,好亲切哪。关于咱们的长篇对话,我一定要写一个心得出来的。本周或是下周我要去胡杨林灌水啦,陈先生可要在啊!

[陈嘉珉35日]繁星,已经看到你在胡杨林里面添加的文章,这些文章对我在行政学院的专题讲座都有参考价值,这是你对我的帮助啊。你推荐的“第四媒体”网站,我刚才去看了,已链接到我的工作室。很高兴在那儿看到了你的文章和“繁星专栏”,我也准备在那儿注册,建一个文集。呵呵,无论在哪儿我都想和你在一起,哈哈。

很高兴你和你的那位老师好友住在了一起,这样身边就随时有个朋友,感情交流、生活照应等都会方便许多,心情也会好一些。盼望你和你的老师好友——我的同行——过得开心!

陈嘉珉与繁星

人生——陈嘉珉与繁星网络对话(45):http://www.chinavalue.net/Article/Archive/2008/1/22/96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