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物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头等大事!


  2008年重庆“两会”五大热点亮点(三)

  民生物价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头等大事!

  衣食住行,柴米油盐,民生物价,万家忧乐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2007年物价上涨,普通老百姓多有怨言,控制物价上涨是对地方政府执政能力的考验,也是2008年重庆“两会”代表谈论最多的话题!据华龙网报道:重庆市政协三届一次会议大会一共收到提案1838件,提案关注的重点是民生。重庆人大会议第一天收到了重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共计484件,稳定物价等成为代表们关心的主要内容。而在此前由华龙网联合重庆晨报、重庆手机报发起的《2008年重庆两会热点话题调查》,截至2008年1月20日16时30分,网友投票已经达到17176票。其中,物价、征地和收入问题,成为网友最关心的问题,位列前三位。

  物价为什么上涨?上涨的真实原因是什么?怎样解决物价上涨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物价上涨,国有垄断部门获得了更高的收入,比如电力、煤炭、通讯等行业,地价上涨是推动房价猛增的因素之一,政府依赖财政和国债搞建设、商人利用人民负利率的储蓄而外国人用相对人民币高估的美元投资,虽增加了大量就业,但农民、工人以及普通职员、新兴的中产阶级并没有获得更高的收入,出现富者愈富,穷人更穷的马太效应。中国社会目前尚能承受较高的收入差距,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中国的经济始终保持高速增长,给了民众一个良好的心理预期。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纸币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在现代经济学中整体物价水平上升意味着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原因可以是成本推动型,也可以是需求拉动型及有人所称的结构性通货膨胀。但是,从一般意义上来看,目前中国的通货膨胀套不上那种类型,它完全体现了中国式的特征。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抬头,一是经济过热导致产出缺口持续扩大的表现;二是货币信贷投放宽松的表现。宏观经济运行引人瞩目的特征在于资产价格的全面上扬,股市和房市带来的财富效应令人感叹。

  物价为什么会上涨?有专家认为是经济过热引发,2006年出现局部产能过剩以后,产业结构调整比较活跃;同时,消费、投资及出口仍保持较快增长。在供给结构改善和需求持续较快增长背景下,供求总量关系开始从供略大于求转变到供求大体平衡,价格涨幅随之发生变化。物价上涨主要受两方面因素影响:首先是出口与消费增长引发的原材料和消费品价格涨幅提高;其次是食品价格上涨,这既有一定的特殊原因,也反映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趋势。一是2006年世界粮食减产;美国等产粮大国改变玉米用途(加工为乙醇等能源产品)等因素的影响;二是针对国内粮食市场供求变化,国家粮食库存投放不够及时;三是由于国内玉米加工乙醇能力较快增长;四是由于春节和季节性因素的影响。

  2007年中国全年CPI上涨4.8%左右;12月份涨幅为6.5%。当前中国的通货膨胀过高并且压力越来越大早就是不争之事实。银行贷款和外汇储备快速增长,从而使金融市场上货币泛滥。当金融市场上货币泛滥时,先是从房地产市场上寻找出路,推高房地产市场的价格;当股市开始发展与繁荣时,大量的资金又流向了股市,从而吹大股市的泡沫。在这时,中国式通货膨胀就开始了。

  笔者赞同观察家看法: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由货币投放过多引起的,但并非投放过多的货币会平均式地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的物价同时地等幅地全面的价格上涨,而是过多的货币先流入强势部门或行业(比如房地产),然后由这些行业去投资或消费来推高商品或服务的物价水平。于是,关联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中国这一轮通货膨胀最早是由房地产市场开始,国内房地产价格不仅上涨时间早,而且上涨幅度大(政府统计局公布的数据与实际住房价格上涨幅度与速度都是不一致)。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必然带动与房地产相关几十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工资及服务价格上涨。然后是股市价格的快速飚升(初始因素与房地产有关,但是股市价格一旦之后,其价格上涨的趋势完全走上人为操纵之路)。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因为,农业不仅与通货膨胀的权力源最远,而且在整个社会经济利益格局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部门。正如奥地利学派经济学家罗斯巴德所说的,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CPI指数不仅影响每一个消费行为,影响着他们决定花多少钱来购买商品和服务,也左右着市场经营成本,影响着企业与个人的投资决策,影响着社会财富分配与转移,影响着政府决策及央行的货币政策,影响着我们社会每一个民众的生活。目前政府有些部门对于通货膨胀上涨,只是从价格上涨最后一个环节入手,如何来控制食品价格上涨,甚至于从美国进口猪肉来平缓猪肉价格上涨。但是,正如上面指出的,通货膨胀表象是物价普遍上涨,但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一种货币现象。如果政府仅是通过管制某种商品价格的方法来治理通货膨胀,那么其结果只能是南辕北辙,根本上是不可能有效的。从历史上来看,用价格管制的办法治理通货膨胀,最后失败的例子比比皆是。面对当前的通货膨胀,首先要把握其本质,找到其根源。即中国式的通货膨胀同样是一个货币问题。既然是货币问题就得通过央行的货币政策来解决,而不是采取政府管制价格的行政手段。化解中国式通货膨胀的办法很多,但最为重要是通过央行价格机制(即利息)来收紧货币供应、减少银行信贷、遏制大量的银行资金进入房地产市场及股市。这才是当前中国通货膨胀的源头。如果不是这样,让大量的货币进入两大的资产市场,让大量货币进入两大的资产市场来推高其价格,那么中国式的通货膨胀是得到遏制是不可能的。而恶性通货膨胀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一种非人力控制的力量,伴随着通货流通速率的加快,物价上涨的速度会几倍甚至几十倍于纸币发行速度,发行与物价赛跑,循环相因,最后,货币制度与国民经济必将一起走向崩溃。

  对于通货膨胀的危害,凯恩斯曾指出,再没有什么比通过摧毁一国的货币来摧毁一个社会的基础更容易的事情了。这个过程涉及破坏经济过程的所有隐藏经济法则的力量,并以绝大多数无法诊断的方式进行。也就是说,通货膨胀通常是由货币泛滥引起,而通货膨胀出现或恶化不仅会导致市场价格的严重扭曲,而且也会导致一国货币的严重贬值,并由此破坏整个市场的运作法则。

  国内外历史经验表明:民生物价事关社会和谐稳定、执政根基,已引起党和国家高度重视!

  2008年货币信贷具体的数字央行暂没有对外公布,针对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过热和通货膨胀风险,维持货币政策紧缩的趋势,从总量上对货币供给和信贷投放实行更严格控制,抑制总需求过度膨胀,防止固定资产投资反弹、贸易顺差继续扩大以及物价过快上涨。2008年中国人民银行工作会议提出,2008年央行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执行从紧的货币政策,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和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

  国家主席胡锦涛通过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发表了题为《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的新年贺词中指出:“继续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加强社会建设,努力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促进社会和谐。”给寒冬中的民众来送无限温暖,民生物价问题引起政府高度重视!“防过热、防通胀、重民生”政策力度在加大!

  重庆市长王鸿举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目标就是必须重视物价稳定,让居民收入今年跑赢CPI,把稳定物价摆在今年工作首位!力争粮食总产量保持在1150万吨左右。市级财政整合资金2.5亿元支持生猪繁育体系建设和规模化养殖;安排8000万元资金支持分期新建200万亩优质蔬菜基地;油菜籽产量达到35万吨。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对部分重要基本生活必需商品及服务实行临时价格干预的措施,依法加强对粮、油、肉、禽、蛋、饲料、液化气等重要商品价格的监管工作。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4.5%以内,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增长12%和15%。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薄熙来专程到重庆市部分超市、农贸市场调研节日市场供应情况,薄熙来指出,应当把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市场供应和物价平衡作为一个战略性课题,列入未来五年政府工作的规划之中,认真调查研究,平抑物价要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既要让广大市民满意,又要让重庆市场有弹性、有吸引力。市场供应、物价稳定是关乎民生的大问题,市委、市政府要高度重视,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让老百姓过祥和、安定、愉快的节日,使各个层面群众的日常生活确有保障。重庆市价格总水平与去年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上涨,加之重庆又是一个人口密集的特大型城市,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一定要居安思危,增强忧患意识,认识到目前市场供应方面存在的问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认真加以解决。特别要注意的是,我市还有不少低收入群众,他们对市场供应和物价变化的反应十分敏感,一定要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不能“饱汉不知饿汉饥”,一定要确保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逐步提高低收入群众的补助标准。

  据重庆市物价局介绍近几年重庆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涨幅一直保持较低水平。2007年1-11月重庆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上涨4.4%,预计全年价格总水平涨幅将达到4.7%左右,虽比全国平均涨幅低0.1个百分点,但价格总水平却突破了3%的预期调控目标。重庆市物价局决定从1月20日起,对大米、方便面等商品和服务价格实行临时价格干预措施,“如果经营者有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哄抬价格,非法牟取暴利,以及不按规定履行提价申报、备案程序等违法违规行为,市物价局将要依法严厉查处。”重庆市正式启动“临时价格干预”,被政府纳入临时价格干预的食品如大米,方便面,食用植物油中的菜籽油、色拉油、大豆油,乳品中的纯牛奶,猪肉,鸡蛋等,规定上述食品的价格监管实行提价申报和调价备案制度,据悉重庆市六类食品轮番涨价已收敛,民生物价政府和市场博弈中能得到有效调控。

  蔡律   2008年1月23日

  相关文论参见:cailv.bokee.com